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喜娟 王偉
【關鍵詞】 農村;小學語文;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23—0052—01
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普遍沿襲“一本書、一言堂、一刀切”的傳統教學模式,這樣容易忽視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使教學方式單調,制約農村學校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以學生發展為本,構建自主的現代課堂教學模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是農村小學語文教學走出困境的有效方法。對此,筆者經過多年教學經驗,研究出培養農村小學語文自主學習能力的幾種方法,先與同仁分享。
一、創設教學情景導入,培養學習的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在濃厚的學習興趣的驅動下,才能產生強大的學習動力,促使學生更加積極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很多學生在學習之前,對知識會產生一定的學習興趣,可一旦進入課堂就慢慢變得不再感興趣,甚至覺得學習枯燥乏味。其根源是教師沒有設計好教學情景的導入部分。一個能吸引學生眼球的精彩的教學情景的引入,能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該以教材為媒介,適當引進當地文化資源并加以整合,把握新課改理念,創設引人入勝的情景導入,讓學生能夠自主探究學習。在不同的教學中用生動的語言、豐富的教材、形象的板書,能使學生受到感染,從而增強課程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探究自主學習方式,養成學習獨立性
新課改中提出的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為中心,是教育的根本目標,也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這就要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差異,要一視同仁,善待學生,創造更多適合學生個性的學習機會,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對于學習,教師應為輔,學生應為主,應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摸索規律,實現對所學知識的應用。對于學習中的難點,應先讓學生嘗試獨立完成后再去講解,在學生嘗試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點撥,并抓住學生做題時的薄弱環節。對掌握困難的題目可以加強訓練,使其熟能生巧。語文教師可以提供給學生不同的學習方法,這猶如給了學生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學生們掌握了學習方法后,才能真正找到屬于自己的主體地位,養成學習獨立性。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只有在自主探索問題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才能得到升華。因此,教學時應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出發,留給學生足夠的探索空間,讓學生通過預習、質疑等具體活動,提高自主學習方式,養成學生學習的獨立性。
三、關注自主學習過程,引導學生閱讀課文
相對來說,農村學生本身接觸的信息量少,甚至不少學校的學生不能到圖書館閱讀課外書籍,更談不上上網查閱相關的學習資料。加之本身基礎知識的儲備較少,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的閱讀能力的差異。在剛開始閱讀時,教師應加強指導,對課文中的重要內容和知識點,可以先轉化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教材,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逐步讓學生從帶著問題閱讀轉化到從閱讀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在課堂上,學生能讀懂、能理解的內容,教師可以不講,這樣不但能節約時間,仔細講解學生讀不懂的、難理解的內容,而且給了學生想象的空間。對較難掌握的理論知識,應將其轉化為可討論的問題,讓學生通過討論、發散性思維、橫向縱向聯系、多層次比較,達到正確、全面、深刻的理解。
四、養成自主學習習慣,使學生受益終身
如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積極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同時又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問題。筆者認為,要從唯物辯證法的觀點來看待這個問題,也就是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認真處理好自己的“導”與學生的“學”這一對辯證統一的矛盾,努力營造寬松愉快的教育氛圍,積極尋求開放、生動、變化的語文課堂教育模式,認真實施誘導、鼓勵、嘗試的教育策略,使學生以最佳的精神狀態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自主發展。無論是激發興趣,教給方法,總結規律,還是引導實踐,都要幫助學生凝聚自主學習的意志力,幫助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推動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自主發展,使其受益終生。
只要我們農村教師積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以適時、恰當的指導,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注意幫助學生總結學習方法,關注自主學習過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能積極推動語文教學的課堂教學改革,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從而促進學校教育的貫徹和實施。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