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圍繞新媒體發展特點,分析了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藝術實踐教學存在的諸多現實問題,以及新媒體背景下藝術實踐教學的現實意義和藝術實踐教學過程中遇到的五個方面的現實困惑,以期對藝術實踐教學的健康開展有更進一步的認識與提高。
【關鍵詞】新媒體;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藝術實踐活動;現實問題
【基金項目】我校廣播電視藝術學被列為“山東省文化藝術科學重點學科”。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是廣播電視藝術學重點支撐專業,本文屬于其相關研究。
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教學擔負著培養傳媒人才的重任,是使廣播電視事業不斷繁榮昌盛的根本保證。現行的專業教育模式誕生于傳統媒體時代,在新媒體時代既要保持傳統教學模式下的經典經驗和方法,同時,如何適應新媒體語境更新教育理念、調整教學策略,成為當今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教學中亟待思考的難點問題。
特別在實踐教學改革方面,實踐教學是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教學的核心內容,是提升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的主要渠道。然而,在重學輕術的文科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下,不少高校的實踐教學仍采用“以教師為中心,以教室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的封閉式教學法,將實訓時空局限于課堂上、教室內,將實踐環節定位于課堂實踐教學方面,忽略了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的綜合提升,忽視了課堂以外藝術實踐教學的開展與延伸。誠然,課堂實踐教學固然重要,但脫離真實媒體環境的仿真演播場景的模擬,無法滿足真實崗位的實際需求,因此,媒介融合背景下的藝術實踐教學研究迫在眉睫。
一、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藝術實踐教學概說
(一)新媒體背景下藝術實踐教學研究背景
新媒體背景下,廣播電視事業正面臨著新一輪的機遇和挑戰。媒介融合下的廣播電視事業對傳媒人才的素質與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適應新媒體語境特點,在實踐教學中應滲透一些調整和改革,最大幅度的完成“播、說、誦、演”的能力訓練要求,切實提升學生的實踐專業技能。
藝術實踐教學是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實踐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具有課堂實踐教學所不能替代的實際功能。藝術實踐教學的目的是“以演帶練、以賽促學”,使學生能夠盡快提升專業素養,盡快適應媒體融合背景下工作崗位的綜合性實踐需求。實踐證明,藝術實踐活動已成為檢驗播音專業實踐教學成果的重要途徑之一,切合媒體融合背景下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教育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對于實踐教學改革和專業人才的培養都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和研究意義。
(二)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藝術實踐教學概說
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藝術實踐教學,是指圍繞專業領域在課堂之外進行的、以提升學生“播、說、誦、演”的專業能力為主要目的的所有藝術實踐教學過程。藝術實踐教學主要依賴于課堂外藝術實踐活動的開展,主要指以競賽或展演的方式進行,在過程中考查學生解決實際運用能力的實踐教學活動。包括各級各類的比賽(比如朗誦比賽、演講比賽、配音比賽、主持人比賽等)、展演活動(比如各種社會性的演出、禮儀性活動主持、講演、表演等)等。
二、新媒體背景下藝術實踐教學現實問題分析
現如今,大多數高校的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已經認識到藝術實踐教學的重要性,但由于藝術實踐教學屬于課堂以外實踐教學的延伸拓展部分,多數高校的實踐教學體系還是側重于課堂實踐環節方面,對于藝術實踐教學缺乏足夠的投入與重視,缺乏具體的拓展方法與培養途徑。在藝術實踐教學的探索過程中,遇到諸多現實問題的困惑。
(一)偏重課堂實踐教學的開展
課堂實踐教學,即在課堂這一特定空間中開展實踐內容的教學,主要體現為實踐課程的教學,實踐課程主要指教學計劃中設置的實訓內容的小課課程、技能實踐性質的專業課程。
課堂實踐教學在課程設置中占有一定比重,客觀上改變了“重學輕術”的傳統教育觀念,彌補了大多數課堂理論教學脫離實際運用的弊端。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實踐課程,主要在課堂這一特定空間中講授與實踐運用相關的原理、技巧、方法等,通過模擬現實場景提升學生的實踐技能。比如四門主干課程普通話語音與播音發聲、播音主持創作基礎、廣播播音與主持、電視播音與主持以及相對應的四門專業實訓小課,還有文藝作品演播、即興口語表達、表演基礎、電視攝像與編輯、綜藝娛樂主持、文化禮儀主持等課程。
盡管課堂實踐教學對提升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但是課堂實踐教學無法與真正的專業實踐相結合的矛盾也日益突出。課堂實踐教學在課堂中總是模擬現場,課上課下不能形成良好互動,亦無法將學生帶到真實的現實場景中。探索全方位的實踐教學體系,不應只滿足于課堂實踐教學環節的完成,更應注重把專業技巧運用到各種形式的藝術實踐教學活動中。藝術實踐教學具有課堂實踐教學所不能替代的功能和作用,是提高學生藝術素質、增強藝術實踐能力的一個重要環節;同時也是指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與創新意識的重要途徑。因此,要建立課上課下結合、校內校外結合立體交叉的實踐技能訓練體系,注重藝術實踐教學在實踐教學改革中的特色推動與拓展,實現實踐課程與專業實踐的高度契合。
(二)與課堂實踐教學溝通、反饋較少
在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實踐教學中,課堂內的實踐教學與課堂外的藝術實踐教學應該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關系。課堂實踐教學是必要的基礎保障,藝術實踐教學是重要的實戰延伸。
藝術實踐教學活動有著特殊的創新教育功能,突破了以課堂、教材為中心的傳統課堂教育模式,有著鮮明的特色:首先,組織模式多樣,有的是學校自行組織的各級各類的藝術實踐活動,有的是學校作為單位外出參與的藝術實踐活動,有的是學生自行參加的各種藝術實踐活動。其次,活動類別多樣,有的是競賽活動,有的是舞臺展演。競賽活動中有的是朗誦比賽,有的是演講比賽,有的是配音比賽,有的是主持人比賽……舞臺展演中有的是朗誦展演,有的是話劇展演,有的是主持展演,有的是播報展演……
事實上,藝術實踐教學與相關專業實踐課程滲透較少,藝術實踐教學與課堂實踐課程的教學幾乎分道而行。
1、藝術實踐教學缺乏階段性追蹤與反饋
由于對藝術實踐教學活動本身缺乏必要的申報備案機制與跟蹤監管機制,課堂實踐課程老師并不能真正了解藝術實踐教學活動的具體情況,對于過程性表現一無所知,很難通過各種藝術實踐教學活動的反饋作用于課堂實踐課程的教學。
2、藝術實踐教學缺乏針對性總結和訓練
藝術實踐教學活動帶有較強的競爭機制,太看重結果,忽略對過程性表現的總結與評價,不會落實到具體的支撐課程教學中,針對出現的每一個相關問題去總結、練習與提升。
3、藝術實踐教學不能結合相關支撐課程針對性開展
實踐教學應突出階段性訓練,根據每個階段不同的訓練內容,結合相關支撐課程設置藝術實踐活動內容,進行階段性評比,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實戰水平,帶動實踐的參與熱情。但事實上,支撐課程普遍缺少實踐運用,不能與藝術實踐教學活動互動溝通。
4、課堂實踐課程太傾向于書本訓練體系
課堂實踐課程的教材具有比較完備的訓練體系,每一章節內容都有典型的講解材料和訓練材料,盡管這些材料越來越缺失新鮮感與時代感,但依舊是教師講授和學生練習的重要支撐材料。而對于藝術實踐教學活動的總結和概括太少,并沒有給課堂實踐教學帶來一定的推動與促進。
(三)與真正提升學生專業實踐能力不成正比
媒介融合背景下,需要具備綜合素質的語言傳播專業人才,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人才培養必須是整體性、綜合性的培養,這就使得教學要從以往單一的業務型人才培養模式轉向復合的綜合型人才培養模式,將傳統的以對口型專業能力培養轉變為更注重適應性的職業能力提升。
而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實踐教學一直沿襲著傳統的實踐課程模式,即大課理論與小課實訓的結合模式,也就是說偏重于課堂實踐課程的授課方式。這種授課方式太依賴于書本訓練體系,不是真正的因材施教,缺乏個性化培養,更加注重技術性,不能有效的將技術、學術、能力融為一體。實踐教學中,忽視了藝術實踐教學的開展與規范,忽略了職業定位與真實體驗的訓練,弱化了職業素質、社會經驗和應變能力的培養。
(四)缺乏具體的拓展方法與培養途徑
目前,大多數高校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還是側重于課堂實踐環節方面,對于具體的拓展方法與培養途徑各個高校均自成一體、各有一套。相反,對于藝術實踐教學活動的訓練體系普遍欠缺。拓展方法與培養途徑的制定是保證藝術實踐教學活動順利開展的前提和保障。它落實于各個方面,主要包括組織、培訓、監督、評價等各個環節的制定。大多數高校將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藝術實踐教學作為辦學理念加以探討,議題主要集中在師資培養、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等方面,鮮有探討藝術實踐教學活動的具體拓展方法與途徑的論述。
(五)缺乏必要的組織、監管、評價機制
藝術實踐教學活動是在課堂之外進行的實踐教學活動,對其規范管理表現出極大的局限性和開放性。此外,受制于內容、形式、場所、環節等諸多復雜性因素的影響,藝術實踐教學活動自由靈活程度太大,更多的表現為學生的自主性行為,學校缺乏有力的機制保障。比如組織單位不明確、規章制度不健全、監管力度不到位、激勵制度不完善、培訓輔導不充分、統籌宣傳不得力、組織分工不平衡等。
總之,對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藝術實踐教學的現實問題進行分析,使我們對藝術實踐教學的健康開展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與提高。藝術實踐教學的開展不應僅停留于表面,應順應新媒體時代的媒體傳播特點,一方面,大力提高專業教師的業務素質和教學水平,善于圍繞新變化、新形勢積極推進藝術實踐教學改革;另一方面,應使實踐教學向藝術實踐教學環節傾斜,按照實踐崗位需求開展藝術實踐教學,制定具體的拓展方法與培養途徑,真正提升學生的實踐運用能力;最后,應將藝術實踐教學與就業緊密結合,積極引導學生就業向新媒體領域傾斜,比如現在的網絡主持等職業已成為學生就業的新去向,善于根據社會現實、傳媒需求特點以及藝術實踐教學需求調整就業方向,緩解學生就業壓力,使其能夠應對各種就業環境和就業崗位的挑戰。
參考文獻:
[1]章蔚中,張興旺,王穎.實踐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研究[J].南昌工程學院學報,2008(4):62-64.
[2]葉輝,程備久,胡文友,等.高等院校實踐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構建與實施[J].高等農業教育,2005(10):40-42.
[3]王楊.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藝術實踐活動評價方案研究[J].大舞臺,2015(10).
(作者:山東青年政治學院講師)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