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珺
摘 要: 區域游戲充分發揮個人的創造力,提供給幼兒各種機會,因材施教,提高幼兒的游戲水平。物質材料的豐富多樣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于幼兒活動需要而言的。
關鍵詞: 區域游戲 材料選擇 適宜性
區域游戲活動是幼兒一種重要的自主活動形式,它是以快樂和滿足為目的,以操作、擺弄為途徑的自主性學習活動。幼兒在進行區域游戲時,首先會選擇活動的方向、游戲的材料,這些事物都是教師為幼兒提供的。幼兒在游戲時有選擇性地利用這些材料進行游戲。
一、選擇“圖片類”的材料,豐富幼兒的游戲
“圖片類”材料在平時教學活動中比較常見,是比較常用的方式。在區域活動中,圖片類的提示是慣用的手段之一。
在美工區中投放范畫、藝術品圖片、步驟制作圖等,請幼兒看著圖片模仿。圖片的選擇,幼兒是否需要,哪些材料存在干擾。通過幼兒游戲中的情況進行觀察與調整,選擇幼兒年齡階段適合的材料。
初始材料:簡單的繪畫工具和剪紙工具、范畫。
美工區在班級中的選擇面一般,幼兒會在區域中涂涂畫畫。范畫剛出現在美工區時,幼兒都會去翻一翻、看一看,在幼兒游戲時,一味地照著畫其實很枯燥乏味,個別幼兒會跟著畫一畫,一兩次之后,范畫就無人問津。
單純的繪畫,對于幼兒來說是一次技能的掌握,美工區中不僅有繪畫,當剪紙與繪畫相結合時,能夠變成一種新的體驗。一份“自制指偶示意圖”改變了美工區的現狀,指偶的制作讓幼兒的小手得到鍛煉,而且套在手指上玩,激發幼兒的興趣。
剛開始放入這一張“自制指偶示意圖”時,靈感來自一次手工活動《動物指偶》。在《動物指偶》活動中,幼兒對于指偶的制作非常感興趣,他們會把指偶套在自己的手上講故事。
基于觀察與活動的適當延伸,同樣一份“步驟圖”,得到的效果完全不同,孩子們在制作“小鴨子指偶”后,還制作出“老虎指偶”、“大象指偶”。就像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提出“做中學,學中做”的理論,讓幼兒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自主選擇實踐,制作自己喜愛的指偶,從而掌握一些美術方面的技能技巧。
二、選擇“實物性”的材料,豐富幼兒的游戲
建構區是幼兒很受歡迎的區域,幼兒喜愛在建構區中游戲,用積木進行堆放、搭建是幼兒很喜歡做的事情。
初始材料:各種形狀的木頭積木,如三角形、拱橋形、半圓形、長條形、圓柱形等。
一段時間后,發現幼兒在建構區搭建積木的水平沒有提高。于是,我們準備了一些現成的作品圖片,把它們作為背景張貼在建構區的墻面上,讓幼兒在游戲的時候有意識地看一看,但在實際游戲過程中,幼兒較難模仿出來,最后幼兒建構出來的建筑物還停留在原有水平,沒有明顯提高。
在一次與幼兒共同搭建時,萱萱小朋友用長條形的積木圍出了一個柵欄。然后,她想在小花園中種植一些花朵,可是不知該怎么辦。萱萱就來尋求幫助,她說:“我想在小花園里種上漂亮的花。”這時教師要引導幼兒使用代替物。萱萱想了想說:“我想用雪花片積木來搭小花。”她從柜子里拿出了一筐雪花片的積木,用它們搭出了很多五顏六色的花,放在小花園中。
雪花片積木是很常見的玩具,如果把雪花片的積木放在桌子上,幼兒會用它們搭出形形色色的物品,有小飛機、小動物等。萱萱小朋友在房子搭好后,已有經驗告訴她,在房子周圍應種植一些小花小草。自然而然,她的小花園就誕生了,當她需要小花的時候,教師適時地介入讓她有了新的方向。幼兒在一些提示后,自主選擇雪花片搭小花,把它們變成輔助材料放入建構區中,讓幼兒在搭建的時候進行擺放。
由于游戲的主人是兒童,要玩什么游戲是兒童自己的權利,每個兒童的需要是不同的,因此,在游戲環境的創設上就要體現開放性和多樣性,以滿足不同兒童的各種需要,使兒童逐漸學會控制外部環境。學會自我調適,避免因單一的環境而限制兒童選擇游戲的現象[1]。
教師通過觀察、發現幼兒的需求。在一次一次的長期觀察中,我們發現幼兒對于輔助材料的需求其實源于他們的生活經驗。比如:幼兒搭了房子,就會想到房子周圍有馬路,于是輔助材料馬路和斑馬線出現了。幼兒的馬路還需要一些小汽車,這時候小汽車的輔助材料也出現了。在一步一步中,慢慢地放入馬路、斑馬線、紅綠燈、交通標記、小汽車、薯片罐等材料,幼兒在建構區中的選擇越來越多,搭建出來的物品也越來越豐富。
充分的材料、充分的操作和充分的時間,一開始只給予幼兒充分的操作和充分的時間,材料只有木頭積木一種,對于幼兒來說很難實現他們的需求,當各種各樣的輔助材料投放進去后,他們的游戲變得更豐富多彩。這樣建構區的游戲,才能將操作性、藝術性、創造性、探究性融于一體。
有人說,生活即教育,那么,自古以來便有生活,即有教育,那又何必辦教育呢?他這句話,分析是對的,短語是錯的。我們承認自古以來便有生活即有教育。但同在一社會,有的人過著前進的生活,有的人過著落后的生活。我們要用前進的生活引導落后的生活,讓大家一起來過前進的生活,受前進的教育。前進的意識要通過生活才算是教人真正向前去[2]。
參考文獻:
[1]邱學青著.學前兒童游戲.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102.
[2]周德藩主編.王鐵軍,秦德林副主編.走近陶行知——教師讀本(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