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虹
摘 要: 語文課堂不僅是語言文字的課堂,更要給予學生探索的機會,使語文學習真正走進兒童的心靈深處,激發孩子們的創新意識,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 表演 語文素質 創新意識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許多課文有很強的故事性和形象性。小學生天真活潑好動,具有很強的想象力和表現欲,因此表演環節深受孩子們的歡迎。
一、想象“補白”,點燃興趣
要使孩子主動學習,愿意學習,喚起孩子強烈的求知欲是提高教學實效性的關鍵。低年級的孩子,由于年齡特點,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較短、關注的點較散,而課堂表演以其醒目、直觀、生動、形象的特點,促使孩子主動參與課堂,進而提高孩子參與表演和學習的熱情。而這種熱情直接促使孩子喜愛文本,培養學習語文的興趣。
如教《春筍》一文時,朗讀課文后,我們讓學生一齊表演春雷過后的春筍:“它們沖破泥土,掀翻石塊,一個一個從地里冒出來。”學生從座位上根據課文用力地往外鉆,用手掀開擋在頭頂的東西,演出許多春筍陸陸續續從地面冒出來的景象。“一節,一節,又一節。向上,向上,再向上。”孩子們就會半蹲著,再站起來一些,最后完全站立。
通過表演讀豐富課堂,激發學生探求文本的興趣,在表演中興趣盎然地體會小春筍沖破泥土后的興奮,以及它的每個動作各自有什么不同。這種群體表演往往可以調動學生的熱烈情緒,對調控課堂氣氛起到重要作用。
二、創新表演,攻破難點
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之一。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正確地理解字、詞、句,并能靈活運用字、詞、句既是教學的重點,又是教學的難點,而課堂表演恰恰就是幫助學生理解字、詞、句的妙方。
如《狐假虎威》中,課文里有4個四字詞語“神氣活現”“搖頭擺尾”“東張西望”“半信半疑”是表演該段的重難點,這幾個詞語并不是簡單的動作就能表演出效果來的,還要結合語言、神態,這正是這幾個詞語的精髓所在。表演好了這幾個詞語,對文章的理解是大有好處的。
師:這一段中有四個詞語特別難表演,我們先一起來讀一讀。
生:“神氣活現”“搖頭擺尾”“東張西望”“半信半疑”。
師:誰來演一演?其他的小朋友做小評委,看看他們演的誰,演得像不像。
生:東看看西瞧瞧,邊走路邊露出疑惑的表情,偶爾皺皺眉頭。
生:他表演的是老虎“東張西望”“半信半疑”,因為他做了東張西望的動作,東看看西瞧瞧。他在走路的時候還皺眉頭,好像在思考著什么。
師:那大家覺得,這只老虎在思考著什么呢?
生:它在思考:狐貍說的是不是真的。
生:它在思考:到底狐貍說自己是百獸之王的事情是不是真的,難道我已經被狐貍取代了嗎?
生:它在思考:小動物們今天的表現很反常,見到狐貍都跑了,可能真的很害怕狐貍。
師:是的呀,大家想象很豐富,如果能把老虎的心理活動變成語言,輕聲地說出來給觀眾聽,那表演得就更富有趣味性了。另外兩個詞語誰來演?
三、靈動課堂,提升素養
在平時教學中,小組合作表演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孩子們在合作的過程中是十分享受的。合作表演能使學生準確體悟人物特點,展示人物形象,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促進自我表現力的提高,促進語言的發展。
如《狐假虎威》第二課時第一幕中,我聆聽了一個小組合作排演的過程:(生1:旁白;生2:老虎;生3:狐貍;生4:組長/導演)
生1:在茂密的森林里,有只老虎正在尋找食物。一只狐貍從老虎身邊竄過。老虎撲過去,把狐貍逮住了。
生4:你讀完尋找食物之后要停頓一會兒,這里老虎可以想象著加點臺詞,做點動作,比如:餓死了,餓死了,找了半天,連只老鼠都沒見到。可以用爪子撓撓頭,表現得很煩躁。
生1:在茂密的森林里,有只老虎正在尋找食物。
生2:餓死了,餓死了,找了半天,連只老鼠都沒見到。(邊說邊用爪子撓撓頭)。
生4:你要表現得很煩躁,眉頭要皺一皺。
生1:一只狐貍從老虎身邊竄過。老虎撲過去,把狐貍逮住了。
生3:(看到老虎嚇一跳,飛快地從老虎身邊竄過)
生2:(猛得撲過去,一把抓住狐貍)哈哈,抓了只狐貍,可以飽餐一頓了。
生1:狡猾的狐貍眼珠子骨碌一轉,扯著嗓子問老虎。
生3:(眼珠子骨碌一轉)你敢吃我?
生4:聲音可以尖一點,你是扯著嗓子在問的。
生2:我覺得這里可以加點想象:完蛋了,被老虎抓住了,我可不想被它吃了啊。而且生3不用那么害怕,害怕是一瞬間的,因為眼珠子骨碌一轉的時候就已經想到辦法了。我可是百獸之王!為什么不敢?(一愣,摸摸頭,仿佛在思考著什么)
生3:(補白)哈哈,你是百獸之王?笑死我了,就你這小樣還敢說自己是百獸之王?
生4:這里加的挺合適的,你的表情還要再得意一些,加上這個動作,演得逼真一些,才能讓老虎相信。
生3:老天爺派我來管你們百獸,你吃了我,就是違抗了老天爺的命令。我看你有多大的膽子!(手指著老虎的鼻子,頤指氣使的樣子)
生2:我不是百獸之王?狐貍才是?(慢慢松開了爪子)狐貍會不會是騙我的呀?
生3:(輕聲說)老虎上當了(搖了搖尾巴)你別不相信,我現在帶你到百獸面前走一趟,讓你看看我的威風。
生4:你搖完尾巴要把臉對向觀眾,不要把背面對著觀眾。
一節課下來,通過課堂表演,學生對于課文的內容已經理解得差不多。改變過去只讀文本的模式,使課文靈動起來。他們通過課本劇的表演,超越語文課堂的局限性,展開想象的翅膀,運用創造性思維學習,更深入地了解課文。
在長期教學實踐中看出,課堂表演能激發和調控著以情感需要為基礎的一切心理、生理因素。把認識與創造,對美的追求與體驗,開發學生潛力,有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姚飛鴻.巧用情境,讓語文課堂妙趣橫生.學子月刊,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