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強
摘 要:加強高校軍事課建設,既是國防建設的需要,也是促進學生全面成長成才的必然要求。文章從全面推進高校軍事課建設的現實意義出發,提出了加強高校軍事課建設的路徑。
關鍵詞:高校;軍事;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4107(2017)01-0036-02
隨著世界格局的深刻變化和社會主義國防建設的需要,我國從1985年開始試點并推廣高校軍訓工作,與此同時,軍事課也逐漸加入普通高校學生的必修課之列。在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下,要想繼續做好高校軍事課建設,我們必須結合當前國際國內形勢,深入開展
“一二三四五”工程,深化軍事課改革與創新,全力推進高校軍事課建設。
一、全面推進高校軍事課建設的意義
(一)軍事課教學是加強國防建設,增強國防后備
力量的重要舉措
國防教育是國防建設的重要環節,在國防建設過程中起著基礎性的作用,直接關系到國家存亡、民族興衰。特別是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國際形勢極為復雜,周邊安全問題日益凸顯,加強國防教育便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高校作為青年群體的主要聚居地,是國防后備力量的來源地。高校的這一特殊地位使得高校國防教育自然而然地成為了全面國防教育的基礎組成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2001)的頒布實施標志著我國對高校國防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視,文件中明確要求高等學校不僅要重視開發國防教育相關的課程,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注重體現時代性,同時要與實地軍事訓練相結合,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開展形式多樣的國防教育活動,使國防教育在學生中內化于心,外化與行。
(二)軍事課教學是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大學生成人成才的重要途徑
青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在這繼往開來的歷史時期,當代大學生承擔著社會和歷史賦予的重任,我們必須努力打造一批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政治理論強、思想道德高、科學文化精和身心素質硬的綜合型人才。通過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軍事課教育,既可以讓學生了解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百折不撓的發展歷史,尤其是引導學生認識到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和建設時期所體現出的崇高精神,進一步增強大學生的組織紀律觀念,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讓學生樹立起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和民族憂患意識,同時也可以讓學生領悟到科技在國防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引導學生樹立起科技強軍和科技強國的思想,激發創新意識,增強創新能力,進而促進大學生專業知識的學習。
(三)軍事課教學是構建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方法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高度凝練和抽象概括,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又一理論成果。高校作為塑造青年、培育青年價值觀的主陣地,就必須切實擔當起積極引導廣大青年大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使命。國防教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緊密相連,互相促進,都是為國家利益服務的。通過開展國防教育,普及國防知識,可以進一步增強國民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對大學生開展國防教育也就是對大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的戰爭觀、國家利益觀和國防思想等方面的意識形態上的教化,有助于引導大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理念,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和社會主義信念,增強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信心,進而積極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
二、加強高校軍事課建設的路徑
(一)開展“一種實踐”的探索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了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化與中國傳統道德文化的有機融合,集中反映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在這樣時代背景的召喚下,堅定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引導高校軍事課教學成為必然的時代選擇。第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高校軍事課教學,有助于高校國防教育緊跟時代要求,準確把握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主導權、主動權和話語權,維護階級利益,實現在多元中立主導,在交流中謀共識;第二,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引導軍事課教育,有助于將培育大學生國防精神與培育大學生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向統一,增強大學生對國防教育的認同感,并引導大學生自覺踐行當代的國防精神;第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高校軍事課教學,有助于解決教學過程中存在的與國防教育發展趨勢不符的諸多問題,實現高校國防教育的創新發展、科學發展等。
(二)加強“兩種資源”的建設
1.課程教學資源建設。要搞好軍事課教學,首先,必須從軍事理論本身出發,不斷充實教學資源,完善教學內容,整理教學思路,使軍事課教學更加系統化、動態化和現代化;其次,要積極適應學生喜歡求知、求新、求變的普遍特點,將教學內容根據時代發展的變化不斷進行調整,突出重點,及時更新最新動向,提高軍事課教學內容的時代性和針對性;最后,要積極開發運用新技術媒介,深入挖掘多媒體技術在軍事課教學中的實用價值,更新教學手段,探索建立全天候、系統高效的教學信息服務系統,為大學生軍事課學習提供條件保障和技術保障。
2.師資隊伍建設。教師作為軍事課教學的重要參與主體,是課程的組織者、研究者、實施者,因此,打造一支專業知識精、業務水平高、綜合素質強的軍事課教師隊伍便顯得尤為重要。為此,我們需要采取以下幾方面的措施:第一,體制規定編制,編制決定數量,通過體制調整,將軍事教師納入學校總體編制,保證專職軍事教師數量;第二,堅持校內教師與校外導師相結合的體制,通過“引進來”、“走出去”相結合的形式完善教師結構層次,提高教師專業素質;第三,設立軍事教學與教研室,建立健全軍事課教學的組織機構,并設立學術帶頭人和骨干教師,為軍事課教學和軍事理論科研提供平臺。
(三)注重三種品質的培養
對大學生進行自覺、自信、自強意志品質的培養是高校綜合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高校軍事課教學不僅能實現人才培養與國防后備力量建設的有機統一,也能有效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首先,通過開展國防意識教育,軍事課堂教學可以增強當代大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進而增強主動學習知識的文化自覺、主動自我提升的行為自覺和維護祖國統一的思想自覺;其次,通過系統學習軍事理論,軍事課堂教學可以向廣大青年學生展示我軍威武之師、文明之師的嶄新形象,可以讓當代大學生增強他們對社會主義的制度自信、對民族文化的文化自信,培養自信品質;最后,將軍事課學習與形勢政策教育相結合,可以增強大學生的報國之志,引導大學生在堅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決心的同時形成主動投身祖國國防建設的行為自覺,使大學生真正將個人發展與祖國命運結合起來。
(四)堅持“四進教育”原則
通過軍事課學習,可以讓大學生既崇文又尚武,既獲知又養德,使之具有強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為真正發揮軍事課的育人功能,我們就必須堅持“四進原則”,即進人才培養方案、進教學課堂、進知識教材、進學生頭腦。進人才培養方案是指要將軍事課列入教學計劃范疇并加以具體規定,使軍事課教學的組織實施、人員管理、考勤考核等工作都有章可循,使軍事課穩定地存在于高校教學體系之內;進教學課堂是指充分發揮課堂的學習場所作用,根據教學實際科學創設教學情境,使“教”與“學”有機地結合起來;進知識教材是指要根據時代要求和大學生的特點,把軍事課教學規定的內容完整而又系統地編入學習教材,并力爭實現教材知識的科學化、系統化、時代化和實用化,為知識傳遞提供可操作性強的知識載體;進學生頭腦是指要充分挖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教學中堅持務求實效的主導趨勢,努力做到“內化”與“外化”的統一,使軍事課內容被廣大學生認同、接受,進而主動將其轉化為自己的行動。
(五)實施“五種教學”路徑
高校軍事課既體現人文性又具有理工性,它是二者高度交叉融合形成的綜合性課程,其內容主要涉及軍政訓練、軍事理論課堂教學、日常國防教育和多學科交叉滲透學習四個方面。單一的課堂教學路徑已經無法滿足這門綜合性學科的教學工作,我們必須采取“五結合”的教學路徑:將軍事課學習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深入挖掘和發揮軍事課的育人功能,避免課堂教學脫離高校實際;將軍事知識學習與大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相結合,既要全面提高大學生的國防意識和軍事素質,又要充分挖掘軍事課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激勵作用,引導學生在高起點上謀劃和設計未來;將軍事理論學習與軍事技能訓練相結合,既要長知識,又要長才干,磨煉學生的意志,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和作風;將軍事理論學習與大學生社會實踐相結合,堅持理論聯系實際,避免紙上談兵,引導學生努力實現學習成果向實際應用的轉化,真正做到學有所獲、學有所成、學有所用;將校內授課與校外專家講座相結合,進一步優化教學師資配置,緩解教師不足的現狀,同時也可以進一步發揮校外軍事專家經驗豐富的優勢,提高軍事課教學的生機與活力,增強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戴玉龍,曹玉蘭,徐何等.加強國防教育,錘煉大學生自 覺、自信、自強的品質[J].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4,(2).
[2]董斌,魯偉.論高等學校軍事課“四進”工作[J].現代商 貿工業,2014,(19).
[3]謝斌,竇蘇明.基于“321”模式的高校軍事課程建設的創 新性研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4,(8下).
[4]張超.依托軍事課提高大學生尚武精神和憂患意識[J]. 中國成人教育,2014,(16).
[5]陳偉,徐曉華,冷慶豐.論軍事理論課教學在培養高素質 大學生中的作用[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