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嬌
摘要:在全面推動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新形勢下,農村小學的管理者應更新教育和管理的理念,努力把一所小學建設成為平安、衛生、文明、和諧的校園,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為國家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實現中國夢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為此,探索農村小學管理的新路子是農村小學面臨的新課題。
關鍵詞:新形勢下;農村小學;學校管理;新路探索
學校是社會的一部分,是國家各項事業接班人的培養基地,也是先進文化創造和傳播的重要基地。抓好學校管理建設和諧校園,是我國構建和諧社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推進新課程改革的新形勢下,探索出一條農村小學管理的新路子,勢在必行。
一、農村小學的管理工作校長是關鍵
教育界流行這樣一句話:“有什么樣的校長,就有什么樣的學校”,在學校管理和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功能。校長作為學校的領導者和管理者,應具備現代化的管理理念。一位真正好的學校校長,不僅要有管理意識,更要有正確的領導意識,更要具備公仆意識。這是學校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構建和諧校園的關鍵。小學校長要懂領導,善領導,更要具備領導意識。和諧社會離不開和諧校園,和諧的師生關系、和諧同事關系。總之人與人之間要和諧。在學校中,人和人之間,事和事之間,難免產生這樣那樣的矛盾,這就需要領導做好協調工作,做好同事之間的溝通和協調,把一切矛盾消除在萌芽狀態。使機構和機構之間,彼此配合;人和人之間,通力合作;事和事之間,互相促進,為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創造良好的人文環境。校長要真正發揮和做好這方面的工作,只有在工作中重視協調,善于協調,為學校師生員工提供一個自由、寬松、和諧的物理環境和人文環境,才能使全體人員在愉悅的環境中,上下一心,形成一種合力,獻計獻策,共同把事情做好。
二、學校要樹立教學的中心地位
學校工作必須以教學為中心。課堂教學都是學校育人工作中一項最經常、占用時間最多、涉及面最大、內容最廣泛的活動。堅決反對課堂教學的隨意性,形式化,要求教師平時課堂教學要有新意,不要總是老一套。在課堂教學上,要重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積極推進研究性學習,建立新型的教學關系和師生關系,大力倡導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究,引導學生彼此相互討論交流,重視合作方式的學習。為抓好課堂教學主渠道,提高教學授課水平和教學效率,我們對教學常規檢查、質量檢測、校本研究、骨干及課改典型教師的培養、教師的基本功、各種教學活動及競賽活動等常規性的內容進行有效實施。為此,我個人認為,校長除了管理外還不能脫離教育教學一線。假如只做管理脫離一線,對于教學管理只會夸夸其談。因此,我想作為校長還應該做教改、創新的尖兵。這樣才能有效、深入的帶領和推動教改。走出自己符合本學校實際的一條教改之路。
三、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教師應思想素質高、業務精湛。這樣的教師隊伍也是學校管理的關鍵。學校的一切工作以及效果全依靠于所有教師,要更好地發揮主導功能,教師必須有較高的素質。教師素質,包括為人師表、言傳身教、德育知識、心理學知識、德育滲透的技能技巧等素質。俗語說:什么樣的將,帶出什么樣的兵。因此作為校長要以身為范,嚴格要求自已。這樣才能帶動和影響教師;而教師在學生面前更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則。
還要有一支高素質的班主任隊伍,優秀的班主任隊伍是使學校管理取得成功的保證。班主任素質和能力直接關系著班集體的形成和每一名學生的健康成長。因為班主任是班級的核心和靈魂,是班集體的創造者,班主任是學生在學校學習期間接觸時間最長,距離最近的人,又是對學生影響最深、最大的人,也是學校和家長溝通的橋梁和窗口。如果每個班主任都帶好了各自的班,那么,整個學校無疑就是一所好學校。
四、堅持“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
現在的教育是以孩子為中心。同時現在學校的管理更是以教師,學生為主題,也就是說以人為本。人和人之間的關系是建立在平等、互利、信任的基礎之上。人本管理和傳統的以技術為本,以資本為本的管理模式的個性為中心論文聯盟www.LWlM.cOm的管理,而不是簡單地以人為中心。學校管理的對象是人,應該由人出發,以人為本。作為現代管理理論中的一個重要思想,人本管理就是使每個人能充分施展才能,通過雙方的配合,將組織中的成員培養成技術加管理型人才。確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更是學校管理中的“題中應有之意”。按照現在的教育理念,對青少年要做到先理,再疏導,再教育。使孩子明白其內涵。關注師生需要,把師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極大地激發全校師生參和學校管理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除加強對師生日常行為的規范,還要加強對教學環境的改善。學校管理要在細節上下功夫,在日常管理中要注重管理策略的選擇和運用,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要想實現管理的績效,就必須關注人的發展,將學校的發展目標和教師和學生的發展目標進行有效的整合。
五、創建和諧校園教學相長
教育工作的最大特征在于它的工作對象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動個體。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求知欲望能否得到誘發,直接取決于教師創設的教學情境。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會使學生感到寬松自由,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使他們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教師只有了解學生、保護學生,才能創設出使他們樂學的情境,激發起他們的創新欲望。這樣,既有利于教師的教,也有利于學生的學,有利于提高教與學的質量。
通過課堂教學師生交往、課外活動等不同方式,把社會價值轉化為兒童身心發展水平相符合的行為規范,形成尊重、關愛、公正、有序的校風、班風和學風,構建師生共同的道德價值體系和精神生活,學會自尊、自愛、誠實守信、友誼、寬容和關愛。這種現實的、無聲的、潛移默化的教育可以滲入他們的心靈,起到比說教更好的教育效果。
展望未來,任重道遠。新形勢下農村小學學校管理的新路就在腳下。校長要求真務實,廉潔勤政,勇于創新,堅持以人為本,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為重點,以學校內涵發展為動力,以實施新課改,打造高效課堂,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中心,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讓莘莘學子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