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文練筆是根據課文內容設計的小作文,它建立在學生對課文的品讀感悟、深入理解的基礎之上,體裁靈活、字數不限、篇幅短小。加強隨文練筆,既可為學生搭建閱讀與寫作的橋梁、拓展學生的思維、深化讀與寫的相互促進、培養學生的習作興趣,又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隨文練筆;表達方式;字詞內涵;課文空白;故事結尾;讀后感受
【中圖分類號】623 ? 【文獻標識碼】A
葉圣陶曾說過:“閱讀是寫作的基礎。”的確,語文教學中的讀和寫是相輔相成的。語文教材中所選的課文,篇篇文質精美,或構思巧妙,見解獨到;或語言豐富,內涵深刻;或情感細膩,引人入勝。作為語文教師,要把語文閱讀教材巧妙變為學生習作訓練的優質資源,有效組織課堂教學,恰當安排隨文練筆。
隨文練筆是根據課文內容設計的小作文,它建立在學生對課文品讀感悟、深入理解的基礎之上,體裁靈活、字數不限、篇幅短小。加強隨文練筆,既可為學生搭建閱讀與寫作的橋梁、培養他們的習作興趣,又可快速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作為小學高年級的語文教師,自己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一直堅持隨文練筆,力爭實現讀悟結合,讀中悟寫,學以致用,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仿寫表達方式
仿寫是學生寫作的基礎,“只有模仿,才會有創造”。教材中的每篇課文都是學生習作的典范,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入挖掘作者的構思之妙,用詞之當,立意之新,情感之深,并把這些寫作方法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去。
(一)仿寫優美句式
課文中有許多優美句式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經常仿寫,可以提高學生遣詞造句的能力。在教學《匆匆》這篇課文時,我讓學生抓住“于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這個句式特點進行仿寫,有的學生這樣寫:“于是——閑聊的時候,日子從舌尖上過去;睡覺的時候,日子從枕邊過去;散步的時候,日子從腳底下過去;發呆的時候,日子從眼眸前過去。”。
(二)仿寫篇章結構
教材中的課文大都結構清晰,層次分明,是學生習作的典范。如《索溪峪的“野”》這篇課文,作者采用了總分的結構,第一自然段總提一個“野”字點題,第2—5自然段分別寫了索溪峪的山、水、動物、游人都是“野”的,學完課文后,我讓學生分析“總——分”這種結構模式,然后指導學生運用總分的結構方式寫了街子的梨樹溝,有的學生按照總分的結構方式依次寫了梨樹溝的四季美,有的學生依據總分的結構方式寫了梨樹溝一天當中不同時段的美。
二、拓寫字詞內涵
課文中的某些詞語運用可謂恰如其分,細細品味,會感到意蘊無窮。例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中,“他聽見腳步聲,抬起頭來,飽經風霜的臉上現出難以忍受的痛苦。”為了讓學生深入理解“飽經風霜”的含義,我設計這樣的小練筆:你覺得飽經風霜的臉是一張怎樣的臉?有的學生是這樣寫的:這是一張略顯蒼老的臉,臉上皺紋縱橫,顴骨高突,眼睛深陷,嘴唇干裂……在教學《老人與海鷗》這篇課文時,課文中有“海鷗們像炸了營似的,朝遺像撲過來”,我讓學生寫寫從“撲”字中體會到了什么,通過小練筆,學生體會到“撲”字暗含著海鷗對老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三、補寫課文空白
課文的空白之處往往是作者的妙筆之處,它會給讀者留下無窮的想象空間。教學時教者要利用這些空白引導學生進行想象練筆,使內容更具體、更生動,故事情節更完整、更豐富。例如在教學《千年夢圓在今朝》這篇課文時,課文的第七自然段具體敘述了載人航天工程的艱巨和困難,以及廣大航天工作者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和艱辛勞動,針對這段末尾:“有的人為了工作的及時、方便,將鋪蓋搬到了工廠車間;有的人積勞成疾,幾次住進了醫院;有的年輕人雖風華正茂卻華發早生;有的人甚至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和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然長逝……”我引導學生根據句末的省略號進行想象延伸:有的人可能還為了這項偉大的工程付出了怎樣的努力?有的學生寫到:有的人全身心投入工作,過年也不能回家和妻兒團聚;有的人父母病危也未能在床前盡孝道;有的人常年堅守實驗室,即使病情嚴重也不愿去醫院……安排這樣的練筆,是學生能進一步體會到我國航天工作者熱愛祖國,團結協作,默默奉獻,鍥而不舍的科學精神。
四、續寫故事結尾
在小學高年級的教材中,有些課文的結尾令人深思,耐人尋味,給人意猶未盡的感覺,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以課文的結尾為續寫的起點,進行情節延伸續寫。例如在教學《窮人》這篇課文時,我讓學生根據故事情節進行續寫,有的學生以《西蒙的孩子有了新家》為題寫了桑娜一家人艱辛而又溫暖的生活;有的學生以《幸福的一家人》為題寫了桑娜辛苦將七個孩子撫養成人,他們一個個都很爭氣,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改變了貧窮的生活;有的學生卻以《不幸的漁夫》為題寫了漁夫在一次打魚時意外身亡,桑娜靠給富人當傭人辛苦撫養這幾個孩子。設計這樣的練筆,不僅提高了學生的習作興趣,也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
五、抒寫讀后感受
語文教材有其豐富的人文內涵,是學生思想成長的沃土,每學完一篇課文,學生都會有所收獲,有所成長,教師要趁熱打鐵,適時安排小練筆,使學生及時地將自己的學習感悟傾注于筆端。對于六年級下冊書中有較強感染力的課文,我都讓學生寫了讀后感。如:學習了《十六年前的回憶》,我讓學生寫了《我眼中的李大釗》;學習了《千年夢圓在今朝》,我讓學生寫了《祖國,我為你驕傲》。安排這樣的小練筆,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也提高了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
總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依據課文內容,通過多種形式的隨文練筆,加強讀與寫的相互聯系和促進,拓展學生的思維,不僅會使我們的語文課堂豐盈充實,還能有效提高小學生的習作水平。
作者簡介:史喜才,甘肅省靈臺縣朝那鎮人,大專學歷,中共黨員,小學一級教師,有論文多篇在各級報刊發表。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