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育普及化發展,高校生源數量急劇增長,傳統的剛性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已難以解決體育專業學生教育中出現的各類問題,有違以人為本原則。事實也證明,剛性管理收效并不盡人意。素質教育背景下,柔性管理以獨特的優勢而備受青睞,符合學生成長與發展特性。本文在對柔性管理思想內涵作出分析和簡述的基礎上,重點就柔性管理在體育專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體育專業;思想政治教育;柔性管理;應用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素質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相比于其他專業學生,體育專業學生普遍思維活躍,主張行為自由,個性特征也十分明顯。單純地依靠剛性管理實時體育專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僅扼殺了學生特性,還容易引起他們的反抗心理。而以柔性管理為主、以剛性管理為輔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則很好地解決了此類問題。
1 柔性管理的思想內涵
與剛性管理在原則上決然對立,柔性管理強調以人為本理念,而非強制性服從。以人為本思想在我國的發展源遠流長,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內容,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思想。因而,柔性管理在體育專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是可行性,而且是十分必要的。鄭其緒教授曾在著作的《柔性管理》中指出:“柔性管理不依賴于規則、獎懲,是建立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為規律為基礎的...使組織的意識變為人們的自覺行動”,充分闡述了柔性管理的思想本質。簡單來講,柔性管理是一種以德育為先為基礎、以人為本為核心的管理模式。當代大學生作為成長中的一代,主張思維自由、個性發展,他們都有獨立的人格,也需要被尊重。只有在得到尊重的情況下,他們的內心才會充滿信心和滿足,也能夠自我約束、嚴于律己,進而竭盡全力去完成學習任務。此外,正確的道德價值觀是一種精神支柱,每一位管理者都應將道德放置在首位,用自身的道德力量和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加以剛性管理輔助,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途。
2 柔性管理在體育專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
作者結合上文的分析,主要提出了以下幾種柔性管理在體育專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應用的策略,以供參考和借鑒。
2.1 加強師資建設
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作為主導,是柔性管理的對象和實施者,其表現出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直接決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實效。在體育專業思想政治教育教師管理上,高校應制定相對寬松、彈性的工作制度,以教師為核心,適當給予教師自由支配的時間和空間,簡化管理中間層次,提高信息傳播的及時性和實效性。同時,高校還需進一步量化教學考核標準,將定性考核與定量考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既要考量教師教學結果,又要觀察其工作態度、能力以及努力程度等變現情況,并給予相應的賞罰,從而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在此基礎上,高校應結合教學考核結果,有針對性地加強教師培訓工作,樹立其柔性化管理理念,及時傳輸新思想、新方法,強化其為學生服務的主體意識,提高他們的綜合素養和能力,從而奠定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基礎。
2.2 打造柔性課堂
柔性管理在體育專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就需要尊重學生個性差異,突出學生主體地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過程中,教師應秉著尊重和理解的態度,綜合考察學生個性差異,通過不同途徑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知識水平以及發展需求等,并依此提出不同的要求,最大限度地挖掘其潛在能力,引導其找到發揮獨特價值的點面,進而擴展到整體素質提高。例如,教師可充分利用自媒體包括QQ、微信、微博等,透過點點滴滴了解學生日常,并與之在相對私密的空間內進行互動交流,卸下他們的心理防備,使之暢所欲言。另外,在教學課堂上,教師還應該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注重方式方法創新,組織學生自主發現知識,加以有效的指導,深化其理解和掌握。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將思想政治教育知識轉化為教學課件,以圖片、影像或視頻等形式呈現出來,并將學生引入到特定的情景中,要求其自主探究和合作討論,以增強教學趣味性,提高學生參與興趣。
2.3 完善激勵機制
激勵是提高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參與積極性、主動性最有力的“武器”。柔性管理指導下的體育專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勵機制,應包括物質激勵、情感激勵以及環境激勵等幾個構成成分。其中,柔性物質激勵應秉持“公正公平”原則,要求教師及時作出溝通和解釋,以免對部分學生造成負面影響。而柔性情感激勵則是上升到精神層面,其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有著很強的渲染力,是拉近師生距離的有效通道。在體育專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師要綜合考察學生的表現情況,并根據時間、地點或場景的不同,合理地選擇激勵方式,兼顧全體學生感受的同時,激起他們奮起拼搏的精神,用榜樣的力量鼓勵他們前進。相比于以上兩種激勵方式,柔性環境激勵不受時間、地點以及場景等條件限制,作用范圍更加廣泛。這要求高校統籌發展規劃,合理配置可利用資源,加強物質文化建設以及精神文化建設,致力于為學生營造良好思想政治教育氛圍,將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到學生日常生活當中。
3 結束語
總而言之,柔性管理在體育專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十分重要和必要。由于個人能力有限,本文作出的相關研究可能存在不足之處。因此,作者希望各高校重視柔性管理,認真分析體育專業學生特點,結合自身思想政治教育實踐,采取更多柔性管理應用策略,從而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江梅,郭國祥,高亞濱.柔性管理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鐵道警官高等??茖W校學報,2013(04):95-98.
[2]霍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學生滿意度探究——以柔性管理理念為視角[J]. 學理論,2013(36):292-293.
[3]屈文貴.體育專業大學生思想教育的現狀與對策分析[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04):190-193.
[4]歐陽霞.論柔性管理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J].教育與職業,2010(02):68-70.
作者簡介
陳慧星(1988-),男,遼寧省本溪市人。大學本科學歷?,F為沈陽科技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為工商管理專業。
作者單位
沈陽科技學院 遼寧省沈陽市 11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