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摘 要]在《誠信是金》一課教學中,教師根據初中政治課的特點,通過創設情境、設計活動、營造氛圍等教學策略來創設充滿生活氣息的課堂,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
[關鍵詞]生活化 創設情境 設計活動 營造氛圍
[中圖分類號] G63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6)330044
【案例背景】
教學與生活密不可分。政治教學生活化,是現實發展的要求,也是學生未來發展的需要。實現政治教學生活化,必須確立生活化的教學目標,精選生活化的教學內容,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營造生活化的教學氛圍。
【案例分析】
要讓初中政治課堂充滿生活化的氣息,主要還得在課堂設計上下功夫。在《誠信是金》這節課中,筆者嘗試讓學生走進社會,讓學生自主把生活素材與所學知識進行有機融合。本節課主要是運用社會實踐與情境教學相結合的方式。設計特點一,課前全班學生分為三組,讓他們分別走進菜場、家庭、企業去尋找“誠信”。這三組學生采訪了不同的人群,聽了不同階層、職業的人對誠信的理解或者他們經歷的關于誠信的故事。活動結束后,學生歸納誠信的內涵。設計特點二,通過三個層層深入的合作探究活動貫穿整個課堂,社會實踐的內容通過圖片、視頻展示出來,引導學生去分析、歸納關于誠信的作用、要求等知識。這樣學生自己收集的生活資料也得以完整呈現與利用。設計特點三,學生參與度高,材料真實,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以下是教學過程。
活動設計教師活動學生活動目標達成
合作探究一 “尋找誠信”全班學生按異質分為三組,課前指導學生走進社會去尋找誠信。
設問一:分組調查研究什么是“誠信”?1.小組課前實踐活動:各小組分別走進菜場、企業等采訪、調查,圍繞“什么是誠信”等問題進行探究。
2.各小組代表課堂匯報探究結果。1.根據生活素材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
2.社會交往能力。
3.理解誠信的內涵。
合作探究二 “感悟誠信”材料:第一組采訪視頻——“菜場劉阿姨談誠信”。
設問二:根據劉阿姨的事例或你自己的經歷與體驗講講誠信的巨大作用。
時政熱點:食品安全問題——“注水雞”。
追問:不講誠信有什么危害?小組合作探究:
1.圍繞劉阿姨的事例深入探究。
2.圍繞時政熱點“注水雞”,探究反映的問題。1.生活素材與基礎知識融合的能力。
2.多角度思維能力。
3.樹立誠信意識。
合作探究三 “踐行誠信”材料:第二小組采訪圖片與視頻——“企業經理王叔叔踐行誠信”。
設問三:這位叔叔的行為體現了誠信的哪些要求?小組合作探究:圍繞王叔叔的故事深入探究。1.生活素材與學科知識有機融合的能力。
2.懂得在生活中如何做誠信之人。
反思與成長設問四1.你贊成“小節無害論”嗎?為什么?2.自己有過類似的不太誠信的“小節”嗎?對這件事你體會最深的是什么?小組交流合作:圍繞設問,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進行探究。1.知識運用能力。
2.回歸生活、自我反思能力。
3.提高公民素養,逐步養成誠實守信的良好品質。
【課例反思】
1.創設情境,感悟誠信
初中政治教材的很多框題都是通過生活化的場景導入、情景分析和情景回歸這樣的教學設計將理論知識的闡述寓于社會生活的主題之中。《誠信是金》這節課問題情境的創設就是以學生關注、感興趣的自己搜集的生活素材作為問題情境的載體,讓學生置身于情境之中,主動獲取、感悟誠信的內涵與意義等知識,無形中樹立誠信意識。
2.設計活動,體驗誠信
通過活動設計,引導學生緊密結合與自己息息相關的各方面生活,在實踐中主動構建知識,形成觀點,掌握基本價值標準,提升覺悟。本節課通過社會調查、走訪的形式讓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去體驗誠信,學生聽了不講誠信帶來危害的真實故事后,才能真正感悟到誠信的重要性。在這樣的感受和體驗中,學生對誠信的認識真正得以提高,情感得以激發,無形中培養了誠信的品質。
3.營造氛圍,踐行誠信
初中政治課應該是以探究為主的教學,營造生活化的探究氛圍,以教材為基本探究內容,以學生周圍世界和生活實際為參照對象,引導學生進行表達、質疑、談論,將所學知識與生活素材有機融合。本節課就是運用了層層深入的三個生活化探究活動貫穿課堂,根據學生采集的素材設置情境,設計探究問題,引導學生發現、分析、解決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逐步形成誠實守信的良好品質,并在生活中去踐行誠信,提高了公民素養,無形中培養了未來獨立生存、適應社會的能力。
作為初中政治教師應該從初一的第一節課開始就要優化課堂,把時政熱點等引進來,進行生活化的教學,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要做到以上這些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不斷實踐、探索。
(責任編輯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