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新瑞 錢慧
當下,英語學困生成了教師、家長及學生本身說不出的“心痛”,也成了英語教學界關注的課題。教師肩負著怎樣的責任,怎樣讓學困生走出困惑的境地,讓他們在快樂、自由的探學中發(fā)現英語精彩與魅力,需要我們煞費苦心地思考。凡事都要從根源上找原因,有針對性地對癥下藥,方能除病治本。從學困生心理存在問題出發(fā),多探尋其中的原因,突出理想引導、實踐鍛煉、分層測試,讓他們在歡快的學習情境中有所發(fā)現,定會提高其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英語學科綜合素養(yǎng)。
一、滲透理想教育,激發(fā)學習動機
哀莫大于心死,心病是最難治的“雜癥”。解鈴還須系鈴人,讓學困生放下思想包袱,主動融進班級,讓他們帶著激情和信心主動參與教學,定能喚起他們學習英語的決心與信心。滲透理想教育,讓學困生在一定的信念激勵下主動參與,定能使得課堂充滿人情味。
理想教育的滲透需要“和風細雨”,讓學困生在若有所思的過程中深受教育與啟發(fā)。如,在人教版必修四Unit 3“Ataste of English humor”的“A master of nonverbal humor”教學引導中,圍繞“The value and achievement of humor”,我給學困生講述了查理·卓別林(Charlie Chaplin)故事,少年查理是漢威爾中心區(qū)濟貧學校的一名普通常住居民,少年的他根本沒有喜劇的天賦因子,但他仍是不辭勞苦地訓練,特別是他的父親在37歲時離世,讓他更是飽受人間的痛苦,做過各種各樣的工作:賣花童、理發(fā)店小工、醫(yī)生的小工,還有報童,他大多數時間是在一個玻璃廠和一家印刷廠里工作,他還曾經在一家私人企業(yè)中制作過玩具船。在學生聽得津津有味時,我給學生布置了一定的思考題目:Can you introduce Charlie Chaplins work? What did you learn from Charlie Chaplin?引導學困生在對比學習的過程中增強內生動力,端正學習態(tài)度。
理想教育應結合課程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學以致用的過程中產生共鳴,幫助他們形成明確的學習目標。多給學生自我反思的時間,讓他們在主動對照的過程中認真總結,查找差距,幫助他們端正學習態(tài)度。
二、開展口語實踐,消除表達障礙
學困生因心理自卑,對英語表達產生惰說的想法,久而久之,變成了真正的“啞巴英語”。運用口語實踐的方式,多給學生自我表達訓練,讓他們在主動嘗試的過程中增強學習主動性,掃除表達障礙,提高英語表達運用的靈活性和準確性。
口語實踐運用使得學困生有了更多自我表達運用的載體和途徑。如,在必修三Unit 2“Healthy eating”的Reading“Come and eat here”教學中,不妨根據閱讀素材表達衷心,圍繞“The different diet in Wang Pengs restaurant and Yong Huis restaurant”,鼓勵學困生主動從相關素材中摘錄相應的詞匯短語,并請他們就“If you were a restaurant owner,what would you like to make your meal more delicious?”主動提出相應的意見和建議,讓他們將更多的想法主動予以實施,在積極表達中消除緊張畏難心理。
多給學生創(chuàng)設相似的情境,引導他們在主動嘗試的過程中大膽表達,讓他們在暴露問題的過程中多總結反思。創(chuàng)設豐富的活動,引導他們在實踐運用中主動提出豐富想象,讓他們獲得更多的感悟。多鼓勵學優(yōu)生幫助學困生,讓他們在彼此結對幫扶的過程中深化理解,有利于他們提高綜合運用力。
三、堅持分層測試,完善激勵機制
按照學困生的能力制定相應的測試,幫助他們在各盡所能的前提下主動探索,給他們更多的鼓勵和肯定,定能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和信心。運用不同測試的方式,讓學困生主動應對,幫助他們在發(fā)現自身閃光點的基礎上增強自信心。
運用分層測試,讓學困生找到自己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有利于他們有的放矢、修正不足。如,在必修一的Unit 4 “Earthaquakes”教學中,結合課文題目“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我針對語篇主題、單詞識記、語法運用等方面設計了相應的題目,讓學困生從“The knowledge of earthaquakes”,“The information of the article”等方面掌握相應的內容。通過這樣的分層測試,一方面能使得學困生有針對性地找出語篇素材內容,幫助他們深化整體理解,另一方面能使得學困生盡力完成相應的目標任務,幫助他們獲得更多的內容。
設置的測試題目應以基礎性內容為主,讓學困生有針對性地探知,幫助他們在主動查漏補缺的過程中增強感知。針對學困生在測試中的表現多激勵肯定,讓他們在備受關注的過程中增強學習動力。
總而言之,英語學困生因其學習基礎薄弱而產生的自卑心理,致使他們懼怕表達,不愿在課堂上主動表現。教師不應對他們邊緣化,而是多給他們創(chuàng)設寬松、和諧的學習情境,讓他們在不斷犯錯誤的過程中找到問題癥結所在,讓他們在主動暴露學習問題思維的過程中增強自我修正和完善的信心,幫助他們早日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