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軻軻
摘 要:高中化學教學,目前正在由應試教育逐漸轉向素質教育,對學生的自主性和學習的高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其創新思考能力,發揮主觀能動性,改變過去“填鴨式”的教學方法,簡單來說,就是讓學生“動起來”。改變課堂教學模式,提高學習效率,減輕學生的負擔,讓學生在化學課上動手、動腦,從聽講到思考,實現創新教學課堂。從這幾個角度進行淺談,探討如何真正讓學生“動起來”。
關鍵詞:趣味課堂;教學方式;課堂分析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要求高中化學課堂要具有開放性、綜合性,促進自主主動構建,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其目的是培養能力,提高學習品質。構建主義是教學的一大重要思想,主要是鼓勵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而不是老師向學生單向傳遞知識。因此,在教學課堂中老師應作為引導者,啟發學生學習,讓學生成為課堂主人。那么,如何讓學生“動起來”?從意識到行動,從客觀到主觀,從過程到結果,發揮課堂的引導性和感染力,從點輻射到面,進而立體、全方位地影響每一位學生。課堂是學習的搖籃,變束縛為激勵,變填鴨為引導,才能建立積極自主的新課堂。
一、趣味課堂導入,演繹化學“動感”前奏
課堂導入無論是對新課還是舊課,都有很重要的意義,直接關系學生整堂課的精神狀態。在教學中很容易發現,如果一開始用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話題開啟課堂,學生的熱情似乎瞬間被點燃,很積極地學習和探索。相反,如果開始時沒有學生做出課堂回饋,那么,整堂課就會陷入死氣沉沉的氛圍之中。因此,教師應注意采用趣味課堂導入的方式,比如,可以聯系生活,也可以是電影中的某個片段,引出幾個趣味小問題。如學習“化學反應與能力”時,老師可以引用影像資料中的一些片段,如著名電影《獨立日》中所使用的核武器,火山爆發等等。為了節約準備時間,也可以采用網絡上一些談論化學實驗的小視頻,里面的評論和解說非常有趣,而且很多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簡直就是活的化學教科書,相信通過這些小視頻,學生的興趣能夠大大提高,學習熱情會空前高漲。
二、創新教學方式,演繹化學“動感”中調
課堂教學是傳播知識的主要手段,老師的教學方式對學生積極性的調動起關鍵性作用。所以,教師必須創新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完全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對知識形成探索欲望和掌控能力。老師的教學計劃也能在相互推進中完成,這樣更容易引起學生的認知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讓學生發現化學的美。其實傳統教學中教師容易犯的錯誤就是“逼”學生學習,這樣反而會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學生為了完成任務而學習,沒有任何的主動性。高中化學最大的特點是,通過實驗現象能夠讓單純的文字變得魅力無窮,這就要求實驗與化學課堂結合在一起。在做實驗之前,要先強調實驗的注意事項和安全問題。接著要鼓勵學生自己做實驗,發現化學原理。通過認真觀察自己的實驗現象得出結論,和預期相符要分析原因,和預期不符更要分析原因。化學課的時間很長,但是投入到實驗中的學生卻感覺到時間很短,甚至愿意犧牲課下的時間來完成實驗,這就是學習自主性的力量。
除了化學實驗之外,還可以采用角色互換的教學方法,讓教學主客體交換,學生作為教材的傳播者,來設計教學方案,講解化學知識,由自己明白到讓大家明白,這也是對自己的提升。或者還可以采用小組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動起來,每個小組成員都承擔著相應的任務,組長應合理分工,共同創造好的小組成績。經過討論、分析、總結等過程,學生的思考能力得到提高,實踐和辨析能力更是會有很大的進步,而且容易形成相互促進的學習氛圍。
三、重視教學總結,演繹化學“動感”尾調
從傳統的課堂分析,結束語的總結一般都是老師的任務,在課堂最后再提一遍課堂的重點,幫助學生加深印象。從教學采訪中知道,很多學生在此時已經感覺到疲憊,精神比較分散,老師所提出的重點對他們的影響并不大。想要發揮課堂總結的真正作用,做最好的結束語,還是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課堂結束時,可以讓小組成員做總結。例如,學習“有機化合物”時,讓學生總結什么是“有機化合物”、生活中的“有機化合物”有哪些、怎樣區分“有機和無機”等。其實學生完全可以自己總結出這些問題,老師只需要在最后做補充。
總之,高中化學教學要想讓學生積極思考,就要從課堂導入開始,重視學生的感受,讓學生走在化學學習的前面,積極做實驗,認真總結分析等,全面調動思維積極性,獲得最好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李順存.新課程下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動起來[J].散文百家·教育百家,2013(10).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