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燕
摘 要:新課程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向導,從課本編排到課程實施過程,再到國家、地方、學校的三級管理政策都在設身處地以學生終身發展為指導進行教學改革和嘗試,結合教學實踐,淺談新課改下一線數學教學對角色轉變的新解讀。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數學;教師角色
一、新課程下教學目標的深層解讀
1.學生能力發展與知識提升的和諧統一
提及新課程,很多老師都能從思想上加以重視,尊重學生個性發展,倡導學生個性張揚。但是很多老師在教學思想上還存在一定的誤區,學生成績提高并不意味著學生的能力就一定得到了發展。尤其是新課改下很多學生成績提升與學生能力發展并不一定呈正相關,這就需要教師在提高學生成績的同時注重對學生的能力培養。讓學生學會獲取知識比學生記住知識、學會學習這個過程更加艱難,意義也更加深遠。
2.態度、情感、價值觀的和諧統一
教育除了教人讀書、識字以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作用,就是文化修養的教育。常聽別人評價一個人:一看就是讀過書的人,識大體。這個就是對待人接物的一個極高的評價,數學除了要教給學生應對枯燥的計算之外,一定要教給學生縝密的邏輯和理性的思維,在問題處理的過程中要展現出層次性和態度、情感、價值觀的和諧統一。
3.教師人格魅力的多重影響
數學被稱為是思維的體操,數學對于思維的鍛煉可見一斑。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加需要用高超的技巧、嫻熟的講解、智慧的語言引導學生一步一步踏入數學的門檻,很多時候教師對于學生的影響遠遠大于學科本身,很多學生都是從喜歡一個老師開始喜歡上他的課程,直至很多年以后講起某位老師仍然可以聲情并茂,眼神明亮,所以要做一位良師首先要做學生的益友。
二、新課標下教師角色的多樣轉變
1.新課程多樣化的教學要求呼吁教師多方面成長
新課程所蘊含的先進的教育理念反映了當今時代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的特點,體現了世界教育發展的趨勢。課程要面向生活和社會實踐來組織教學活動,必須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參與教學,讓課堂充滿創新活力。要把教學過程作為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實現教師角色的轉換,實現課程與教學的整合。
新課程下的教師不再單單主持演講,教師是導演,更是藝術總監,一節課程的圓滿進行,可以借助多媒體手段完美呈現,還需要學生整體參與,可以小組討論,可以組間辯論,可以組織競賽,也可以計時搶答,另外還可以讓學生講課。多變的課堂更能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可以有效緩解數學帶給學生的距離感,增加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2.梯度教學與巡環教學共存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學生在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上是存在明顯差異的,有的學生天生作文就寫得特別好,可是數學計算能力相對欠缺;有的學生熱衷于物理,可是數學應用題卻總是抓不住主要矛盾;還有學生記憶能力驚人,曾經做過的題目他都可以記住,可是缺乏變通能力;所以說數學對于學生的考驗是多重的,對于選擇題有的學生能夠快速排除干擾項,但是做起大題卻沒有條理的思路;還有的學生各方面都非常優秀,唯獨對數學不開竅,這些問題都需要教師耐心引導。
教師的導向功能也體現在這個方面,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的優點,并且要能夠正視自己的缺點。所以教師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要針對學生的不同基礎組織梯度教學,要讓學有余力的學生吃得飽,也要讓學習稍慢的學生跟得上,等學生都掌握了基礎知識之后,再把學過的知識串起來,讓學生學會融會貫通、學以致用。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好引路人,指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并且學以致用,而所有這些都要求學生端正學習態度。
3.重視利用教學反饋
雖然新課程一再強調學生的主體性,以學生為中心,但是我們都知道,對于自控能力有限、渴望得到認可的中學生而言,教師的肯定和鼓勵具有重要的學習推動作用,也可以說是教師合理及時的教學反饋,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的學習進步。所謂教學反饋,就是教師對于學生學習成果的評價性總結。教師在教學中不只要組織學生進行學習,還需要定時對教學的成果進行總結和檢驗,以表揚、鼓勵等手段促進學生進步。
教學信息反饋的功能是多樣的,通過教學信息反饋這個媒介,教師能了解自己的教學優點、存在的不足以及學生的學習興趣、態度、愿望和需求等,使之更好地服務教學這個中心。一個有作為的教師,應當充分把握教學反饋的信息,以便及時調控教學的各個環節和過程,保證達到學教的預定目的。其一,教師依據教學目標,對照學生的學習狀態,向學生傳遞評價、啟發、指導等反饋信息;學生接受后,會從中受到教益和激勵,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和興趣,從而激發學生進一步獲得成功的新動機;或因得到的評價不高,自尊心受到影響而調整、改進學習活動。其二,要引導學生根據教師的反饋(評價、指導等)分析自己的學習成效,檢測自己的學習水平,針對學習的方式和策略進行調整。
新課程背景下,不僅強調了學生的學習與提升,教師也要根據教學進度不斷進行自我提升。首先,要綜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靈活掌握各項教學技巧和教學手段;其次,要把握學生的學習特點,根據學生需求多樣化教學方式,梯度教學與循環教學并存,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綜合掌握;最后,要重視學生的教學反饋,進行自我調整和利用引導性話語改善學生的學習。
參考文獻:
[1]湯躍昌.淺談新課程背景下農村初中數學教師的角色轉變[J].語數外學習(初中版下旬),2014(1).
[2]劉東生.預防糾正利用:談正確處理數學課堂中出現的“錯誤”[J].初中數學教與學,20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