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喆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就業壓力越來越大,新聞教育專業的畢業生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學校很難培養出傳媒市場所需要的人才。提高新聞專業學生的整體素質,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是解決新聞專業畢業生就業問題的關鍵。新聞專業教師一定要結合本專業的實際展現出新聞學科的特點,在教學的過程中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本文立足于新媒體視閾下,對新聞采寫課程的實踐教學改革進行了探討,把新聞教育和教學法結合起來,力求創新新聞采寫課程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新媒體視閾;新聞采寫;教學改革
1新媒體視閾下新聞采寫課程教學現狀
1.1教學評價標準單調
目前,很多院校都重視學生的期末成績,但是對于新聞專業學生的實際采寫報告成績卻并不重視,而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也無法進行量化考核,因此在評價的時候很難進行準確的量化評分,很多學生期末成績并不理想,可是他們的實際采訪能力和平時表現卻非常好,這部分學生的積極性很容易被打消。
1.2實踐教學比例小,學生參與度比較低
新聞采寫課程中,實踐教學比例小、學生參與程度比較低是一個非常常見的問題,在新聞專業的教學過程中,一直都非常重視理論教學。但是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新媒體視閾下,給新聞采寫課程帶來了很大的挑戰,新聞專業應該對此做出調整,轉變新聞采寫課程的教學思路和方法。
1.3新聞采寫課程框架比較傳統
傳統的新聞采寫課程主要以平面媒體、報紙新聞采寫、報刊編輯、廣電欄目制作、廣電新聞采編、非線性編輯為主。但是不同的專業,新聞采寫課程安排有很大的不同,專業劃分非常詳細,但也導致各個專業之間的關聯性比較低,無法適應新媒體視閾對新聞采寫課程的要求。
2新聞采寫課程實踐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新聞教育面臨著巨大的矛盾,雖然市場對新聞專業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但是新聞專業卻難以培養出適合市場需求的人才,導致市場需求和人才培養之間的錯位。高校仍然根據傳統的模式和理念來進行人才培養,并沒有重視市場需求的變化,很多新聞專業的畢業生卻不會寫新聞,學校教育和市場需要之間沒有實現對接,面對這種情況,對高校新聞采寫課程進行實踐教學的改革已是一種必然的要求。
對于新聞專業、播音主持藝術專業、電視新聞學專業而言,新聞采寫是一門通識課,同時也是技能課。學生不僅僅要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同時也要掌握專業技能,要掌握相關的管理技能、運作技能、媒體策劃技能和采寫技能,從而培養出應用型人才,適應市場對人才的需求。
3新聞采寫課程實踐教學改革措施
3.1完善新聞采寫課程的評價體系
在對新聞采寫課程進行評價的時候,應該以項目為單位,當學生完成每一個項目之后,對自己進行評價,而且應該對同學在項目上的表現進行提問,彼此交流心得體會;而教師則需要根據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從而及時糾正學生在新聞采寫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讓學生通過每一次訓練都能運用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提高新聞采寫的相關技能。
3.2創建新聞采寫課程的教學實踐平臺
在改革新聞采寫課程的實踐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創建相關的教學實踐平臺,根據新聞采寫的課程設置,讓學生在新構建的平臺上實踐,讓學生的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形成相關的項目模塊。比如教師在講授新聞策劃時,可以根據構建的教學實踐平臺,把新聞策劃分為排版、寫作和實際采訪三個部分,讓學生分步驟完成,挑選學生采寫優秀新聞稿發表在實踐平臺上,給校內外的人閱讀。
3.3引入項目教學法
新聞采寫課堂在原有傳授簡介經驗和模擬采訪的基礎上,應該把項目教學法引入新聞采寫課堂。新聞采寫教師和學生為了完成一項任務而進行教學稱為項目教學法,這不僅僅是一種方法,同時也是一種方案,教師在設計新聞采寫課程的時候,可以把課程知識分成幾個單元,把每一個單元都當作一個項目,根據每個項目進行教學。每個項目的教學目標應該是完成相關技術的教學,以及學生掌握該技術之后才能開始下一個項目的教學。教師可以把新聞采寫課程安排成消息寫作、采訪技巧、新聞小鎖以及新聞價值這四個單元。
4結語
讓學生間接模擬采寫制作和獲取間接經驗是傳統新聞采寫課程的主要講授方式,但是這種方式很難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導致教學效果比較差。在新聞采寫課程中,引入項目教學法是改進課程實踐教學的有效方式,從而把新聞采寫課程中的理論和實際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從而讓新聞專業的學生畢業之后能夠滿足新媒體視閾下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提高新聞專業學生的就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