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會蓮
摘 要: 新課改背景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一理念得到凸顯,除了知識技能提升以外,教學更注重學生學習能力提升,強調讓學生在興趣引導下開展高效課堂學習,本文從新課改理念解讀出發,探究如何讓化學知識與生活緊密相連,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關鍵詞: 新課改 高中化學 學習興趣 聯系生活
一、新課改教學理念解讀
新課改教學目標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大方面進行了全面的闡述,體現了科學教學對高中生科學素養的具體要求,尤其強調后兩方面在學生未來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新教材在內容編排方面涉及“科學探究能力”、“問題意識”、“與人合作”、“獲取信息和加工信息”、“反思與評價”、“學習興趣”、“實踐意識”、“可持續發展的思想”、“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責任感和使命感”等多重發展目標。結合必修模塊和選修模塊的內容特點,教師在教學展開過程中需要綜合把握教學目標,設計一些要求更為具體、可操作性更好的開放性實驗操作課程,對有關課程內容分別從認知性目標、技能性目標、體驗性目標多個方面進行概括性實施,全面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二、結合化學學科特點全面開展生活化教學
1.從身邊小實驗開始操作
化學是一門神奇的學科,里面涉及的很多實驗可能考試用不上,但是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關注身邊化學物質,理解并運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確實大有裨益。如課本中有一個制造香皂的實驗,這個實驗需要的藥品或代替品在家中都可以找到,所以每個學生都可以在家中完成該實驗,不但可以鞏固知識還可以增強興趣。具體操作是在一個碗中倒入30g植物油、15ml酒精,混合后加入15g純堿,然后加熱,一段時間后加入飽和的食鹽水,靜置后把上層的漂浮物放在紗布中擠干、固定成型,這就自己動手制作了香皂。另外在這個實驗過程中還可以加入一點植物色素,就可以做出不同顏色的香皂,還可以加入一點香精,制成學生喜歡的味道,這個小實驗不僅操作簡單,而且里面很多實驗步驟可以激發學生思考化學知識,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大有幫助。
2.自己動手設計驗證性實驗
自主實驗創新和驗證性實驗是近年來高考中常常出現的考試題目。一方面這些題目沒有固定的答案,方便考查學生靈活知識運用。另一方面這些問題對學生創新思維的開拓大有裨益,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通過設計實驗可以思考很多和化學有關的問題和知識,加深學生對理論性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如每個學生都會遇到這個問題;在滴有酚酞的氫氧化鈉溶液中加入新制的氯水,顏色退去,問該顏色退去的原因體現的是酸性還是漂白性,并且如何設計實驗驗證。遇到這個問題很多學生無從下手,即使知道了答案可能也不一定明白或理解。在家中或課外如果有條件的話完全可以動手做做該實驗,可以用花朵制一些指示劑加到純堿中,然后再加一些“84消毒液”,現象是顏色退去,然后可以在原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純堿看是否有顏色的變化,通過自己動手,用腦去想,把課本上的知識在生活中加以體現,不但符合教育改革理念,還體現學有所用,擺脫題海戰術。
3.化學本身就是一種美學
美育是審美教育的簡稱,是培養學生正確審美觀念,發展他們關于美的鑒賞能力的教育。中學化學教學中的美育是通過對化學美的審美活功逐步開展和實施的。首先,化學實驗中各種神奇的實驗現象非常能吸引學生學習興趣;其次,學習有機化合物的時候,幻燈片上展示很多有機化合物的結構模式圖的時候,同學們非常驚嘆于大自然神奇的結構;此外,在學習過程中很多復雜的反應教師可以引入構圖思維吸引學生注意力。如在構思四種反應類型與氧化還原關系中,我釆用形象思維方法作如下構圖:把這幾種關系構成一個熊貓的形狀。這樣生動直觀,不但加深對該部分知識的掌握,而且感覺到化學美的熏陶。再如將鈉置于空氣中發生的變化:Na→Na■O→NaOH→Na■CO■·10H■O→Na■C0■。這些表述具有簡潔、對稱、有序的特性,正是這種理性活動及其成果能顯示審美形式而使人激勵。
4.認識新課程注重培養學生綜合素養
化學新課程積極倡導評價方式多樣化,評價貫穿化學學習全過程。提出與新課程相應的3種評價方式,即紙筆測驗評價、學習檔案評價和活動表現評價。紙筆測驗將重點放在考核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上;學習檔案評價是學生自主進行的學習和反思過程,學生可以從多方面收集檔案內容;活動表現評價是在學生完成一系列任務(如實驗、調查、設計等)過程中進行的,通過觀察、記錄,分析學生在各項學習活動中的表現。這種多樣化的綜合性評價過程擺脫了傳統教學方式對學生的束縛,更關注評價過程,有利于學生更享受學習過程。
三、化學教學改革對教師提出了新要求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明確要求,“要構建以生活為基礎、以學科知識為支撐的課程模塊”,教學要“注重學科知識與生活主題相結合”。這表明生活化是當前教學改革的重要價值取向。推進化學學科教學生活化,是廣大一線教師需要探討的重要課題。
首先,教師要從思想上加以轉變,重視教學過程。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在臺上講、學生在臺下記筆記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當前教學需要。教育是一種用生命感到生命的過程,教師的工作是教學而不是教書,教學是用多樣方式教會學生學習方法,這是一種學習過程教育,在這個過程中要及時根據學生學習反饋和學習需要調整教學方式和方法,而不是一味地照本宣科,那是背書而不是教育。
其次,生活化教學的有效開展要以老師對教材的全面把握為基礎。化學教學生活化指教師引導學生將化學學科理論性知識與日常生活實踐相結合,在學的過程中用,在用的過程中對知識加以鞏固。但是化學教學生活化絕不是脫離課本胡亂教學,著名專家錢夢龍先生說:“這法那法,不鉆研教材就是無法。”任何輕視教材的做法都是錯誤的。對教材的處理應該做到化難為易、融會貫通。
教師鉆研教材,首先要明確重點和難點,只有準確把握重點,才能達到教學高效的目的。利用多種教學媒體彌補學生感性材料的不足,讓教學回歸生活,不失為有效突破重點和難點的好方法。其次,科學地處理教學。一要“懂”,弄明白知識來龍去脈,追根究底;二要“透”,對教材知識的理解要透徹,一知半解只能“照本宣科”;三要“化”,化抽象為具體、化繁為簡、化被動為主動、化難為易;四要“活”,不但要活學,更要活用,教學最重要的不是傳授知識,而是激活知識。
此外,新課改下教師也要注重自身學習能力的提升,根據教學展開效果不斷自我調整。首先突出一個“愛”字。即熱愛教育事業,熱愛教師職業,熱愛工作崗位,熱愛自己所教的每一個學生;第二要“勤”。及時了解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第三要“學”。必須努力學習,向書本學,學習新教育思想、現代教育理論、科學方法和手段;向同行學,經常與大家交流和溝通,互相切磋、取長補短;現代社會日新月異,教學工作不斷有新的內容,也會隨時產生新問題,就應在工作中不斷學習,不斷改進完善,以適應工作需要,提高工作效率與質量。
四、結語
雖然高中階段學生學習壓力比較大,但是我們依然可以看到化學教學活動中多樣化的學習樂趣,通過教育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發現化學、熱愛化學,用化學學習過程武裝自己的頭腦,增強動手動腦能力,在學習中發現美、感悟美、創造美,通過教師的不斷學習和提升,相信教師教學方式會更適應學生的需要,教師多樣化的考評激勵方式會使學生更享受學習過程。
參考文獻:
[1]陳卓恒.在新課改背景下談如何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J].考試周刊,2016(31).
[2]張毅.淺析新課標背景下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J].新課程學習(學術教育),2010(02).
[3]尚秀偉.新課標下如何進行化學教學[J].中國教育技術裝,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