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 娜
(太原師范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0)
淺談中國現代舞的發展趨勢
宿 娜
(太原師范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0)
20世紀初現代舞從西方傳入中國,發展至今已有百年時間,對中國的社會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同時也讓人民的精神風貌從中得到熏陶。中國元素已經深深的融入其中,使現代舞的精髓在中國得到升華。本文就總結前人對現代舞的研究,展望現代舞的發展,研究現代舞在中國發展的趨勢,為中國現代舞的發展貢獻一份力。
現代舞;發展趨勢
中國現代舞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中國人民思想解放,文化升華重建的重要產物。在當時的社會引起了不小得轟動,也頗受非議,在幾度沉浮中如履薄冰發展至今。就如同新中國的成長一樣,經受了歲月的洗禮,最終以以頑強的姿態屹立在國人的面前。回首過去,現代舞在中國從20世紀初的萌芽到20世紀中期崛起,再到20世紀80﹑90年代的復興,最后到21世紀初期的大繁榮,我相信在未來,現代舞一定會發展的更好。這樣的發展歷程很值得我們去探究,本文在總結現代舞發展的基礎上,展望未來現代舞發展的大趨勢,深刻剖析現代舞在中國發展的優勢與劣勢,為中國現代舞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
現代舞作為一個外來物種,要想被中國舞所接納,這是一個既漫長而又有趣更是一個艱險的過程,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中國傳統文化壁壘的阻擋以及經濟現實的發展不匹配的影響所造成的。但是發展至今,現代舞已成為中國舞的主流舞種之一,深受大家的喜愛,這個大眾接受和喜愛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中西文化交匯融合,互取長短互相學習的過程。
(一)現代舞在中國的發展初始
20世紀初,現代舞才開始由國人帶進國內,但是當時人們不是那么容易接受。受到一定的抵制。到了20世紀30年代,現代舞被中國新型舞蹈的創始人正式引進,非常恰當的和中國社會實際相結合,就此開創中國現代舞先河。戴愛蓮和吳曉邦先生以自己強烈的愛國主義激情為基礎,結合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用現代舞的表達方式和現實的斗爭恰當的融合在一起,創作出了《義勇軍進行曲》﹑《思凡》﹑《空襲》等一批非常具有代表意義的經典作品。
20世紀50﹑60年代,民族舞的生存空間受到了西方古典芭蕾舞的影響,在一批老藝術家的推動下,現代舞的相關理論知識和實踐技巧被廣大舞蹈愛好者認可和接受,這時又出現了《紅色娘子軍》等非常具有時代意義的代表作。
(二)現代舞的崛起與復興
20世紀70年代末至20世紀80年代后期,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為現代舞帶創造了蓬勃發展的機遇,到了80年代后期,現代舞在中國開始正式崛起。一批中國舞的開路先鋒,為中國現代舞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他們大多是僑居美國多年的舞蹈藝術家,對西方的現代舞的真諦有很深刻的理解,他們言傳身教,和國內藝術家牽線搭橋,使國內現代舞空前繁榮例如商碧如﹑江青﹑董亞麟等一批老藝術家。有了國外華僑的推動,又有國一批老藝術家的響應。例如吳曉邦輾轉于北京﹑天津﹑上海等發達城市進行現代舞的理論教學,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以及戴愛蓮對拉班舞曲理論的普及。
1979年,在建國30周年慶典上,蔣華軒的《割不斷的琴弦》以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物背景﹑復雜的人性主題﹑身體動作的緊張收曲,把藝術的突變因素表現的淋漓盡致。1980年,華超等一批青年舞者在郭明達先生的啟迪下,開始了人生的新篇章。同時,一批反映現實生活的現代舞蹈作品,涌現在全國第一屆舞蹈比賽的賽場上,如《無聲的歌》﹑《希望》﹑《再見吧,媽媽》等。這些經典的作品是新舞蹈藝術的延續,它們高舉著現實主義的旗幟,用新穎的聯想﹑意向的跨越表現出非常強烈的體表現力。在《希望》的表演中,表演者以身體的裸露,凸顯內心深處的掙扎,用大量的地面動作,大量開發低空間的舞蹈動作,例如他的單手撐地,單膝跪地,另外一手一腿高舉上空,深刻的表達出了探尋者的姿態,對現代舞的未來更是表達出了深深的期望。在1986年全國第二屆舞蹈比賽的賽場上又涌現出一大批現代舞佳作,例如《黃河魂》﹑《踏著硝煙的男兒女兒》﹑《小小水兵》。他們深入的探討生活,站在新的角度,把目光聚焦在對人性﹑人情﹑人的價值思考上,在藝術形式和結構上得到創新,在藝術語言上得到突破,深刻的表達出了文革浩劫之后,人們對社會現實與人類命運的深刻反思。
1987年到1993年,現代舞舞蹈培訓班如雨后春筍般出現,此時開始,中國現代舞在根本上被正了名,中國現代舞有了自己正式的培訓機構,生存發展得到了保障。
(三)現代舞的成長和壯大
20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中國現代舞茁壯成長。由于改革開放的春風吹到了這里,一大批青年新興舞蹈家開始了對中國現代舞的學習和探究,并且創作了一大批不同尋常的作品,引起了很大的反響,與傳統舞蹈越走越遠。在1988年的一個不同尋常的日子里,廣東舞蹈學院現代舞專業的實驗班開啟了他們在廣東的首演,他們的曲目《人之初》﹑《潮汐》都獲得了好評。可以說這是現代舞在中國正式教育和公演的開創之舉。他們的演出為中國現代舞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并且將人們的注意力吸引到現代舞蹈的結構和形式上來。
在1992年,中國第一個現代舞團體正式成立,他們以廣東現代舞試驗班為基礎,集演出﹑創作﹑教學于一體。為中國現代舞培養出很多的精英,如邢亮﹑楊云濤﹑沈偉等。他們的作品為中國在世界現代舞領域贏得了聲譽,從此中國現代舞在世界世界舞臺上也有了一席之地。20世紀90年代中期,現代舞在中國分成了南軍和北軍,南軍的更注重和世界的接軌,追隨世界的最潮流,北軍更在乎的是國人的感受和品位習慣,他們都不失進取和探究的精神。但是此時的現代舞還是處在初級實驗階段,更需要后來者對其的推動和打破常規的創作。
(四)現代舞在新世紀的新面貌
在20世紀90年代,中國經濟呈井噴式發展,大陸的文化環境也發生了轉變。藝術創作得到了空前繁榮,不管是在環境方面還是在資金方面,中國現代舞的發展都呈多元化,模式化。由于很多現代舞舞團的成立,現代舞的活動也越來越多,大大增加了人們接觸現代舞的機會。慢慢的這些舞團從小規模逐漸發展到舞團云集,時間也相對集中,演出水平也有上了一個臺階。,在國際上也打開了局面,形成了一定的規模與特色。
21世紀,人們欣喜的發現大量的現代舞作品涌現出來,創作人的水平也越來越高,我們中國青年人以特有的追求與特色,發展和書寫著自己獨特的思想。在新時期,中國社會正逐漸以開放的的態度接納現代舞,關注著他的成長和發展。
現代舞是時代感的凝聚,和現代人的思想觀念緊密結合。在創作手法和表達方式與民族舞都有很大的區別。相對而言,民族舞更注重的是時代的厚重感和民族的歷史傳承,現代舞就是對現代人民的生活的表達。現代舞主要表現在肢體語言豐富,視野開闊,不拘泥于現在,對民族舞有很大沖擊。
在動作方面,現代舞具有多種多樣的﹑開放的舞蹈動作,民族舞相對而言就有些保守,追求的是精巧,現代舞追求的則是開放。時代在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這就讓人們在主觀上對開放的追求大于精巧,因此在動作方面現代舞對民族舞就有了很大的沖擊力。在服裝方面,現代舞注重簡約而不簡單,主要精力放在色彩的搭配,對造型則沒太大的需求。民族舞在服裝方面則是有固定的服裝。目前民族舞的服裝在現代舞的帶領下也開始了自己的革新之路,積極融合現代人的思想理念,打破常規。
現代舞對民族舞可以說是有利有弊,利是在現代舞的沖擊下,民族舞也開始了革新之路,發展的更好,在保留民族精華的基礎上加上現代元素,更符合現代人的觀點。弊就是現代舞讓人們對于舞蹈的選擇有了多元化,在動作觀念方面更符合現代人的口味,這樣一來就讓民族舞的表現形式有些淡化,民族舞的本身特征被淡化,發展方向更偏向于現代舞。
現代舞的發展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被廣大人民觀眾所接受,未來的發展定是在精益求精的路上越走越遠。現代舞在未來的發展更多的是和民族舞的融合,而不會是排擠。現代舞也越來越多的吸收民族舞的精華,把深深的時代感烙印在舞蹈表達中。現代舞在發展的路上會融合越來越多的物種,繼續壯大自己。
回首過去的百年時間,現代舞發展的每一步都是站在民族文化和時代的需求之上。目前中國已經有了很多自己的現代舞舞團,例如北京現代舞舞團﹑廣東現代舞舞團上海金星現代舞舞團等,他們都很具有代表性,為現代舞的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現代舞的星星之火已經覆蓋全國,各地的小舞團如花朵一樣含苞待放。現代舞的發展更趨向于對民族舞和中國本地舞種的一個吸收和再創造過程,在不斷的沖擊著中國本地舞種的同時也在學習和吸收他們的長處,不斷的壯大自己,讓自己的基礎越來越牢固,未來才能走的更遠。當然在未來現代舞的發展離不開大家的支持,也希望大家給予現代舞更多的自由和包容,作為一個外來舞種發展至今取得了很不錯的成績,在未來的發展必定是以前面的經驗為基礎,不斷的創新和堅持,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路。
[1]劉青弋.現代舞蹈的身體語言[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
[2]慕羽.改革開放后中國內地舞蹈創作與政治文化之關系1979-2006[D].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2007:158-160.
[3]吳夢.淺談中國古典舞和西方現代舞的文化差異與借鑒吸收[J].四川戲劇,2011(01):1-3.
[4]趙小丁.解讀的困惑——走近現代舞[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 2004(04).
[5]張莉.舒巧舞劇創作評析[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12(08).
J70
A
宿娜(1989—),籍貫:山西省太原市,太原師范學院舞蹈系研究生,現代舞表演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