王建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一門公共必修課,肩負著高校為國家培養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務。隨著黨和國家越來越重視高校思想政治課建設,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更應堅持人本主義思想,更好發揮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關鍵詞:思想政治課教學;人本主義思想;思想政治教育
“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這是人本主義思想的教學發展觀。高校思想政治課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發展觀,關注學生的需要,關注學生的發展,關注學生的成長,關注學生的價值,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學生的生命和生活質量。
(一)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要關注學生的需要
人總是有需要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不同層次的人又有不同層次的需要。教學最基本的要求和出發點就是基于人的需要。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要按照“人的自我需要”來進行。這種教學著眼于學生的生活世界,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從學生的個性發展出發,關注學生的獨特需要,如關注學生自尊與信任的需要、榮譽與成就的需要、認知與欣賞的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等。關注和尊重學生的這些需要,是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取得成功的重要條件,同時也為教學過程中提倡研究性學習、強調形成性評價、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等,提供了必要的心理學依據。正是在這樣的條件和依據下,教學過程中的主客體關系才得以確認,學生不再被當作被動接受的“容器”,而是被看作自主學習和自主接受的主人,于是學生的主體性、自主性、主動性、創造性等也便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二)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要關注學生的發展
關注人的發展,強調人的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的重要內涵。馬克思主義的這一人學理論,已成為現代教學的重要理論依據,進而也應成為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要堅持的出發點、著眼點和歸宿點。如今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已超出了與應試教育相對應、相比較的意義,它已上升為一種新時代的教學思想和教學觀念,并成為促進人的解放和推動人的發展的重要力量。這是它對原有教學活動的深刻反省、積極揚棄和主動超越的結果。根據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理論,人的發展總是與社會的發展相聯系,離開社會的發展談人的發展是毫無意義的;人的發展是社會存在與自我存在的結合,是自主性、能動性和超越性的結合。所以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應體現出人性關懷,要特別關注學生的發展,以人的發展為本。
(三)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要關注學生的成長
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應是對“人之教育”的追求,是對完整的、全面的、人道的人的發展教學的呼喚。這就使得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成為“成人之教”和“立人之教”。這種教學以“人是教育的出發點,人的發展、人的成長是教育的生長點,人的完善個性、豐富創造力是教育的歸宿點”為主旨,著眼于人的真實自主的成長,著眼于人生的價值和幸福。在對人的培養中,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的首要任務,是通過向學生傳授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實現對學生進行“學會做人”的教育,教育學生做“好人”、做“真人”、做“能人”,而且既要做“社會的人”,也要做“自我的人”,也就是既要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現代人,也要做“有自尊、有價值、有快樂、有人格”的現代人。
(四)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要關注學生的價值
價值是一個表示主客體之間關系的哲學范疇,即客體物以其自身的屬性滿足主體人的需要。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具有個關懷人的價值、提升人的價值、弘揚人的價值的特征。它以“人本主義思想”為指導,把教學對象作為真正的人來看待,個人的主體地位逐步得到確認。在教學過程中,它成了解放人的內在力量的重要動力,能夠直接擴展人的價值、提高人的實現價值的能力;能夠讓人意識到自身的價值、增加人的創造價值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還能夠改造人們實現價值的態度和行為。在此基礎上,它所培養和塑造的學生是對社會的適應性與超越性和諧統一的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知識轉化為個人精神品格的自主創新的人;學會關心、學會生存、學會合作、學會生活的人;尊重他人、尊重社會、尊重自己的具有獨立人格的人;既關愛社會、關愛他人、又關愛自己的人。這樣的“人”才是有價值的人,培養這樣人的教學活動才是有價值的。
人本主義思想關照下的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是一種教學理念,更體現一種教學智慧。高校思想政治課作為德育性質的課程,它的教學更應強調以人為本,才能真正發揮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2]陳萬柏等.思想政治教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王洪芬《思想政治課教學應以人為本》[J]. 課程教材教學研究(中教研究).2005(11)
[4]韓同友,劉志洋.中學思想政治課“以人為本”探析[J].教育探索.2004(8)
[5]張維香,吳鋒鋒.馬克思主義人學思想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映照和反思[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