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晨陽
摘 要: 以微視頻為知識載體和學習形式的翻轉課堂實現了教育的信息化和學習的個性化,提高了教學效率,優勢毋庸置疑。但其在硬件設施、應用能力、學習方式等方面出現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本文對此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 翻轉課堂 教學改革 存在問題 解決對策
問題一:學生使用智能終端受到限制。微視頻已成為翻轉課堂的“標配”,學生課下觀看微視頻,預先了解學習內容,這就要求學生擁有以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為代表的智能終端。但目前絕大多數學校都不允許學生使用手機,視之如網吧一樣的洪水猛獸。網上報道某校禁止學生帶手機,違者一律沒收并在全體大會上當眾摔毀,贏得家長和社會的一片叫好。試想,在此種思潮占主流的情形下,如何讓學生觀看微視頻,進而實現課堂的翻轉呢?另外,在沒有網絡覆蓋、缺少智能設備的偏遠、貧困地區,學生如何觀看微視頻是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
對策:教育部門要重視和加強學校的信息技術建設,教師和家長要與時俱進,更新觀念。對于今天的學生而言,手機、電腦、網絡是他們必然要接觸的設備和必須掌握的技能。堵不如疏,沒必要也不可能將他們隔絕在真空中,加強引導,合理使用,防止沉溺即可。上海閔行中學實現校園無線網全覆蓋,允許學生使用手機,但通過技術手段設置“堤壩”:學生手機必須經過注冊和授權,只能在規定時間內使用,只能上校園網而不是隨心所欲地上互聯網,上網痕跡將被記錄。國內翻轉課堂的先行者重慶聚奎中學與廠家合作,為實驗班師生配備專用的平板電腦,價格低、功能全,循環使用,有力地推動翻轉課堂的開展,他們的做法值得借鑒。
問題二:教師制作微視頻的能力有待提高。制作微視頻對教師的能力要求很高:視頻的拍攝錄制,音畫的同步配合,后期的剪輯加工,線上的交流評測……無不需要教師具備較高的信息技術素養和動手操作能力,更需要付出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微視頻作為近幾年才興起的舶來品,一線教師很少受到專門的培訓,尚未掌握相應的技能,這就不可避免地在“實施要求”和“實際能力”之間存在脫節。同時,一線教師工作任務繁重,要做好日常的教學和管理尚需加班加點,想讓他們再抽出時間和精力加工制作微視頻,確實力有不逮。
對策:教師要充分認識到翻轉課堂在提高教學效率、實現自主學習方面的意義和作用,加強學習。同時要明白:微視頻制作方法很多,有簡有繁,有易有難。可以從自身能力和學生實際出發,因地取材,一部智能手機,一張白紙,一支筆,一展臺燈也可以制作出針對性強、簡單實用的微視頻,網上有很多這樣的素材可供我們借鑒學習。教育部門要多舉辦微視頻制作的培訓與比賽,為老師們創造學習的條件和機會。要加強評價引導,認識到服務教學、服務學生是使用微視頻的最終目的,避免走入以往課件制作中盲目追求高標準、超豪華的誤區,這特別需要引起注意。
問題三:部分學科不宜實施翻轉課堂。從目前看,翻轉課堂更適用于數理化等學科,例如對一些陳述性知識的講解和對一些實驗的模擬。這些知識具有清晰明確的目標界定和具體規范的操作流程,對教學任務的完成情況便于量化評測,而對于語文、英語等文史學科則未必適用。例如語文,并沒有太多的陳述性知識需要講授,更多的是在課堂上“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通過對學生的啟發和引導,實現對文字材料的個性化理解,師生間必不可少的思想碰撞、情感共鳴很難通過“翻轉”實現。同時,語文學科以“能力”和“素養”為主的教學目標,主要通過個性化的語言進行表達,難以進行量化考評,與翻轉課堂的實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適應。
對策:決定課堂是否精彩的關鍵永遠是教師,而不是技術。教師要開闊視野,注重“翻轉”的外延。媒體和技術參與教學的方式很多,借助微視頻實施翻轉課堂僅是其中之一,沒有必要將其功能神化,模式窄化。合理、適度地使用即可,不必將其擴大到各個學科、各個環節,人為地貼“翻轉”的標簽。盲目地把別人的玫瑰移栽到自己的花盆里,可能會水土不服。翻轉課堂的創始者喬納森·伯格曼和亞倫·薩姆斯就指出,如果教學內容不適合通過視頻的方式進行,就不要為實施“翻轉課堂”而使用視頻。仍以上述為例,語文其實是最離不開信息的,報刊、電視、網絡上都有涉及語文的內容,通過網絡觀看影片、進行互動、展示作品、搜集資源等活動,都應成為廣義“翻轉課堂”的一部分。
問題四:學生不適應自主學習的方式。在傳統課堂中,學生只需認真聽講,跟上老師的思路即可,即使是啟發式教學,也是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的。翻轉課堂所采取的方式是“先學后教”,學生在家里觀看微視頻進行自主學習。對于習慣有老師在身邊的學生來說,一下子讓他們自主決定學習進度,獨立完成學習任務,可能會有些不適應:或三心二意,或無從下手,或效率低下,這些都不利于翻轉課堂的實施。
對策:教師可以把需要自主學習的目標、內容和方法,以學習任務單的形式呈現給學生,提高學習的實效性。在學習任務單中,應該明確學習的主題和欲實現的目標,提出學習方法的建議,精心創設情境,把教學重難點或其他知識轉化為問題提出來,以問題導向和任務驅動的形式幫助學生實現自主學習。切忌舊瓶裝新酒,以微視頻的形式繼續進行知識的灌輸。此外,學習任務單還應該包括學習測評、問題檔案和學后反思,使學生在自主學習后能即時評測學習效果,發現自己存在的問題,進行反思修正,使翻轉課堂的效果最大優化。
“翻轉課堂”順應了教育信息化的趨勢和社會對教育改革的訴求,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以教師為中心和班級集體授課的傳統教學模式,實現了個性化和高效率的學習,同時對學校的設施建設、教師的信息素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應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充分發揮其優勢,認真解決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使翻轉課堂更好地為學生的發展服務。
參考文獻:
[1]童志斌,李珊珊.關于語文學科“翻轉課堂”的冷思考[J].課程教學研究,2015.5.
[2]張躍國,張渝江.透視“翻轉課堂”[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