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佩珊
汕頭市潮陽建筑職業技術學校,廣東 汕頭 515100
?
淺談在新課改下的中職語文教學實踐
陳佩珊
汕頭市潮陽建筑職業技術學校,廣東 汕頭 515100
2002年召開的全國職教會給各大職業院校明確了新時期職業教育的辦學指導思想,即“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面向社會、面向市場”。于是,全國各大職業院校積極實施了諸如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更加重視學生職業道德與技能的培養力度,實現專業化教育。由于語文教學內容本身鮮明的特點以及受根深蒂固的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中職語文要想打破傳統,探索出一條與專業結合的道路實屬不易,雖然部分院校在改革道路上初見成效,但是依然存在著很多的問題,急需解決。
課程改革;中職語文;專業化
漢字是我國通用的文字,語文本來就是最基礎的語言功課,漢語更是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古代的優秀文化大部分都是以文字記載的形式流傳下來的,是傳播中華文化的重要的載體。語言文字在歷史傳承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學好語言文字不于僅有利于文化的交流與傳承,對個體來說,也是學生發展成長的文化基礎。
課程改革最先改的就是教學模式,將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的“滿堂灌”式課堂改為“自主的課堂、合作的課堂、探究的課堂、建構的課堂”,但由于教學水平差參不齊,構建新課堂能力不等,到目前為止,無論哪個科目的教師,有90%以上的都是首選“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合作的確有利于集思廣益,讓學生能優勢互補,但這種只追求形式上的新課程理念就是一種訓練項目的空置,只會讓語文教學由單一的“滿堂灌”走向另一種單一的“小組合作”。
另外,基于中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道德素質普遍較低的實際情況,語文課程改革出現語文課形態的畸變,主軸的偏離。如一篇由語文老師承擔的課文——《賣白菜》,課上老師通過實例引導學生理解價值觀,通過討論讓學生合作交流個人的價值觀,再通過“說”來了解學生對本課內容的理解及掌握情況。課堂也采用課改所倡導的“小組合作”式,課程安排的目的也是為了體現語文教學的“人文性”,構建學生的精神家園,創造個人價值從而為專業學習服務。但這種完全沒有了“常態”,毫無“語文味”的語文課根本就不像語文課,其內容空洞、虛無,像極了一節思想政治課,“種了別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
中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作為中職文化基礎課之一的語文,也在這一培養目標中承擔著重要的責任。但事實上,目前中職語文教學卻處于一個比較尷尬的地位,在教育觀念、教學過程等方面都存在著許多問題。因為中職學生大部分是中考的失敗者,曾經的失敗讓他們對語文、英語這些基礎課程產生為難情緒和逃避思想,一上課就睡覺、玩手機,面對老師提問的問題基本上都一言不發。據調查,有75%的學生認為專業課程對于他們更有吸引力、更具有實用價值。
(一)改革教學內容,百花齊放引人入勝
中職語文課堂應該給學生帶來新的課堂體驗,培養他們的人文素養,提升他們的語文能力。要完成這樣一個目標,就必須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調動起來,那僅僅靠老師在講臺上講,不管學生聽不聽,用填鴨式的教育是完全不可能實現這個目的的。中職學生的教學都是面向就業的教學,學生沒有升學的壓力,但是對就業的壓力比升學的壓力更大,老師在上課的時候不應該拘泥于那些課本的條條框框,而是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結合自身的能力,另辟蹊徑,把學生對知識的渴望調動起來,不拘泥于就業的知識導向,把語文教育的樂趣充分的發揮出來,用自身的能力給學生構建一個語文教育的大課堂,把課堂設置成民主的暢所欲言的教學課堂,學生在課堂上充分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各抒己見,形成良性的互動,把語文的各種知識點有機的結合起來,滲透到課堂中,引導學生的自覺性和興趣點。
(二)創設情境,提升審美能力
中職語文課程要想取得人文素養的充分發展,就必須讓學生學會提高自己的素養,讓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在校園里充分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人文精神,幫助學生塑造自己的人格。
在這個過程中,語文教師有自身的充分的優勢,語文老師將自身所掌握的人文知識,自身所具備的人文素養,通過課堂的知識講授,潛移默化的傳達給自己的學生,讓他們在課堂上學習人文知識,了解人文精神,然后在校園的生活實踐中去感受人文,在建設校園文化的過程中親手去建設具有人文精神的作品,為校園增光添彩,為自己的成長發力。
(三)語文教師學技能,做專業特色型教師
中職語文課程的最終目的還是要為學生的未來就業的大方向服務,在這個基礎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加強學生對未來的清晰認知,在這一過程中對老師也提出了要求,老師必須對自身的知識點有充分的了解。必須在專業性和實踐性上站得住腳,經受得起學生的考驗。
總之一句話,語文的課程建設是必須遵循“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這個職業教育的辦學理念的,這個基礎上,我們的任課教師可以根據自身的能力和專業知識,別出心裁的把自身的專業知識毫無保留的傳授給自己的學生,做好一個老師,當好學生的朋友,亦師亦友,讓單一的課程走向綜合,在課堂上學上學習到的不僅是課本知識,還有人生的道理和感悟。老師也成為“全能型”教師。也只有這樣,中職語文才能走出自己的一片特色天地。
[1]楊玉芝.關于中職語文教學的幾點思考[J].學周刊,2014(02).
[2]陳小蕊.中職語文教學的改進方向[J].衛生職業教育,2014(01).
[3]孫祖碧.淺議中職語文課堂的延伸[J].新課程學習(中),2014(05).
[4]朱紹禹,主編.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陳佩珊(1984-),女,本科,汕頭市潮陽建筑職業技術學校,助理講師,研究方向:職業教育。
G
A
1006-0049-(2017)12-016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