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禹堯
摘要:本文首先介紹導致“萬福生科”公司崩塌的會計問題,在此基礎上探討“萬福生科”事件對會計社會責任的影響,最后從會計社會責任性質的角度,總結“萬福生科”事件的啟示。
關鍵詞:萬福生科;會計審計問題;會計社會責任;思考
近日,非創業板IPO造假第一股“萬福生科”公司又再次進入了公眾的視野。原因是該“僵尸企業借尸還魂”,被聯想控股企業租殼。從國外能源巨擘安然(Enron)公司的轟然倒塌,世通(WorldCom)、施樂(Xerox)步其后塵,再到國內主板的銀廣夏,中小板的綠大地,財務造假事件在會計審計發展的歷程中早已屢見不鮮。2013年5月10日該公司收到的罰單也破了證監會的懲罰歷史記錄。這些財務丑聞引發了社會各界對企業社會責任的質疑,而處于輿論最中心的會計人再次陷入了信任危機。這不得不引起我們對會計社會責任的充分關注和思考。
一、導致“萬福生科”公司崩塌的會計問題
萬福生科(湖南)農業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萬福生科,于2011年9月27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萬福生科一直宣揚的是其對稻米的精深加工和高效率的“循環經濟生產模式”。2012年9月14日晚,上市僅一年的“萬福生科”收到證監會湖南監管局《立案稽查通知書》。調查表明,萬福生科涉嫌欺詐發行股票,成功上市之后,其2011年2012年的年報均涉嫌虛假記載,造假數量之多,手法之隱蔽,資金周轉鏈條之長,影響之廣,令人吃驚。
根據“萬福生科”2011年度年報,萬福生科2012《關于重要信息披露的補充和年中報更正的公告》以及新聞媒體披露的資料,“萬福生科”的主要會計問題可以歸為四大類:一是設置多套賬本。二是虛增原材料、預付賬款、在建工程,高估資產。三是虛構交易,虛增收入,粉飾利潤。四是調整現金流量列報位置,隱瞞重大事項。
由此,總結萬福生科的造假方法,即先通過在建工程、預付賬款等資產科目的增加,套取募集資金或拆借所得資金,再將套取出來的資金用來虛假購買公司的產品,虛增營業收入的同時,也將這些資金合理化為公司的自有資金。利用這些自有資金,萬福生科又能夠以采購的名義將款項支付給虛擬的“上游經紀人”賬戶,再以銷售的名義從這些賬戶中支付給銷售收入賬戶,再次虛增營業收入。像滾雪球一樣,萬福生科利用這些資金在各個賬戶之間流轉,實現了高額的營業收入和利潤,公告表明,2012年1月至6月,公司虛增營業收入1.88億元、虛增營業成本1.46億元、虛增營業利潤共計4023.16萬元。對業績進行修正后,萬福生科2012年上半年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為8217萬元、-1368萬元,同比大幅下降64.61%和143.87%。
二、“萬福生科”事件對會計社會責任的影響
審視任何上市公司的造假案件,我們都會發現其與上市公司會計社會責任的缺失有關。會計社會責任按不同的標準,有多種分類方法。按責任主體的不同,可分為內部會計主體的責任和外部會計主體的責任;按責任的性質不同,可分為經濟責任、法律責任、社會責任、文化責任。本文擬將“萬福生科”會計社會責任的缺失按責任性質的不同劃分。
一是經濟責任的缺失。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會計的經濟責任,顧名思義就是會計工作應該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效益。這是會計社會責任中最基礎的責任。“萬福生科”肆意歪曲了經濟責任的內涵,利用不恰當的會計處理方法甚至不惜舞弊,從而虛增企業經濟效益。事實上,企業應當正確的利用會計的核算監督職能,用科學的管理方法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二是法律責任的缺失。會計的法律責任,就是要求會計人員熟悉并遵守與會計相關的法律法規。其中包括會計法、注冊會計師法、稅法、證券法、公司法、票據法等。“法律是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任何組織個人都不得違法。“萬福生科”設置多套賬,會計信息不真實,違反會計法;涉嫌造假上市,違反證券法;提供虛假材料,報告存在重大遺漏,違反公司法。由此可見,該公司法律意識極其淡薄。
三是社會責任的缺失。此處會計的社會責任是狹義的會計社會責任,包括企業會計對外客觀真實的披露信息的責任,還包括促進社會目標實現的責任。比如向利益相關者披露企業真實的信息,員工福利的分配,保護環境,公益慈善等。“萬福生科”隱瞞重大事項,沒有履行最基本的披露信息的責任;在公司工作的員工更是顏面掃地,企業虧損,更不用提及其他社會福利的責任了。
四是文化責任的缺失。會計是文化的產物。良好的文化氛圍,可以培育、引導、約束會計的行為。會計的文化責任就是要建設好會計文化。而會計文化又包括正確的會計價值觀,良好的會計職業道德。著名會計學家A·C·利特爾頓認為:“會計的一個道義義務是產生盡可能排除欺騙的數字和報告”。反觀“萬福生科”,會計人用虛假的數字、報告欺騙廣大投資者,公然違背誠信原則,違反職業道德,給會計文化帶來了負面影響。
三、“萬福生科”事件對正確履行會計社會責任的啟示
毫無疑問,“萬福生科”事件將成為財務舞弊和審計失敗的經典案例而載入史冊。從社會責任性質的角度看,這個事件給予我們的教訓是深刻的,同時也給我們許多啟示。
啟示一:完善會計制度,壓縮財務造假空間
為了符合“十三五”規劃財稅改革的目標。我國必須加快會計改革的步伐,進一步完善會計準則及相關會計制度,堵住漏洞,這是確保會計信息質量的前提條件。但同時也應避免“只重形式不顧實質”的現象發生,在“規則導向”和“原則導向”中尋求平衡。進一步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和透明度,規范會計信息披露。
啟示二:明確法律責任,加大處罰力度
對上市公司會計造假的治理,一定要加大處罰力度,必須對造假單位及責任人進行經濟處罰或刑事處罰,使造假者付出的代價遠遠大于其得到的收益。雖然我國證監會給“萬福生科”開出了“史上最嚴厲罰單”,但相比其他國家法律,我國相關法律顯然“溫和”得多。“萬福生科”在2014年12月12日已經復牌,并且出現連續6個漲停,這不得不令人深思。
啟示三:在企業履行其經濟責任的基礎上規范企業社會責任的披露
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前提是它實現了自身經濟的生存、發展。“萬福生科”舞弊原因之一就是來自上市的預期壓力。上市成功后,好看的財務數據會推動企業股票價格上漲。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出于自身的利益可能有逃避社會責任的心理。所以,有關部門應該利用“胡蘿卜加大棒”原理,鼓勵企業進行社會責任的披露,而對不披露甚至損害社會利益的企業,監管部門應該進行規范和處罰。
啟示四:在注重制度建設的同時加強從業人員職業道德建設
外在自覺靠法律確定最低標準,而內在自覺則需要職業道德加以熏陶。不管是主動為之,還是迫于無奈,萬福生科的所有財務人員都參與了造假行動,而各中介機構的人員也未能盡責審核,最終造就了創業板造假的第一股。這背后是會計、審計、保薦代理人、律師的集體失職,也是從業人員職業道德的缺失。《會計人員職業道德規范》明確了會計人的行為準則。因此,加強從業人員職業道德建設,提高執業人員專業勝任能力,是從文化角度履行會計社會責任的必要舉措。
參考文獻:
[1]吳泵.會計的社會責任若干問題研究[D].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6,4.
[2]許爽.萬福生科財務造假案引發的會計誠信思考[D].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13,3.
[3]朱登盈.我國上市公司財務造假問題研究[D].北京: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4,5.
[4]蔣瑜希.企業會計社會責任研究[D].江蘇:南京財經大學,2013,1:12.
[5]王開田,胡曉明. 中國會計國際化與國際會計中國化的文化思考[J].會計研究,2006,7:72-76.
[6]葛家澍,黃世忠.安然事件的反思——對安然公司會計審計問題的剖析[J].會計研究,2002,2:3-11.
[7]張萍.論會計責任[J].財會通訊,2012(10):14-16.
(作者單位:南京財經大學會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