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芬芳
[摘 要]新教師熱情高、學歷高,但缺乏實踐經驗和課堂經驗,因此,其個體的自主實踐和外界正確的引導,對于其事業取得良好開端,促進其專業化成長至關重要。
[關鍵詞]新教師 培養 互助 專業化
[中圖分類號] G6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6)330099
對于一名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新教師來說,良好的開端能讓他在以后的工作中少走彎路,能有效促進其專業化成長,為較快成為骨干教師、名師提供保障。目前新教師學歷高,熱情高,精力充沛,但缺乏實踐的教學經驗。因此,需要立足現實,積極探索科學有效的新教師培養策略,切實促進新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新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既需要個體的自主實踐,更需要外界的積極干預和引導。外界的積極干預,可以有效激發新教師自主發展的內在動力,縮短新教師專業化成長的周期。
一、不斷學習知識,提升專業素質
有人說:“要當一流的教師,就要先當一流的學生。”可見學習的重要性。不斷地學習是新教師專業化成長的根本前提。對于學生來說,他們總是尊敬和愛戴那些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廣博的文化知識和自己獨到見解的教師。因此,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新教師應該不斷地學習現代教育理念與方法,學習扎實的職業基本功,學習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新教師應重視教育理論學習,重視理論與實踐的相互指導與相互促進是教師專業化成長的關鍵所在。教師置身于不斷學習,不斷實踐與提升之中,真正體驗豐富的知識結構是對自己當前工作的有力支持和幫助,對自己職業生涯和專業化成長有著深遠的影響。新教師必須強化學習意識,規劃自己的成長遠景,不斷學習與實踐,不斷創新,構建起自己穩固的知識結構保障。新教師應當從自己專業化的內在需求出發,為自己構建多元化的學習模式。比如可以參加高層次的專業培訓、參加成人教育學習、請教專家指導、充分利用遠程教育資源等方法來學習,不斷更新知識,提升專業素質。總之,在教育實踐中,新教師應該不斷拓展知識,加強自身修養,為自己的專業化成長奠定基礎。
二、實施“青藍工程”,開展教學結對互助活動
新教師在將理論轉化為實踐的過程中,還缺乏一定的經驗,而資深教師、專業人員的經驗傳授,是新教師獲得教學經驗的非常有效的方法。因此,給每個新教師指定指導教師,開展教學結對互助活動非常必要。可讓每個骨干教師分別帶教一個新教師,將自己的專長傳授給新教師,新教師則在師傅傳授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思考,給自己的實踐注入新的內涵。具體做法如下:1.學科優秀教師對新分配教師的課堂教學進行指導,包括聽課后的評析指導或教學設計指導。2.新分配教師常聽學科優秀教師的課堂教學,并及時交流,將成功做法或自己的設想、啟發運用于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通過師徒帶教,教學相長,新教師的精神風貌和專業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幫助新教師的過程中,輔導教師同時得到鍛練,自身素質也有了更進一步的提高,大家都感到受益匪淺。總之,實施“青藍工程”,開展教學結對互助活動,是新教師專業化成長的有效途徑。
三、反思教育教學實踐,總結實踐經驗教訓
美國學者波斯納提出教師成長的公式:教師成長=經驗+反思。該公式體現了教師的成長過程應該是一個總結經驗、捕捉問題、反思實踐的過程。對于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新教師,教學反思這一環節至關重要,是新教師專業化成長的核心所在。葉瀾教授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會成為名師,但如果認真寫三年反思則有可能成為名師。可見,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化成長的催化劑。對于教師來說,教學反思不是一種面向學生時的教學方法或策略,而是一種用來提高自己專業素養、改進教學實踐的學習方式。教師在先進的教育理論指導下,借助于行動研究,不斷地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反思,積極探索與解決教學實踐中的問題,努力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并使自己逐漸成長為專家型教師。從教師成長的角度看,教學反思是教師的一種自我學習、自我提高;學習的方式是探究式、發現式學習;學習的主體是自己,對象是自己的教學實踐;學習過程中的關鍵環節是“反思”和“探究”。實踐(行動)─反思─調整─再實踐(行動)……在這樣一個循環往復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自身的專業素養和整體水平不斷得到提高。因此,通過反思,可以大大提高新教師專業化成長的進程。
加強新教師的培養,學校的辦學水平才能達到高質量和可持續發展,教師的專業化是一個終身過程。讓我們共同努力,優化新教師專業化成長的策略,使每位新教師更快更好地成長。
(責任編輯 陳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