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文玉
【摘要】教育行業的飛速發展,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倡“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觀點,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以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自主學習;培養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和學生學習質量不僅可以保證學生對語文課程的學習,還能提高學生對其他學科的學習水平,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有明顯的促進作用。那么,如何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本文針對這一問題提出了幾點具體方法,希望可以提升初中語文課堂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效果,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質量。
一、采用問題創設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問題創設法是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主要教學方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設計合理的問題,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滿足自身的求知欲,學生會主動探索問題、解決問題,教師再進行有效的教學引導,就可以實現問題創設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進行培養的目的。但是要保證問題創設法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性,教師要保證問題設計的合理,做到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完成教學目標,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果。一般的問題設計要求是學生通過分析、探索后能夠解決問題。例如在講解《濟南的冬天》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設計這樣的教學問題:“同學們,我們都知道冬天白雪皚皚、寒風刺骨,我們既可以欣賞冬天美麗的雪景,也要承受冬季獨有的寒風冰霜。然而卻有這樣的一個地方,那里的冬天沒有凜冽的寒風、刺骨的寒冷,有的只是無限的溫暖,那里的人們甚至不渴望春天的到來,這是為什么呢?接下來同學們自己朗讀課文,并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分析濟南的冬天好在哪里。”教師通過創設這樣的問題,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實現自主學習,達到初中語文課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目的。
二、設計合理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合理地創設情境,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情境中。在游戲中學習,符合中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例如《口技》這一課文,需要學生背誦,而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能力較弱,采用傳統教學方式,學生很難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而利用情境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分成小組,一部分學生模仿口技聲音,另一部分學生模仿觀眾,根據課文中的語言表達、動作神態描寫等,重新演繹這篇課文,就可以加強學生的理解掌握程度,學生在背誦課文時可以聯想模擬情景,加強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生在自主參與游戲的過程中進行學習,達到了初中語文課堂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進行培養的目標,也達到課堂教學的目標要求。
三、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因材施教
新課程改革中提出以“教師為輔導,學生為主導”的教學觀點。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改變原有教學方式,積極與學生溝通交流,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狀況、個性特長等,并根據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進行有效的教學設計,因材施教,促進每一位學生全面發展,達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目的。例如在學習某一篇文章時,根據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設計不同的教學目標,具體方式是對于差等生可以先為其布置簡單、容易實現的學習任務,幫助他們培養學習自信心和學習興趣,然后逐漸提高教學要求,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例如在講解《春》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設計必做題——掌握文中的生字生詞,摘抄文中的優美語句;設計選做題——“為什么說春天是插畫的能手,春天是一位偉大的畫家?”結合自身對春的理解,小組討論分析作者這樣寫的含義;設計思考題——根據你對文章的理解和學習,任選春、夏、秋、冬一個季節寫一篇文章。讓學生根據自身的水平來完成學習任務,才能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四、注重教學評價的作用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教學評價的作用。有效的教學評價不僅包括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還包括對教師自身教學質量的評價。教師運用合理的教學評價方法,為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奠定基礎。教師進行教學評價時要注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并對學生的學習給予激勵性評價,即使學生的學習效果不佳,也不要盲目責罰。要積極與學生溝通交流,引導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幫助學生找到正確的解決方法,保證教學評價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效果,這些對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著重要作用。
五、結語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要保證學生對基礎知識的學習,又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對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著重要意義。筆者闡述了幾點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具體方法,希望為一線教師及教育工作者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雷靜.巧做一名鋪路工,只為學生自主行——初中語文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方法談[J].語文天地(初中版),2014(7).
[2]任海俠,馬英群,王思懷.新課改理念下中學生語文自主學習能力研究——以商洛市農村中學為例[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0(11).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