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偉


【摘 要】今年的中考試題仍注重對雙基的考查,大部分題型來源于教材,貼近初中數學的教學實際,知識點的考查既全面,又突出重點,注重對初中數學中蘊含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學生思維能力的考查。本文著重分析了2016年數學中考試卷命題的特點,并由此帶來對教學的啟發。
【關鍵詞】中考數學;試卷命題;特點分析;啟發
一、試卷特點分析
1.回歸課本,考查考生的雙基水平。
例如,(試卷第9題)分解因式2a(b+c)-3(b+c)的結果是______。
評析:本題考查了因式分解,應用提公因式法即可解題。
2.關注生活,讓數學有教育意義。
例如,(試卷第1題)為了方便市民出行。提倡低碳交通,近幾年南京市大力發展公共自行車系統。根據規劃,全市公共自行車總量明年將達70 000輛。用科學計數法表示70 000是
A.0.7×105 B.7×104 C.7×105 D.70×103
評析:本題考查了科學記數法,科學記數法的表示形式為a×10n形式,其中1≤|a|<10,n為整數,70000=7×104。故選B。此題題目雖簡單,但它取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提倡“低碳交通”,具有教育意義。
3.注重學習過程,促進學生發展。
例如,(試卷第20題)我們在學完“平移、軸對稱、旋轉”三種圖形的變化后,可以進行進一步研究,請根據示例圖形,完成下表:
評析:本題主要考查了整個初中階段學生對平移、軸對稱、旋轉這三種圖形變化的掌握情況,注重學生在學習中數學活動經驗的積累,需要學生既要重視學習結果也要重視學習過程。
4.穩扎穩打,注重對考生基本能力的培養。
例如,(試卷第25題)圖中是拋物線形拱橋,P處有一照明燈,水面OA寬4m,從O、A兩處觀測P處,仰角分別為α,β,且tanα=,tanβ=,以O為原點,OA所在直線為x軸建立直角坐標系。
(1)求點P的坐標
(2)水面上升1m,水面寬多少(取1.41,結果精確到0.1m)?
評析:本題題目比較新穎,將三角函數和二次函數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設置應用性,信息性,實踐操作性的試題,既讓學生獲取了數學信息,又很好考查了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由中考試卷命題特點得到的教學啟發
1.以教材為中心,夯實的數學基礎。對于認真研究近年的南京中考數學試卷的老師來說,教材中定理證明、例題、習題就是中考試題的“根”,有些試題在教材中能找到原型,有些試題則是對教材例題、習題基礎上加工改編、改變條件、延伸或擴展而成的,換句話來說,教材中的定理證明、例題、習題為編制中考數學試題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因此,我們數學老師必須認真研讀教材和新課程標準,重視對基礎知識的教學,決不能眼高手低。
2.學以致用,增強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就是應用,因此我們數學老師在平時的教學、作業設計以及試卷編制時要有意識地呈現一些能夠聯系生產、生活的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實際,有教育意義的情景作為背景的數學例題或者試題,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關注生活、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建立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這樣能夠引導學生在問題解決中,體會數學與人類社會的密切關系,增進對數學本質的理解。
3.注重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數學基本能力。蘇科版教材中有“數學實驗室”這一環節,經常需要我們老師與學生一起經歷數學問題的探索過程,有的時候因為缺少數學活動的道具,有的時候因為要趕教學進度,不如多講幾個課外題的僥幸心理等原因,讓我們忽視了學習過程。這次中考第21題,如果我們不重視學生學習過程的積累,必然會導致學生的得分率會很低。以此題為載體,我們今后要讓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思維活動、經歷知識產生發展過程。做題時不能就題論題,要學會舉一反三,變換試題條件,重視一題多解的能力,研究與其他題目的聯系與區別,挖掘出其中蘊涵的數學思想方法,掌握數學本質。
4.教會思考,使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曾經聽過一個講座,給我們做講座的學者問過一個問題:我們到底要教給學生些什么? 知識、方法還是能力? 通過學習與思考,我覺得數學教學的本質應該是教會學生數學思考。那么在平常的教學中,我們需要做好以下三點:①激發思考的欲望,明確思考的目標,讓學生認識到思考的重要性;②提供適量的思考依據,也就是要讓學生如何思考,能靈活恰當的找到思考的依據;③要留有充裕的思考時間,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聽課習慣,鼓勵學生獨立思考,不能在課堂上因過分炫耀而失去思考的機會,也不能因為問題難而放棄思考。
【參考文獻】
[1]徐駿.注重基礎,穩中求新,凸顯能力[J].中學數學,2011.6
[2]李青.數學教學的本質:教會學生思考[J].《素質教育》,2012年7月總第8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