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菁
摘 要: 新媒體是依托數字技術、互聯網絡技術、移動通訊技術等新技術向受眾提供信息技術服務,有別于書信、電話、報刊、廣播、電影、電視等傳統媒體的新型媒體。隨著數字技術的飛速發展新媒體已經日益影響到人們的日常生活。特別是對于思想活躍、思維敏捷、易于接受新生事物的大學生來說,他們對流行和時尚充滿興趣,成為接觸和使用新媒體最早最直接的群體,新媒體以其獨特的傳播方式和豐富的傳播內容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產生了重要影響,特別是獨立學院大學生,這已經成為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一項重要課題。
關鍵詞:新媒體 獨立學院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9-0208-01
一、調查問卷設計
1.調查目的
對獨立學院學生使用新媒體基本情況的調查,以及新媒體對獨立學院學生所產生影響的調查是深入了解當前新媒體環境下獨立學院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問題的前提和基礎。只有進行充分的調查,才能有針對性地提出獨立學院利用新媒體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合理對策。
2.調查對象
抽樣選擇天津某獨立學院200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200份,收回193份,其中有效問卷190份,有效率95%。有效問卷中,按照年級分類,大一45人,占23.7%;大二49 人,占25.8%;大三54 人,占28.4%;大四52人,占27.4%。按性別分類,男生90人,占47.4%; 女生100人,占52.6%。按生源地分類,農村75 人,占39.5%; 城鎮115人,占60. 5%。
二、調查結果
1.獨立學院學生已廣泛使用新媒體,但了解程度仍欠缺
關于“是否了解新媒體”,34.2%的學生選擇了“非常了解”或者“比較了解”,54. 2%的學生選擇了“一般”,11.6%的學生選擇了“不了解”。關于“您最常使用的媒體工具”調查中,99%的同學選擇了手機, 91%的同學選擇了互聯網,72%的受訪者選擇了電視。而僅有14.7%的同學選擇了廣播,8.4%的同學選擇了報刊雜志,占6. 7%。可以很明顯地看出,電視、廣播、報刊雜志等傳統媒體的使用頻率遠遠低于新媒體,而手機和互聯網已經成為獨立學院學生使用頻率最高的兩種新媒體形態。從每天使用新媒體的時間看,21 人選擇1 小時內,占11.1%;42 人選1-3 小時,占22.1%; 63 人選擇3-5 小時,占33. 2%; 58人選擇5-8 小時,占30. 5; 6 人選擇8 小時以上,占3.2%。從數據可以看出,當前獨立學院學生使用新媒體工具的時間明顯偏長,但了解程度仍欠缺。
2.新媒體成為獨立學院學生獲取外部信息的主要手段之一
調查中發現,獲取資訊的途徑,168 人選擇了通過新媒體手段,占88. 4%,只有11. 6% 的學生選擇傳統媒體的途徑來獲取資訊。使用新媒體的目的,143 人選擇娛樂休閑(游戲、電影等),占75. 3%;139 人選擇獲取資訊( 查閱資料,學習知識,獲取適用信息) ,占73.2%;131 人選擇通訊交友( 微信、QQ 等) ,占68.9%。這說明新媒體已經成為當代學生獲取外部信息、溝通交流的重要渠道,對學生的人際交往、學習、生活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3.獨立學院學生對新媒體依賴程度較高
在“您認為新媒體對您的生活是否有用”的調查中,認為很方便實用的占78. 9%,認為可有可無的占16. 8%,只有4. 3%的人認為完全無用。說明獨立學院學生普遍接受新媒體,認為新媒體是很方便有用的工具。從對新媒體的依賴程度看,有相當多的同學存在“手機控”的癥狀, 出門不帶手機或手機沒電就會感到不安的同學占85.3%;上課玩手機或看手機的有53.7%;喜歡用手機偷拍別人的有4.2%;即使不使用,會一直登陸手機通訊應用(如QQ、微博、手機人人等)的有10.2%。甚至有學生表示,不管是學習還是生活,離開新媒體工具感覺就無所適從,通過百度、微博等工具來搜索學習所需資料的同學比比皆是。這說明一些學生對手機的過度依賴和關注,以至于手機掌控了他們的注意力,可能讓他們忽略或無視周圍的人和事。
三、新媒體對獨立學院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的影響調查
1.積極的影響
1.1獲取信息方式更快捷且多元化
調查顯示,新媒體環境下,獨立學院大學生已經不滿足于通過報刊書籍等傳統方式獲得知識和信息。每天打開網絡看新聞,通過手機查資料,已經成為相當數量的學生學習、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調查中超過半數的學生選擇通過新媒體來獲取信息和資料,他們認為新媒體可以讓他們及時了解時事政治、獲得生活資訊等。
1.2擴大人際交往空間
調查中得知,97. 4% 的學生在人際交往中經常使用微信、QQ 等即時通信工具進行交流,甚至是每天都會用到。78.9%的學生認為新媒體可以擴大交友圈,促進人際交往。傳統的面對面人際交往受時間、空間、身份等條件的限制,而新媒體擴展了傳統的人際交往圈,以其匿名。
1.3增強學習自主性
68. 4%的學生認為通過新媒體學習方便快捷,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以隨時獲取自己所需的信息,能夠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
2.消極的影響
2.1過度沉溺于新媒體而不能有效控制使用
調查數據表明,獨立學院大學生每天使用新媒體的時間偏長,53.7%的學生表示,“上課的時候也會忍不住打開手機,看看微信、微博上有沒有更新了什么有趣的信息”。校園里,低頭玩手機的學生隨處可見,有的甚至玩到半夜三更,這種情況不僅不利于學生的學業發展,更影響到了學生的身心健康。
2.2不良信息侵蝕學生尚未成熟的心靈
新媒體傳播的信息是多元化的,其中不乏一些消極、不健康的信息。其自身特點,往往自制力較差,在良莠不齊的信息面前,更容易失去判斷能力,很多學生對一些所謂的網絡走紅事件頗為關注,將不良的網絡流行語奉為時尚,而這些不良的信息都侵蝕著他們尚未發展成熟的心靈,造成價值觀的扭曲。
2.3容易產生人際交往障礙
新媒體在擴大交友面的同時,各種各樣的聊天網站、交友平臺讓學生應接不暇,將大量時間用于虛擬的交流上,而忽略了與父母、老師、同學之間的情感交流。往往會出現宿舍幾個同學之間彼此沉默無語,卻都抱著手機在網絡世界里聊得酣暢淋漓的現象。這種在網絡世界如魚得水,在現實世界卻不知如何與周圍的人交流的現象容易造成人際關系萎縮,引發人際交往障礙。
四、新媒體環境下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1.新媒體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新的機遇
首先,新媒體作為一種全新的載體,為獨立學院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廣闊的平臺。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一種單向強制性的教育,不利于發揮的學生主動性。而新媒體可以突破這些限制,通過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將社會熱點通過微博、微信平臺等多途徑發布,將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嵌入其中,為學生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受教育環境。
其次,新媒體環境有利于打破傳統意義上時間空間的局限,增強工作的實效性。在新媒體環境中,由于網絡的平等性和虛擬性,學生更愿意暢所欲言地表達內心的想法。避免了傳統思政教育中老師和學生面對面交流,學生往往不愿意說出自己真實想法的尷尬。獨立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拉近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的距離,營造融洽的交流氛圍,使老師更能為學生排憂解難,增強四證工作實效,真正成為學生成長路上的領路人。
此外,新媒體的開放性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方式。
2.新媒體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一定的挑戰
首先,新媒體的飛速發展帶來了獨立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權威危機”。當學生需要獲取信息時,老師已經不是他們唯一可以獲得幫助的途徑。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不能與時俱進,對新媒體的接受和理解能力較差,忽視學生對新媒體的需求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無法取得預期的效果。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該意識到,自身與學生之間是一種平等的交流,學生甚至可以先于老師獲得信息,老師必須提高新媒體素養,更新教育觀念,努力提高工作水平,積極探索在新媒體環境下工作的新方法,提高教育效率。
其次,新媒體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加了難度。新媒體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豐富的資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過新媒體傳播積極正面的信息,對學生進行教育管理。但是,新媒體的一系列特點也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難度增大。比如,新媒體環境下言論自由,受眾面廣泛,一些不良言論也會散播出來,學生由于受好奇心驅使,很可能受到那些未經篩選的各類信息的干擾,這就使得獨立學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難度加大。
總之,新媒體對獨立學院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造了機遇,也帶來了許多挑戰。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繼續探討新媒體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創新,避免新媒體技術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產生的消極影響,積極應對新媒體所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培養更多符合社會需求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