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強
摘 要:師德是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形成的道德觀念、情操,是教師遵循的行為規范和必備的品質,教師師德修養離不開科學的理論學習和實踐。在教學中,廣大教師要認真學習理論,勇于實踐,總結經驗,以提高教師師德。
關鍵詞:師德;理論;實踐;榜樣;楷模
教師師德是教師在從事教育教學工作中形成的道德觀念、道德情操、道德行為和道德意志,是教師從事教育工作過程中所遵循的行為規范必備品質。它體現了社會和人民對教師的期望和要求。只有教師師德高尚,學生才能“親其師,信其道”,傳道授業解惑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師德如何才能提高呢?我認為,不外乎“知”與“行”兩步,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提高師德修養的基本途徑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這是提高教師師德修養的最基本途徑。師德修養認識的提高、情感的培養,以及信念的確立、意志的鍛煉都離不開理論知識的學習和實踐的鍛煉。加強自身的理論知識學習,是教師師德修養的先決條件。正確的理性認識,是自覺行動的前提,教師師德修養也離不開實踐。時間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就從這兩方面談談如何提高教師師德。
一、認真學習理論知識
這就要求廣大教師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科學發展觀理論,從中汲取精神養料,結合當前實際情況提高認識,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遠大理想。只有透徹領會人生價值,深刻把握社會發展規律,深知人民群眾之需求,才能擺正個人和教育事業的位置,正確處理義與利、奉獻與索取的關系,才能明確自身發展的正確方向,學習教育教學理論。教育教學理論是人類長期教育實踐中概括和總結出來的。學習和掌握教育教學理論,有助于深刻地理解師德修養的必然性,提高履行師德修養的自覺性;學習優秀教師的模范事跡,在自己心中確立崇高的師德榜樣,才能升華自己的師德境界。一切優秀教師的道德實踐,都是師德規范理論在教學活動過程中的具體化,具有鮮明生動的特點。教師要向古人學習: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一定會有益于師德品質的養成。
二、勇于實踐,總結經驗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無論理論知識掌握得多么透徹,如果經不起實踐檢驗,其理論的說服力是蒼白無力的;在實踐過程中,不重視對理論知識的反思與感悟,就會走很多彎路。因此,要參加到社會實踐中,投身到具體的教育教學工作中,重視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是教師道德修養的根本途徑,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師德修養。馬克思主義認為:“人們只有在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中,才能更好地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事實證明,教師只有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才能更好地認識到自己行為的是非善惡,認識提高自身修養的重要性,從而自覺地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教師的師德師風認識再深刻,師德情感再深厚,如果不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實踐,那么師德意志就無從談起,更談不上能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教師在學習科學理論的同時,還必須投身到社會實踐中不斷錘煉自己,不斷進步,不斷升華;解剖分析自己,認真進行自我批評。教師師德修養實際上是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不斷糾正自己大腦中陳舊的錯誤的道德觀、教育觀,逐漸樹立起科學的道德觀、教育觀的過程,勇于承認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之處,時時對自己的品行進行反思,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還必須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和批評,分析別人對自己的意見和批評,才能更好地認識自己,改變自己。當今時代,教師要以新世紀的師德原則和師德規范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以教育界的模范典型優秀教師為榜樣,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
教師是學生的楷模,學習的榜樣,所以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教育是以心靈塑造心靈,以人格造就人格的神圣職業。孔子說:“其身正,毋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毋從。”教師的道德表現能夠影響一個學生的一生。作為教師,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身教重于言教。要在自己的職業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標準,這是構建我們未來民族道德素質的基礎。師德就是榜樣,當今提高師德是第一要務。因此,加強教師職業道德教育和修養,是教師職業特點的客觀要求。只有具有高標準道德修養,才能成為合格的人民教師。
※注:此論文為甘肅省武威市十二五規劃2015年度《新時期師德建設與教師精神培訓研究》課題(課題立項號:ww[2015]gh146)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