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慧敏
摘要:近幾年來,中等職業教育取得了較快的發展,已經成為我國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在目前絕大多數中等職業學校并沒有開設歷史課程,學生的歷史文化知識極為匱乏,歷史教育在中等職業學?;旧咸幱谶吘墵顟B,這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本文主要依據中等職業學校的歷史教育狀況,具體分析了目前在中等職業學校的歷史教育不受重視的原因。
關鍵詞:中等職業學校;歷史教育;現狀;原因
目前由于中等職業教育的特殊性,中等職業學校為迎合市場的需要,往往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重專業、輕素質、重智育、輕德育的現象,專業設置、課程教學等都圍繞市場轉動,只注重學生實用技術的訓練,對于培養學生獨立人格、健全心理、創新精神、適應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等方面的教育重視不夠。像歷史課程這種人文社會學科在中等職業學校普遍被忽略也就是可想而知的。大多數中等職業學校都沒有開設歷史課程,使得學生對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知識和優良傳統知之甚少,歷史觀念更為淡薄,對歷史問題的思考和理解也更是無從談起。
一、中等職業學校歷史教育現狀調查
1.針對學生的問卷調查
選擇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學生進行的問卷調查,以便了解學生的真實感受,能夠對所研究的問題有一個客觀的分析評價。
(1)你所學的專業是
(2)你的專業是否開設過歷史課?(①是②否)
(3)你認為在你的專業中有無必要開設歷史課?請說明理由。
(4)你對歷史知識了解的情況怎么樣?(①較好②一般③較差)
(5)你現在學習歷史的途徑有哪些?(①課堂學習②閱讀歷史類書籍③觀看歷史類節目④游覽歷史主題的觀光景點)
(6)你心目中理想的歷史課應該是什么樣的?(自由回答)
通過調查發現:90%以上的職業學校沒有開設過歷史課;85%以上的學生認為職業學校沒有開設歷史課的必要,有15%左右的同學認為學職業學校應該開設歷史課。工科學生認為歷史學習對他們就業不起多大作用,甚至認為只要學好專業課就行了,其它課程設置可有可無;但文科專業學生,如旅游、文秘、初等教育等專業的學生約 80%以上認為歷史學習有助于拓寬他們的知識面,有利于他們的專業學習,對他們以后的職業生涯有幫助;17%左右的同學認為歷史知識有用,但可以通過其它方式了解,沒必要利用課堂教學的形式;2%左右的學生認為設不設都無所謂。大部分同學認為歷史課的設置應分專業進行,不提倡統一設置。還有學生指出,可利用第二課堂形式進行專題講座,就象百家講壇一樣每周進行一次就可以。
2.針對職業學校部分教師的問卷情況
主要是針對在職教師的調查。針對歷史課程的設置問題,無論是專業課教師還是文化課教師,都有自己的看法。
(1)您認為學生的道德教育需要加強嗎?(①需要②不需要)
(2)您認為歷史教育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和理解問題的能力嗎?(①有②沒有)
(3)那您認為職業學校有設置歷史課教學的必要性嗎?(①有②沒有)
(4)通過您的教學實踐,您認為職業學校的學生只有學好專業課就可以了嗎?(①是②不是)
(5)您認為學習歷史知識,對您所教學科有幫助嗎?(①有②沒有)
(6)針對中國傳統的文化被歪曲甚至被認為地掠奪的現象,您認為有必要對學生進行歷史教育嗎?(①有②沒有)
(7)您認為職業學校應采取何種形式對學生進行歷史文化的教育最合適?(自由回答)
調查結果顯示,80%以上的教師認為職業學校的學生重點學好專業課,其次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礎知識以有利于學生自身的后續發展。80%以上的教師認為學生的職業道德修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情操要當作學校的頭等大事來抓,并認為學習歷史有利于推進學生的思想教育。而且認為,從當前的國內國際形式來看,更要注重保護我們固有的文化傳統,要培養學生強烈的民族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約45%左右的教師認為職業學??梢栽O置歷史課,在課程的設置及時間安排上,普遍認為:工科應少設或不設,文科應全設,甚至有些專業在課時上要多設。授課形式上,分小班和大班同時進行,并不局限于形式,提倡靈活辦學。
二、中職學校歷史教育缺失的原因分析
1.由中等職業學校的性質定位決定的
教育部《關于制定中等職業學校教學計劃的原則意見》中明確指出:中等職業學校培養與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具有綜合職業能力,在生產、服務、技術和管理第一線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和中初級專門人才。這就決定了在中等職業學校要注重學生的專業技能訓練,強調專業學習的重要性,主要培養合格的技術人才和高素質的勞動者,文化課要為專業課服務。
2. 學生對歷史教育不夠重視
中職學校的學生,主要來自應屆初中畢業生,這些學生由于文化基礎知識比較薄弱,學習成績較差,基本上都對學校的學習抱著得過且過的態度,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上進心嚴重不足,缺乏前進的動力,學習動機很不明確。大多數學生根本就不考慮在學校學好知識會對他們以后的人生道路有多么重要的影響,只是想混個文憑,到畢業時能夠比較順利的找個工作。中職學校學生的這種認識問題的態度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們根本不愿意學習,更何況是歷史學科的學習了。
3. 教科書編寫較為落后
針對中等職業教育專用的歷史課本是由教育部職業教育司2001年組織全國中等職業教科書編寫組編著的。該教科書于2005年經過大修訂,按通史體例以時間為序分古代、近代和現代三個大塊分別介紹中外歷史概況。普高教科書有人教版、人民版、岳麓版等可選擇,而中職學校歷史教科書目前僅此一種。相比較而言中職學校歷史教科書的可選擇余地很少。中職歷史教科書編者理念過于陳舊,書中除了史實的羅列就是歷史結論的表述,過于學科化、專業化,知識偏舊、偏難,難以引起學生學習興趣。與普高教科書相比,不利于教師靈活地選擇教學內容,同時給學生留下的空間也很少。正是因為這些問題的存在,致使許多中職學校棄用職業教育司組織編寫的這套教科書,直接選用普高的教科書來進行歷史 教學。
4. 教師的教學理念落后
首先,在中職學校歷史課的實際教學中,很多老師在有限的課時中為趕任務而對教材內容不加處理,照本宣科。其次,教學方法落后。中職學生學習基礎差,對于許多史料連看都看不懂,更不用說去理解了。面對這樣的情況,許多中職歷史教師在教學中采用單一的講述法進行教學,且內容重點放于教材中史料的講解上。這樣一來學生面對枯燥無味的歷史課本毫無學習興趣。加上中職學生沒有考試壓力,歷史課在他們眼中就淪為了“休閑課”。此外,中職學校歷史學業評價方面存在問題,照搬普高常用的試卷測試法。每學期期中、期末兩張試卷,考前劃一下范圍。這就使得學生們把歷史課看成一門只要考前突擊一下就能過的可有可無的課。有的學生甚至出于怕去背那些繁瑣的歷史知識而交白卷。學生、老師面對這樣的成績都毫無成就感。
因此,在中等職業學校不開設歷史課程,不重視對學生的歷史教育,這不僅僅是教育的問題,更是一個不能忽視的社會問題。對占高中階段學生總數近一半的中等職業學校學生開展歷史教育,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不容忽視。
參考文獻:
[1]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下載于人民網。
[2]王暉:《中等職業學校文化基礎課建設若干問題的探討》,下載于日知網。
[3]丁秀霞《中職學校歷史教育問題研究》,碩士學位論文,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4]施宏《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歷史教學研究》,碩士學位論文,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