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雪云
【關鍵詞】 數學教學;教學效率;提升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
19—0102—01
小學數學的學習是非常重要的,學好數學能為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師在教學中的主要目標都是在課堂中完成的,因而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一直是教師所關心的課題。那么,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效率呢?
一、教師建立良好的情緒是前提
教師健康的情緒、積極的情感是營造課堂良好氛圍的前提條件。為此,教師從走進教室的那一刻起,所有注意力都應集中到學生身上,用熱情親切的目光環視學生,向學生問好,宣布“上課”。每說一句話,都要認真投入情感。課堂上教師的高度投入,會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而學生的積極參與是高效課堂的前提。
二、課前準備充分,明確教學目標是前提
教師課前準備是否充分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一個完整、明確的課堂教學目標必定能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果。課前準備是關鍵的一環,它有利于科學地制訂教學目標。那么,科學的教學目標的制訂體現在哪些方面呢?首先,教師要合理地確定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通俗來講,要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所以應該合理地安排一節課的信息量。對低年級和高年級的學生要進行區分,由于不同年級的學生思維發展水平不一樣,因此相應的教學進度也要區別對待。其次,對教學內容中的重點和難點也要有所區分。這樣能夠避免在教學時抓不住主要內容,而在次要的或者學生容易接受的內容上多花時間,從而達不到預定的教學效果的現象產生。
三、鼓勵學生動手操作是關鍵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實踐證明,組織學生通過實踐操作發現規律,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透徹,掌握更牢固。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數學是做出來的,學生只有親歷知識的發現過程,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因此,教學時,教師應當為學生提供動手操作的平臺,讓學生在實際的操作、整理、分析中獲得數學知識。
如,教學“三角形的內角和”時,筆者為學生提供了小組活動記錄表,讓學生自己動手去量三角形三個角的度數,并在小組內交流,進而發現規律。在發現規律后,再引導學生動手去撕三角形的三個角,然后拼一拼、比一比,以此來驗證自己的發現。在整個過程中,筆者充分放手讓學生去操作、驗證、交流,讓他們既學到了知識,又體會了動手操作的樂趣,同時還提升了動手能力。
四、靈活選用教學方法是保障
新課標要求教師要關注學生,更要把學生的發展放在首位。這就要求小學數學教師要改變傳統的舊觀念,要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興趣的特點出發,靈活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努力打造高效課堂。
比如,教學“認識人民幣”時,筆者創設了以下問題情境:筆者先在黑板上給學生畫出1角、5角、 1元、5元、10元、20元、50元的形狀,然后設置問題:小明要去買文具盒,文具盒的價格是32元5角,他有幾種拿錢方法,你能幫他出出主意嗎?通過創設這樣的問題情境,可以抓住小學生的好奇心理,激發他們的求知欲,讓他們在探究的過程中認識了人民幣。
五、巧用多媒體是捷徑
隨著科技的發展,多媒體作為新的輔助教學的手段逐漸進入了課堂教學。利用多媒體可以傳遞教學內容,而且還會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有利于調節課堂教學的氣氛。同時它還為學生營造了一個很好的學習氛圍,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化靜止且枯燥乏味的知識為鮮明有趣的動畫,而且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參與性,重點突出了,教學增大了密度,在學生興趣得以激發的同時,教師的教學負擔得以減輕。
如,教學“每份數、份數、總數之間的關系”時,為了講清這個總數是怎么得來的,可以利用多媒體讓每份數下移若干(份數)次,從而拼成總數,幾秒鐘的演示將三者之間的關系表現得淋漓盡致,學生很快理解了每份數、份數、總數之間的關系。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