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生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關鍵在于學生智力的開發,而智力的開發又在于小學生的自學能力的高低,這種能力的提高宗旨在于學生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
【關鍵詞】預習;閱讀;歸納;質疑;解惑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小學語文教學要注重開發培養學生的智力,而善思、質疑、解惑則是開發智力的先決條件。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是提倡善思、質疑、解惑和開發學生智力開發的經典論述。
語文是百科之母,是基礎學,語言學,是工具學,它有自己獨特的、其他學科所不能替代的性質和功能。因此,語文教學,特別是小學語文教學要開發學生潛能,最佳途徑是如何教會學生學習方法,即“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小學語文教學關鍵在于提高學生的閱讀鑒賞能力,而閱讀要著眼于逐步培養小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學習獨立思考,學會鑒賞閱讀,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注重學法指導,教給學生自學方法,達到學習語文的目的;而教與學無定法,但有法可循,我就自己怎樣注重學生閱讀學法指導,培養學生閱讀的自學能力,談談自己的觀點和方法,與同仁們商榷。
一、教給學生預習方法,培養自學能力
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不同年級階段的學生教給不同層次的課前預習方法。以五年級為例,首先提出預習要求,正確流利朗讀課文,借助字、詞典工具書,自學生字、新詞,給生字找相近字、同音字,多音字外,再指導學生按課文預習要求,邊讀邊想邊動筆勾畫出重要詞句,初步認知文章大概內容,與此同時把遇到的不懂的地方進行質疑并畫出著重號。教師用不同的方式抽查學生的預習情況,督促學生自學,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獨立思考能力,提高自學能力。
二、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培養理解能力
興趣是學習知識的最好“催化劑”,有效學習方法是掌握知識的最好“藥劑”。要使學生想學、要學、樂學,關鍵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對于故事性強的課文,除課文內容激發學習閱讀興趣外,對以語言、行動細節描寫人物性格特點或思想品質的字、詞、句與段,應指導學生相互討論、直接對話或分角色朗讀,來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積極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一邊聽讀,一邊讓學生分角色集體表演塑造人物形象、性格、動作,不僅形象揭示出字、詞、句的含義,還能促進學生理解,并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獲取知識,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三、予歸納段意的方法,培養概括能力
如何正確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是閱讀課文之關鍵,也是正確理解課文內容的前提,更是小學生訓練的重點,具體操作方法有以下三點:(1)抓住重點句概括段意;(2)分清主次,歸納段意——幾個自然段合并成一大段的,要舍去次要的,抓住主要內容歸納其段意;(3)合并幾層意思,歸納段意——每個自然段包含多種意思,抓住重點段意,合并歸納。把分段并歸納段意的“鑰匙”交給學生,讓他們能正確給文章分段,并結合課文內容用自己的語言歸納段意,逐步培養學生的分析、理解和概括能力,達到閱讀學習課文的目的,取得良好的閱讀效果。
在閱讀理解中,教師應靈活地體現其主導功能,引導學生學會質疑,在自學中發現問題,教給學習方法,啟發邊讀邊思,在閱讀中自悟,將不懂的問題或字或詞或句做成筆記記錄在案,帶著問題在課堂上詢問、討論,邊聽邊解疑,因為學生是帶著問題學習,這樣學習就目的明確,注意力就高度集中,對所學知識也就容易掌握,既解決了問題,又掌握了課堂所教知識,還領悟了自學方法,一舉多得,事半功倍。
四、要求學生逐段研讀,培養思維能力
仔細研讀每段課文又是掌握全篇課文的關鍵,仔細研讀課文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每段課文的過程中經過從“語言文字”到“思想內容”,再從“思想內容”到“語言文字的思維”,從課文“寫什么”“干什么”的角度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對課文的思想精髓進一步深化理解,這也是教師發揮主導作用的重要階段,運用“讀——議——導——練——讀”的教學方法,逐段分析講讀、討論、導學、訓練、研讀,著力弄懂詞與句、句與句、句與段、段與段、段與全文之間的聯系,并從整體上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認識課文的寫作形式。
1.邊讀邊思,理解該段內容。每學習一段課文,先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然后說出該段的主要內容,從整體上理解這段內容在全篇文章中的作用,抓住重點進行細讀、深讀、研讀。
2.識文斷字,抓住重點內容,理解重要字、詞、句,體會文章所表現的思想情感和作者的內心世界。
3.上下聯系,突出重點。不管是對一個詞還是對一句話的理解,都要指導學生聯系上下文,弄清段與段之間的各種聯系,展開討論,在學生的討論中發現問題,教師適時給予學生引導,把思維引向
深入。
4.總結概括全文中心內容,要求學生自己從整體上歸納總結出課文的思想內容,課文中的重要字、詞、句,然后由教師統一整理,肯定學生仔細研讀的學習收獲。
通過以上方法,完成閱讀課文的教學內容,在這一過程中,要體現出教師的主導性,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學內容的主線性,宗旨是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小學語文教學,在教師的指導下,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師要組織學生相互討論、質疑、解疑,舉一反三,這樣,學生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思維能力、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就相應的得到提高,同時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發潛在的智力,學生的求知欲也就自然形成。因此,注重對小學生進行學法指導,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興趣,是目前每位小學語文教師關注的焦點,也是每位學生家長茶余飯后談論的話題,如何讓每位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是我們教育工作者時刻研究的重要課題。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