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小瑋

摘 要:課堂教學其實是一個多元互動的過程,新課標也強調課堂教學多元互動。對此筆者認為,要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關鍵在于構建真實互動,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彰顯其活力。具體來說,需要摒棄虛假互動,凸顯互動價值;需要創設互動情境,激活互動熱情;需要拓展互動深度,追求互動品質。
關鍵詞:互動;價值;熱情;品質
新課標強調,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是課堂的主導。對于課堂教學來說,其過程其實是一個多元互動的過程,包括與教師、文本、媒介之間的真活動。這種互動,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同樣也能推促學生理解內容。如何讓數學課堂真正活力四射?筆者認為,關鍵是要真互動,平等互動,只有這樣才能讓課堂動起來。
一、摒棄虛假互動,凸顯互動價值
新課堂要求每一個教師盡可能從轉變學生的學習外因向轉變其學習內因出發來充分調動他們興趣,提高其課堂參與率。而最好的方式就是互動,在互動中,教師不僅可以了解學生學習情況,而且還可以根據實際對課堂教學環節進行適當調整。但是在具體教學中不少教師還不能及時轉變,在課堂上搞虛假互動,這在公開課上尤其突出。
比如針對《認識年、月、日》這一內容,有個教師的課堂教學部分實錄如下:
師:對于年月日內容,同學們之間也進行了預習,現在我們一起來說說,你是從哪些方面來了解的?
生:我是通過手機萬年歷來了解的。
生:我通過家里臺歷了解的。
生:我是預習書本內容了解的。
……
師:那好,現在我們來交流一下,看看你們預習的情況如何?第一個問題,一年有幾個月?
生:12個月。
師:那么有幾個月是31天?
生:有7個月。
師:分別是?
生:1、3、5、7、8、10與12這幾個月。
師:那有幾個月是30天呢?分別是?
生:有4個月。分別是4月、6月、9月和11月。
師:有31天的,我們可以稱之為什么月?
生:是大月。
師:那么小月呢?
生:一個月只有30天。
從實錄內容來看,課堂互動雖然看似豐富,但實際上這種互動很虛假,內容過于簡單,沒有多少內涵與價值。從互動內容來看,雖然形式上屬于師生對話,但仍屬于教師單向傳遞,學生沒有主動參與其中。因而在這個互動環節中,學生對內容缺乏實質性的主動思考。其實真正的和諧教學應該是師生主動互動,或者說“兩情相悅”,那么其課堂才會精彩橫生,才算得上真正的互動。
二、創設互動情境,激活互動熱情
真實有效的互動,更依賴于學生主動參與。因此在教學中,要創設互動情境,營造互動和諧氛圍,激發學生主動參與,讓學生真心參與其中。畢竟對于學生來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只有想方設法調動學生興趣,激發他們參與,才有可能讓課堂多元互動更加真實有效。
比如同樣還是《認識年、月、日》這一內容,筆者就曾創設互動情境,營造和諧氛圍,激發學生興趣,引導他們主動參與其中。其課堂部分實錄如下:
師:課前你們對這一課都進行了預習,現在我們就自己的預習心得來進行交流分析。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張2015年的日歷,現在請你們觀察一下,老師展示的日歷與你們的日歷有什么異同?
生:老師,你的日歷和我的日歷一樣,都有12個月。
生:老師,我剛才數了一下,有31天的月份也相同,都有7個月,分別是1、3、5、7、8、10、12這幾個月。
師:有沒有其他發現呢?
生:一個月是30天的月份也相同,都是4個月,分別是4、6、9、11這幾個月。
師:不錯,你們的眼睛真毒,發現了這么多相同點。其實還有很多相同的地方,這還需要你們課后自己去查找。現在我們就來找一找它們的不同點?
生:老師,我發現你手中的日歷與我的日歷中2月份的天數不一樣。
師:那你的日歷是哪一年的?
生:2012年。
(多媒體呈現兩個日歷)
師:的確,2月份的天數不一樣。現在就來慢慢研究。
贊可夫曾經說過:“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便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與第一個教學片段相比,筆者僅僅創設了一個相對寬松的教學情境,并且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有效激發了他們的興趣。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感到心情愉悅,享受學習,而且還在真實對話中理解了內容。
三、拓展互動深度,追求互動品質
對于數學課堂來說,互動不僅僅是一種表現形式,更多的是一種思維碰撞,情感流動。這種互動只有具有實質性,才可以算是高品質的互動。這種深層次的互動,不僅可以有效激活學生思維,還能引導學生對其內容進行深層次思考,推促學生掌握問題的實質。加之課堂時間畢竟有限,因而課堂每一次互動都應該追求實質性、有深度的互動。
比如針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這一課,筆者就圍繞其問題核心引導學生展開深層互動。其課堂部分實錄如下:
師:現在誰來匯報一下關于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思考?
生:老師,我發現關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可以通過轉化進行有效解決。
師:怎樣轉化?
生:可以通過截圖的方式,把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
師:具體說說怎么做?
生:沿著平行四邊形的高進行剪裁,將剪下的三角形移到平行四邊形的另一邊,這樣就能拼成一個長方形。
生:從面積來看,這個拼成的長方形的面積與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相等的。長方形的寬就是原來平行四邊形的高,而長就是平行四邊形的底。
生:根據長方形的面積公式可以試著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
師:不錯,你的思考很有道理。那么我們現在就推來試試,把平行四邊形推成長方形,看看有什么變化?
(出示平行四邊形模型,教師動手推導)
生:老師,推動平行四邊形后,底沒有變化,但是高發生了變化。
師:現在我們再來思考一下,這個推成的長方形與原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嗎?
生:不相等。固然底沒有變化,但是長方形的寬與平行四邊形的高不一樣。
師:說得有一定道理。那么具體來說,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究竟怎么計算?
生:面積是底乘以高。
對于學生來說,根據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并沒有什么難度,有困難的是其中滲透的數學思想。為了讓學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在引導學生思考過程中,筆者巧妙植入轉化,在與學生互動過程中,通過比較讓學生思考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之間的關系,以及它們之間進行轉化后的各種量的變與不變。
總而言之,對于數學課堂來說,互動才是動力。當然關于互動的理解還有很多。這里筆者不再一一例舉,這就需要教師能夠主動參與,并在問題、教師、學生多元互動中構建真實活動、深度活動,畢竟數學課堂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只有這樣的課堂才會充滿魅力,才會彰顯活力,更顯得有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