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月英
摘要:預習是一種好的學習方式,預習能力的培養對于學生今后學習以及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有重大的意義。
關鍵詞:預習;設計;評價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1-0214-02
根據數學新課程標準中指出的數學能力的培養的重要性,結合自己的實踐教學研究,下面談談關于一些小學數學預習能力培養的方法和策略。
1.培養習慣,交給學生預習方法
課外預習是學生學習新知識的首要環節。它是學生在學習新課之前自己預先對有關內容進行自學,以掌握知識,了解重、難點,為上好新課作準備階段。通過課外預習可以將所學的內容有初步領會,掃除知識障礙,對難點和重點經同學交流,教師的點撥啟發,能有更深刻的領會,同時可以改變學習的被動局面,促進自學能力的提高。要達到較好的效果,這也必然促使教師更加深入地去解讀教材,預設課堂。學生的預習與教師的預設相互交融的時候,是課堂最具生命力的時候。所以預習方法的指導很重要,如果只布置不指導,那么學生的預習效果就不會很明顯,尤其對于那些學習后進的學生而言,可以說是微乎其微。在之前試驗中也曾布置過學生預習,只給學生提出看書 xx 頁,學生完全不知道怎么去預習,無所事事,預習只是流于形式,對課堂教學沒起到任何作用。經過短期的實踐和反思,認為學生一定要帶著問題和任務去預習才會有效果。得出方法如下:
1.1指導學生如何去看懂數學的例題。閱讀時要逐字逐詞逐句地讀,不能走馬觀花,要注重理解,特別是概念、公式、法則、結論性的語言,邊讀邊劃,劃出重點,劃出不懂的地方,作為上課學習的重點,這樣才能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參與課堂學習。比如對于圓的面積、周長的計算公式的推導要求學生要借助學具,自己用簡潔的語言完整的敘述或寫出來,使學生徹底的理解知識的形成過程。
1.2多想一想、問一問。預習后,想一想教材內容的要點,新知識要運用哪些舊知識,新舊知識有什么聯系與區別,要學會思考,學會發現問題,除了了解書本中的知識點外,要多問幾個為什么,提出有價值的問題。計算內容、解決問題等之類的內容除了書本之外有沒有其他不同的想法或解法等。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完善認知結構,養成良好的學習數學的思維習慣。
1.3以嘗試檢驗預習效果。預習以后一定要做一些基本練習題,及時檢驗預習效果。同時教師在課堂中能了解學生最真實的學習起點,以便更好地對學生進行指導。
1.4梳理出預習中還不明白或疑惑的地方。在課堂上,對于自己預習沒明白的地方一定要認真傾聽,如果還是有疑問,可以提出來讓師生共同解惑。
2.精心設計預習的問題和前置性作業
設計有關新課知識的主要問題和前置性作業是學生進行有效預習的"導航",它能夠使學生明確預習的內容和方向,提高預習的效率!設計問題和練習題需注意以下方面:
( 1)要有針對性,即針對本節課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和學生實際。
( 2)要養成預習的習慣,就要激發學生對預習產生興趣,所以設計的預習題要體現基礎性、探究性,能激發學生求知欲,使他們主動探求問題。
( 3)預習題要有啟發性和指導性,能啟迪學生思維。
( 4)預習題要考慮學生的可接受性。不要流于形式也不要提出過高要求,讓學生根據預習的問題和嘗試練習題的提示,主動閱讀例題,做實驗,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嘗試獲取知識,自主發展能力。
( 5)預習問題的設計和前置性作業布置不是每個內容都讓學生去預習,根據教材的內容和特點選擇適合學生自學的內容,如公式的推導、計算、解決問題等就讓學生進行自學。預習基本內容:
( a) 自學教材并思考問題、或解決問題。
( b) 嘗試練習(結合教學內容設計)。
( c) 梳理通過自學還有什么疑惑和不明白的地方。
3.注重檢查、提高自學的質量
預習作業既能讓學生反思預習過程中的漏洞,又能讓老師發現學生學習新知識時較集中的問題,以便課堂教學時能抓住重、難點。所以對于預習作業檢查,老師不能說一套做一套,一定要每天按時檢查預習作業,檢查的形式有教師抽查、組長檢查、小組交流匯報等。檢查中,若發現學生沒有完成預習,要督促其及時補上,并通過思想教育,讓學生認識到預習的重要性,對認真完成的學生要大張旗鼓的表揚。
4.提供討論交流的機會,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課前預習其實就是學生預習質疑,自我探索的環節,這樣既給學生提供了獨自學習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又給學生在課堂上更多的提供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的時間和機會,又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同時增加了課堂的容量,使得知識之間的聯系更為緊密,拓展了課堂教學的時間和空間。在教學中,可經常設計小組互動、全班交流評價,教師點撥的環節,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充分展示自己的自學能力,要求用簡練的語言、清晰的過程表達自己的思維及方法,同時對其他同學的思路進行分析思考,作出自己的判斷,提出自己的建議和看法,這種合作學習給每個學生提供了表現自己的機會,不僅使自己對知識理解更豐富、全面,在教師點撥和合作交流學習中提升各方面的能力。在課后要求學生將自己預習作業中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訂正,提高學習的效果。
5.積極評價,激發學習熱情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數學學習評價應促進學生發展;數學學習評價要體現多元化;數學學習評價要關注學生的差異。因此教師也要經常進行小組、全班的預習比賽,對于優秀者或進步明顯的學生進行表揚,對于每天學生上課交流,發言的情況,教師發放表格,讓組長進行記錄,每周統計和評比一次,并進行獎勵。教師進行通過獎勵,特別是鼓勵,激發了學生預習的興趣。這樣做,不但是對學生這次預習的肯定,也是學生下次更積極預習的動力。培養學生預習習慣主要靠學生持之以恒的預習實踐。只要長期堅持,經常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也就指日可待。
在培養學生預習能力的實踐過程中,有收獲,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另外,教師在設計問題和練習題的時間,以及準備預習文稿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資料不夠詳盡、規范等諸多問題。但我相信,雨過總有天晴的時候。在課改的道路上,有坎坷,有挫折,只要我們把培養小學生數學自學能力作為教學中的一件重要的事,一件堅持不懈的事來做,定能讓學生樂學、善學、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