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 探討醫學生物實驗技能課程的設置及教研方法,提高醫學專科學校學生基本實驗技能及動手能力,為相關學科的學習奠定基礎。方法 在新生入校第一學期開設醫學生物實驗技能選修課,采用小班制教學,課程內容設置為醫學基礎實驗,教學方式采用理論與實驗相結合形式進行授課,做到教學做一體化。學生結業成績采用平時加期末。結果 兩個教學班級共60人,學生學習積極性高,學習成績優秀率占88%。結論 開展小班教學,采用教學做一體化的授課方式,是有效提高學生成績及鍛煉學生實踐技能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醫學生物實驗技能 醫學生 實踐 探索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9-0179-01
2008年以來,我校進行課程改革,課程設置偏重醫學專業課,醫學基礎課程被大幅壓縮,課時明顯減少,各基礎學科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實驗內容不得不進行刪減,導致學生實驗操作少,動手能力差。對于生命科學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實驗教學是最佳切入點[1]。新的醫學教育模式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提高實踐能力已逐漸成為教學的核心,為適應新的醫學教學模式,學校鼓勵各教研室教師開設有創新和實用性的選修課,在反復調研和綜合分析的基礎上,我教研室新開設了《醫學生物實驗技能》這門選修課程,開設對象為醫學類的一年級新生。
一、課程設置目的
適應新的醫學教育模式,結合醫學基礎課程的特點,以醫學生物學課程作為理論基礎,著重培養學生掌握醫學生物學涉及的重要實驗技能,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團隊合作等素養。
二、課程內容
醫學生物學是醫學生的基礎課程,醫學生物課程的基本內容既與相關基礎課程中的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病原生物與免疫學、病理學及藥理學密切相關,又是學好醫學專業課內科學、兒科學、診斷學等課程的基礎。醫學生物學和遺傳學涉及醫學基礎的重要實驗內容,主要包括細胞形態觀察、細胞有絲分裂標本的制備及觀察、減數分裂標本的制備及觀察、X染色質的制備及觀察、細胞培養、外周血細胞培養及染色體標本的制備,人染色體核型分析、皮膚紋理紋理分析與遺傳,遺傳病的診斷技術,遺傳與優生咨詢等內容的主要原理和實踐操作技能的培訓。
三、課程開設對象及特點
本課程開設時間選在新生入校第一學年,開選對象為一年級的醫學專業類學生。每個教學班級為30人。學生在第一學年以醫學基礎課程學習為主,相關學科知識交叉性強,學生動手能力亟待提高,思維能力有待開闊,求知欲望比較強,選在這個時期開設本課程,既能為相關學科的學習起到促進作用,又能轉變學生中學以應試學習為主的學習觀念,通過動手 操作,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這種趣味性的學習方式也能極大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教學方法
根據課程特點采用小班授課,進行教-學-做一體化教學,重點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及思維能力。根據每個教學內容,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課前認真準備實驗所需的材料、試劑、用品,做好預實驗。課堂上,不局限于傳統的教學方法,根據教學內容由老師講解實驗原理及其經驗性操作方案,啟發學生探索新的實驗方案。實驗過程中既讓學生注重自身能力的培養,同時要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組內同學相互幫助,動手能力強的帶動手能力差的,使每個小組成員都能很好的完成當次實驗。
五、教學評價方式
期末成績分兩部分,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各占50%。平時成績,采用一課一評價、每次上課結合學生回答問題,操作表現,實驗結果等給出平時成績,同時每次實驗對每個實驗小組進行綜合考核,一個教學班級分成6個實驗小組,每次實驗從6個小組中評出一個綜合成績優秀小組,小組綜合成績根據小組內成員的成績算出,優秀小組中每個成員成績應均為優秀。對于優秀小組的學生平時成績給予加分。期末進行技能操作考試,考試內容為本學期開設過的實驗,設定實驗考試標準,對照標準給予計分。
六、考核結果
通過本學期醫學生物學實驗技能的開設,結合平時表現和期末成績,參加學習的60名學生,達到優秀的53人占88%,合格率為100%。
實驗教學是進一步掌握課堂傳授的知識,并加深對理論知識認識和理解的重要途徑。通過實驗教學能使學生了解許多科學知識是需要通過實驗獲得或驗證的,實驗教學的過程也能培養學生科學創新的思維,提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2]實驗教學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采用多種形式的實驗教學方法,可為學生提供一個發揮自身潛能、培養創新思維能力的條件,有利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3]特別在當今醫學教育中更注重能力培養,這種能力培養的方法又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特別是重視實踐能力考核,更體現出實驗教學的重要性[4],隨著教學改革的持續深化和創新教育的不斷推進實踐教學已成為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的重要環節。實驗教學作為實踐教學的主要組成部分在高校教學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5]。
參考文獻
[1]李小燕,劉江東等 深化細胞生物學實驗教學改革培養創新型人才[J] 實驗技術與管理 2011,28(4):116-119
[2]肖家祁,楊楊等 病原生物學實驗教學改革的探索[J] 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 2008 28:46-48
[3]張湘燕 趙蔚等 融合式教學在病原生物學教學中的發展與實踐[J]微生物學通報 2011,38(11):1721-1725
[4]黃詩箋,謝志雄.武漢大學生物學實驗教學中心創新實驗教學建設[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9,26(12):9-11
[5]胡鑫 高梅等.細胞生物學實驗教學改革探索[J].中國細胞生物學學報 2013,35(1): 110-114
作者簡介:張群芝,女,職稱:副教授,研究方向:醫學生物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