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鵬
[摘 要]現代社會的高速發展,需要綜合能力全面發展的人才作為強大的支撐。在高中體育教學中,教師應通過合理、科學、創新的教學設計,多角度、深層次地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包括創新能力、抗挫能力、審美能力、協作能力等,并幫助學生樹立終身體育意識。
[關鍵詞]高中體育教學 綜合能力 培養
[中圖分類號] G633.9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6)330063
科技的發展以及新型學科在各領域的廣泛運用,要求現代社會培養大批新型優質人才,這給學校體育教學賦予了新的使命。我們要以培養優秀社會人才的目的去考慮學校體育的目標,將傳授體育知識、技能以及增強學生的體質作為基礎目標,以提升學生綜合能力作為升級目標,教學中貫穿“育人為首”的意識,不斷摸索和實踐更為有效的教學模式,真正體現體育在教學體系中的重要性。在高中體育教學中,如何加強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呢?本文主要從五個方面予以簡單論述。
一、強化自主學習,培養創新能力
愛因斯坦提出:“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創新意識是一種發現問題、積極探求的心理趨向,它在發明創造過程中起著奠基作用。傳統的高中體育教學是按照教材大綱和內容,依據教材提供的方式、方法實施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學生只需要根據教師的要求進行課堂訓練,沒有表達自己和展示自己的機會,這極大地束縛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和身心的健康發展。新課改的推行,轉變了學生在教學中的地位,學生的主體性被凸出,身心得以解放。教師在教學中要利用各種資源和機會,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大膽創新,充分挖掘自身的潛能,深度激發學生展示自我的欲望和積極進取的精神。學生經常地、系統地受到這樣的教育和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就會不斷增強,為將來成為創新型人才打下基礎。
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不疑則不進。教學時,教師應避免生搬硬套的灌輸,在每一模塊或者每一節課上,可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自主學習中,去切身體驗體育帶來的快樂。例如,在進行籃球教學時,可利用學生對NBA球星的崇拜,通過多媒體將球賽中的經典片段展示給學生,激發他們自我練習和追求更高目標的潛在動力,鼓勵他們學習球星身上適合自己的練習和展示方式,在此過程中逐步培養創新能力。
二、鼓勵良性競爭,增強抗挫能力
人們說到體育就自然而然地想到體育比賽。通過體育比賽可以自然真實地將個人的性格特點展現出來,并且通過各種比賽鍛煉能使學生的性格往好的方向發展。這種特殊功能,是其他學科和活動所不可比擬的。高中學生自尊心比較強,不僅好學上進,而且爭強好勝,教師應針對學生的年齡和性格特點適當地展開競爭,積極營造健康、良好的競爭環境,培養學生良性的競爭意識。既然是競爭必然會有勝負之分,學生一旦遭遇失敗,必然會產生很強烈的心理活動。如果學生可以及時調整心態,就能夠對失敗形成一種良好的態度。鑒于此,高中體育教學能夠有效增強學生的抗挫能力,是不可多得的“挫折教育”。比賽競爭是非常適合引入高中體育課堂的教學形式,充分開展各種體育競賽,能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體育訓練之中。
競爭不僅是戰勝對手,更是一種自我挑戰和超越。在與對手的競爭過程中,學生應以人為鏡,根據對手的表現來發現自身的缺陷,審視自我,反省自我,從而自我調整,不斷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例如,長跑訓練中,學生會因為過程的枯燥、身體的疲勞而無法堅持到最后,或在面對眾多優秀對手的情況下,偶爾失敗也是在所難免的,這些不良體驗和挫折感會不斷地磨煉學生的意志,增強他們戰勝自我、超越自我的勇氣,從而強化自身抗挫能力。
三、挖掘體育之美,提升審美能力
審美觀對于身心日益成熟的高中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每個學生都有著對美的向往和追求,對于即將成型的學生人格而言,美育在高中教學中的地位日益上升。眾所周知,美育與體育聯系密切,體育中滲透著大量的美育因素。在體育教學中,可進行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美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觀念和審美意識,比如形體之美、動作之美、力量之美、心靈之美等。現觀高中學生整體表現,很大一部分學生對于美的理解和詮釋是有失偏頗的,他們更多從儀容儀表或者特立獨行的個性來展現對美的追求,而忽視了身體美和情感美的展示。長此以往,對于健全的人格培養是非常不利的。這就要求高中體育教師在尊重學生個性的同時,及時準確地引導他們建立健全審美意識,重視在體育教學中貫穿美育,以培養學生理解美、欣賞美、表現美的能力。
美的教育應是有意識的,潛移默化的。這就對我們體育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應培養對現實中美的感受、判斷和評價的能力,研究美感的生理、心理基礎和社會根源,從科學的意義上理解美,掌握審美常識。這樣才能將積極健康的美育貫穿于體育之中, 通過優美的形體展示、連貫的動作示范、清晰簡練的講解、靈活自如的教學方法等,使學生體驗體育中“美”的樂趣,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建立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和向上的精神,幫助他們更好地學會生活和認識世界。
四、加強團隊合作,強化協作能力
“千人同心,則得千人之力;萬人異心,則無一人之用。”社會中沒有人可以絕對獨立地存在,個體之間相互依存、依靠,形成緊密聯系的整體。體育活動的集體性特征尤為突出,活動中學生之間不僅存在著競爭關系,還存在著重要的合作關系。在高中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集體觀念,積極創設合作學習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自主組織活動小組。自行組織的競技活動剛開始肯定是雜亂無章的,但是學生樂于其中。讓他們在活動中相互磨合、取長補短、相互協作,進而組成合力最強的隊伍,充分發揮集體的優勢,逐步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并在集體協作中團結互助,增進同學間的友誼。
高中生鋒芒畢露,敢于表現自己,好勝心較強,這種性格特點是一把雙刃劍,教師要合理巧妙地發揮出此特點的正面效用。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注意觀察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及愛好特長,團隊活動中盡量讓每個學生展現自己的特點,同時又能保證團隊的整體性和協調性。活動中一旦出現摩擦或者矛盾,教師要及時有效地處理,讓學生理解適當包容和退讓的必要性,這對于學生以后進入和適應社會是非常重要的。以籃球賽為例,學生最為享受的是投籃命中的成就感,但得分靠的不是某個人,而是整個團隊的通力協作和默契配合,不是每個人都會成為焦點,這就需要教師充分挖掘學生的特長并進行科學合理的任務分配,以最大化實現團隊的合力。
五、拓展教學空間,促成終身體育
現代社會中體育已逐步成為生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人們度過余暇時間的首選項目,也是生活中的時尚談資。因此,人們對于體育基本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不僅在體育課上學習和運用,而且強調進行課余時間的體育鍛煉。這就要求學生在高中階段更好地掌握鍛煉身體的理論和方法,培養參加體育運動的正確態度和能力。終身體育還要強調學生實用能力和綜合能力的培養,如指揮能力、組織能力、裁判能力、處置簡單的運動損傷的能力等等。因此,教師應積極拓展教學空間,擺脫課堂教學的束縛,將體育教學延伸至日常生活中,讓學生在無形中愛上體育,從而堅持體育鍛煉。例如可經常帶領學生參加學校或社會團體組織的體育比賽,通過實踐性的活動強化學生比賽所需的各項能力,并樹立終身體育的理念。
綜上所述,高中體育教學是學生順利步入社會的基石,學生步入社會后無論從事哪行哪業,健康的體魄將為他們發揮自己的才能奠定堅實的基礎,從而使他們在社會的大舞臺上展現更閃耀的自己。
(責任編輯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