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英鷹
摘要:就業教育對于高職院校的大學生來說是適應社會最重要的核心競爭力,這是市場經濟環境下建立市場需求導向下的人才培養模式的必然。我院旅游管理專業如何改變目前就業中的種種困境,如何使本專業的就業教育落實到實處。建立起與專業教育理念相融的就業教育體系是必須的,具體的實施路徑包括:突出培養大學生的職業目標、引導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綜合培育大學生的職業能力、強化提升大學生的職業自信,學生畢業后的跟蹤指導也很重要。
關鍵詞:就業教育;專業教育;融合;職業目標;職業能力;職業信心
我國高職院校總體就業狀況不容樂觀,據麥可思公司調查顯示,江蘇省高職院校學生2013屆就業率為92.5%,專業對口率僅為58%,專業滿意率為61%。當然,旅游管理專業學生也不例外。可見高職畢業生就業質量不高,為進一步做好高職院校的畢業生就業工作,就業教育需要全程化,需要構建與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相一致的符合專業要求的就業教育模式。
一、我院旅游管理專業就業現狀分析
數據來自麥可思公司2014年度為我院撰寫的畢業生培養質量年度報告,我院旅游管理專業與江蘇省旅游類高職院校相關就業指標對比如下:1、我院旅游管理專業就業率明顯低于平均水平,本校2014屆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率為8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92.5%;2、我院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就業的專業相關度不高,本校2014屆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生19%,遠遠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43%;3、我院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生半年后離職率高,本校2014屆旅游管理專業畢業半年內的離職率為68%,遠遠高于本省水平46%;4、我院旅游管理專業校友滿意度不高,本校2014屆旅游管理專業校友滿意度為69%,遠遠低于本省高職院校水平的92%。
二、我院旅游管理專業就業瓶頸問題原因分析
(一)職業目標不明確
由于旅游管理專業屬于服務性行業,社會認可度低,因此一部分學生屬于調劑生,自身對專業認可度不高,后期學習過程中也沒有改觀,抱著混畢業的態度。另一部分學生則由于沒有對自身的能力有正確的估量,找工作時容易出現高不成低不就的情況。
(二)職業生涯未規劃
部分學生職業定位不正確,我院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生在求職時缺乏一定的自我正確認識,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適合怎樣的崗位,當旅游企業來校招聘時雙方達不成一致的意向從而喪失了一些較好的就業機會。
(三)職業能力不凸顯
“溝通交際能力”是旅游管理專業的專業核心能力,學生專業核心能力方面的不足,為求職東奔西走卻又常常遇挫,找不到適合自己的崗位,找到了工作卻由于能力不足而難于升職,嚴重制約了我院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職業發展。
(四)職業信心未樹立
該專業學生由于一開始就沒有系統的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當學生進入實踐實習階段時,對從事的崗位就不會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比如他們會認為酒店管理就是做伺候人的工作,殊不知這是從基層做起,這些不正確的認識嚴重制約了學生后期對酒店類職業的信心。
三、構建完善的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的就業教育體系
(一)我院旅游管理專業專業教育與就業教育相結合的內容框架
一般來說,高職大學生就業教育是以職業目標、職業生涯、職業能力、職業信心為主要內容的職業教育,如圖1所示:
圖1:我院旅游管理專業就業教育體系框架圖
1、專業培養與就業教育相結合。高職大學生就業離不開職業技能,因此就業教育力求貫穿于專業培養的全過程。以旅游管理專業為例,力求根據企業實際設置專業、培養企業崗位所需的相關人才;將就業教學教育和專業教育相融合,在職業能力培養全過程中結合企業實際需要校企共同進行遞進式的就業教育。通過圖2模式進行系統的就業教育。
2、了解職業,確立自身的職業目標。可以在入學前進行校企聯合招生宣傳及面試,入學初通過引入大型酒店集團及旅行社人力資源部專員的講座引導學生確立正確的職業目標,了解職業崗位對人才的需求類型及要求,進而在校內專業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對后期有針對性的進行職業能力強化起到一定的引領作用。
3、做好職業生涯規劃,樹立對職場的興趣。在人才培養方案中根據大一新生的實際情況安排相應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針對每名學生的興趣、特長等個性因素,進行職業生涯測評,給予學生職業選擇的建議。要求專任輔導員跟蹤每名學生的職業設計,根據學生的發展變化,對其職業設計進行適當的調整。
3、借助企業項目進行跟崗實踐,強化學生職業能力。隨著 “企業訂單班”、“現代學徒制”為代表的校企聯合辦學模式的逐漸成形,需要建立起與企業合作的就業教育體制。具體的實施辦法包括,邀請企業管理者前往校內為大學生進行就業觀教育,通過這些管理者的親身經歷和與之相關的成功或失敗的案例,促使大學生反思自己不成熟的職業觀念。在旅游管理專業的就業教育中可以以旅游景區的大型節慶活動,酒店的大型會議等項目為載體來鍛煉學生今后就業崗位上需要的職業能力。企業為學校提供實習基地能更好培養實踐操作能力,提高職業素質。
4、通過進一步的頂崗實習確立學生的職業信心。學生最后能否真正適應他所選擇的崗位最終是看他能否真正融入到他的職場環境中,這也是體現了專業自信度,專業自信度的培養更需要校企協同培養。即校企共同構建以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綜合實踐項目,在前期教學實踐跟崗實踐的基礎上最后一學年學生在真實的企業環境中進頂崗實習,在這個階段學生能完全獨立進行工作,這樣將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和敬業精神、團隊合作精神、積極主動的工作態度。
(二)完善我院旅游管理專業就業教育體系后續工作方面的相關思考
1、就業教育與兩課教育的結合。利用學院為學生專門開設了兩課的優勢,要求兩課教師將就業教育滲透到德育教學中,通過兩課教育讓學生提高通用職業素養,樹立與塑造良好的職業道德、敬業精神、團隊意識、誠信品質等職業素養。
2、打造時間跨度上的就業教育體系,讓就業教育成為終生教育。我院旅游管理專業借助于“現代學徒制”及“按需定崗、工學結合”等人才培養模式,校企合作雙方共同掌握就業市場需求動態,做好用人單位的需求動態與畢業生的就業創業意向調查的對接工作,以此來完善后期的就業教育工作。將就業教育延伸至學生畢業后,督促學生愛崗敬業,對其今后的職業發展有重要意義。同時利用就業教育的契機,對已入職的畢業群體及所在用人單位進行跟蹤調研,以獲取學校專業設置、教學改革的反饋信息,以促進學校開展專業與就業教育改革,提升人才培養質量。面對有的畢業生就業后出現如對本職崗位的不適應、換崗和頻繁跳槽等問題,需要校企雙方及時為就業后的畢業生排憂解難,提供繼續服務。
總之,校企雙方需共建畢業生就業質量追蹤評價體系。如何使大學生就業教育脫離應試教育的誤區,以及改觀以教師說教為主的不足,則是值得我們認真思考的問題。建立起與專業教育理念相融的就業教育體系是必須的。
參考文獻:
[1]奚立敏,大學生創業就業教育與職業教育理念融合下的路徑探究[J]繼續教育研究 2015,(11).
[2]曉越.走中國特色高等職業教育發展之路[J].高等教育研究,2006,(10).
[3]楊少春.在改革實踐中尋求人才培養模式突破[J].中國高等教育,2006,(22).
[4]吳衛明.淺析高職就業教育中的問題及原因[J].文教資料,2012,01.
[5]肖 云,杜 毅,劉昕. 大學生就業能力與社會需求差異研究———基于對重慶市 1618 名大學生和 272 家用人單位的調查[J]. 高教探索,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