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理性特指人類在社會活動中,通過思維中的邏輯推導達到預期結果判斷和控制的能力,在黑白木刻語言組織中,理性會起到主導的作用,從而實現畫面的效果,使觀者對畫面產生興趣,從而進一步了解畫面的內涵,實現整個藝術過程的價值體現,黑白木刻的語言構成是對點、線、面的合理組織,由點及線,由線為面,只有從分發揮理性的作用,才能夠使畫面的內容、情感以及技術得到充分的發揮。
關鍵詞:理性 黑白木刻 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J31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9-0386-01
一、畫面預控價值
黑白木刻在創作的過程中具有不可覆蓋性,刀痕一經刻上便無法在此基礎上還原重刻,因此在創作的過程中需要理性思維對畫面所產生的效果應當使用哪種方法進行預控判斷,以便引導畫面風格的走向。對于創作者來說首先要了解黑白木刻的語言特性,才能夠更好的駕馭黑白木刻的語言,對于創作者來說,首先要了解黑白木刻的語言特性,才能夠更好的駕馭黑白木刻的語言的使用,因此理性在黑白木刻的語言組織中是一個將理念轉化成實際應用的過程,會引導行為的發生,將結果的出現劃定在預計的范圍之內。
黑白木刻的語言使用并非是隨性的,它的主體內容需要輔助形式與之形成對比,即在畫面中使語言之間產生一種差異性,主體的內容才會更加的清晰,在黑白木刻的語言組織中應當分清主次的關系,例如當主體物是“黑”時,次要環境應當是“灰”與“白”亦或者主體物的刀法語言是“點”時,次要環境應當是“線”與“面”,當然這不完全是硬性要求,黑白木刻的語言組織是要為創作的理念而服務的,我們只是要表明在一個普遍情況下,相對于無序的組織,有序的差別式組織更容易實現畫面所要表述的內容,即便是想要實現一種無序的繪畫理念,創作的過程也必然有理性的參與,才能使其實現,因此通常來說,在刀痕刻在版材上之前,對黑白木刻語言的組織進行理性的思考,或者勾畫創作小稿,可以使畫面達到預期的效果,理性的思維模式能夠使黑白木刻語言在組織的各個環節中朝向預期的方向發展,且理性思維可以使創作者根據自身黑白木刻作品中出現的缺陷及弊病找到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總結經驗,掌握熟悉使用黑白木刻語言的使用能力,因此我們認為理性對黑白木刻的語言組織具有實現對畫面預控的價值。
二、完善技術價值
在黑白木刻的語言組織中,技術是使黑白木刻的內容能夠實現的關鍵原因所在,黑白木刻的語言組織需要對點、線、面進行合理的排列與分布才能夠使觀者了解到畫面所要表達的意圖,從而感知畫面內涵,而理性能夠實現完善黑白木刻技術的價值,在黑白木刻的語言組織中需要使用點線面組織畫面中黑白灰的關系,黑白木刻相對于其他的畫種來說僅有對單純黑白二色的表述,這也是黑白木刻的特性,在一幅黑白木刻的作品中,我們只能夠看到純粹的黑與白以及由黑白二色的穿插營造的相對的灰,畫面中的灰色調是由黑與白在一幅畫面中所占的位置以及對比才能夠使其顯現出來,因此我們說在黑白木刻中不存在絕對的灰。
對黑白木刻進行語言組織,技術是關鍵,理性的應用能夠使黑白木刻的技術得到完善,上文我們已經說明,黑白木刻是由點、線與面營造出黑白灰的關系,不同的點、線、面的排列能夠出現不同的效果,例如稚拙的刀法能夠產生純真的畫面效果,而流暢的刀法能夠使得畫面更具有律動性,理性思維可以在畫面創作之前,依據畫面所要表述的內容,使用一定的技術手段,達到繪畫價值轉換的目的,只有利用理性思維才能夠將感性的情感依托在一個可交流的客體上,而此過程是完善技術的一個過程,理性要求創作者根據自我想要表述的方向學習達到該方向的方法,這一系列的行為都是有目的性與針對性的藝術創作活動,因此我們認為理性在黑白木刻的語言組織中具有完善技術的價值。
三、實現畫面完整價值
理性思維模式的思考過程為依據原因,推斷結果,而黑白木刻語言組織的過程實際上也是一個因果的思維過程,不同語言組織的方式最終的目的即為達到畫面的完整性,實現藝術價值的轉換,黑白木刻畫面的完整性實質上就是要求畫面中的點、線、面能夠充分發揮各自的特性,突出畫面的重點,因此這種完整性要從內容上以及技術上分別進行論述,從內容上來說,黑白木刻語言組織的完整性體現為是否使畫面想要闡述的意圖得到明確的表達。從技術上來說黑白木刻語言組織的完整性體現為是否在一幅畫面中將黑白灰這三者的關系處理的更加舒適,即有意識的在畫面里布置“黑”與“白”所占的分量,并賦予黑白二色特定的意義。
當下黑白木刻語言組織的完整性已經不單指內容或技術,內容是技術的目的,而技術是目的的支撐,二者相輔相成,理性會將短暫的印象以及情感進行拆分重組,從而確立為內容,并利用技術實現該內容的表述,由此可見理性可以使內容以及技術在實現畫面的過程中更加趨于完善,會使黑白木刻的語言在組織的過程中以畫面的表述意圖為中心,最終實現畫面的完整性。
四、總結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理性在黑白木刻的語言組織中具有預控畫面的價值,完善技術價值以及實現畫面完整性的價值,該三點是根據黑白木刻語言組織的前、中、后這三個不同階段,分別闡述了理性在其中的應用價值,最終我們得出黑白木刻的語言組織過程也是理性思維轉化為行為的過程,因此在黑白木刻的語言組織中,創作者應當使用理性思維處理畫面的構成,才能夠更利于實現畫面內容以及情感轉換的表述。
參考文獻
[1]黑崎彰,張珂,杜松儒.世界版畫史[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4,6.
[2]薄松年.中國美術史教程[M].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2008.1.
[3]齊鳳閣.二十世紀中國版畫的語境轉換[J].北京:文藝研究.1997,4.
[4]張曉輝.版畫的延伸——版畫作為一種思維方式[D].中央美術學院.2014.
[5]關東.木版畫藝術的刀法研究[D].蘇州大學.2013,5.
作者簡介:洪玉晗,(1994-),女,籍貫:吉林省,現就讀于北華大學美術學院2014級美術學專業,學歷: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