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玲
摘 要: 本文結合2013人教版的功能話題,對相關的教材內容進行剖析,針對英語教學中對民族文化的融入和存在的問題進行闡述,以卓尼節日文化和傳統習俗為例,探討如何將卓尼縣獨有的飲食文化、生態文化、節日文化、服飾文化和傳統習俗融入與教材內容相關的英語課堂教學中,如何將民族文化與西方文化資源整合并運用到實際課堂教學中。
關鍵詞: 初中英語教學 卓尼節日文化 傳統習俗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不斷摸索將英文知識和藏區文化交融的教學方法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激發學習興趣,是筆者對人教版的英語課本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分析后得出的民族地區的初中英語教學的有效方法。
一、英語知識與技能的傳授注重傳承民族文化
針對卓尼地區民族文化背景,研究學生對本民族文化了解的心理傾向,除進行教育大綱中規定的英語知識的教學外,還將民族文化融入課程中,為學生提供系統學習民族文化的機會,掌握民族文化與英語學習的基本知識的融合與技能的運用。以人教版九年級第二單元Unit 2“ I think that moocakes are dilicious”例,在本單元的教學設計中,可以將第一課時的熱身環節融入藏區的主要重大節日,用圖片教學法導入,讓學生發現漢族、藏族和西方節日的不同和相同點。以甘南藏族自治州為例,一年中最大的節日有藏歷新年,體現藏族節日文化的特色,吃糌粑,手抓羊肉,酥油和糖,厥麻一起做的米飯和酥油炒面被稱為吉祥飯,喝的是自己種植的青稞釀成的青稞酒,還有酥油燈用來供奉神靈。人們見面互相祝福“扎西德勒”,不管白天還是晚上,身著各式藏袍的男女在草地上載歌載舞,跳起歡快的鍋莊舞。從七月一日至七月三十日為雪頓節,時值三大寺夏季法會之期,由于需供養參加夏季法會的僧眾以酸奶為主,并演出藏戲,故有“雪頓”之名。“雪”即藏語里的“酸奶”,“頓”為觀會之意;藏歷八月的豐收節,藏語稱“望果”,意為巡游田地。為慶祝豐收,當地藏民們除盡情歌舞外,還舉行賽歌、賽馬、賽牛、射箭、抱石和摔跤等活動,尤其以卓尼縣的申藏鄉每年的賽馬比賽是非常熱鬧的。正月十五,卓尼縣禪定寺的曬佛節。在這一天,信仰佛教的藏族同胞成千上萬的來到禪定寺,寺里的僧人在吉祥的時辰抬出佛像多為釋迦佛、三世佛等在太陽光的照射下,彩色佛像相映生輝。身著紫紅色袈裟的喇嘛,口念佛經,在佛像前頂禮膜拜。無數男女信徒,整裝敬禮,觀瞻佛容,場面宏偉壯觀。
通過讓學生在長時間的學習里,結合民族節日中濃厚氛圍和習俗,將對本民族風俗習慣、生活方式、宗教心眼、思維方式、價值觀等很好地融入英語學習中,在英語表達上找到高度的民族認同感,感受到全球化和現代化進程中,民族文化的亮點在外來文化的沖擊下屹立不倒的原因,在心理上找到民族文化的歸屬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二、在跨文化的適應能力上提升學生的認同感
在學習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Unit4“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時,根據教材話題,用英語表達如何與同學、朋友、家人、友好相處。這一單元的英語學習結合卓尼縣是個多民族地區,有藏、漢、土、回等十多個民族雜居,但以藏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聚居縣,各民族間的文化生活習俗不同,難免在日常生活中有這樣或那樣的矛盾,但各民族千百年來能和睦相處世代友好,有著博大的胸襟和諧的文化氛圍,更何況教材中涉及的同學、朋友、家人呢?用這樣的實例更貼近生活更有教育意義。這是一種培養學生跨文化適應能力的教學理念,在學習中將真實的場景和感受搬到課堂中,讓學生在練習中表達個人的文化態度、思維方式、民族意識、文化摩擦、人機關系等,提高英語交流能力,更加深入地理解民族傳統的生活文化、人生禮儀、傳統習俗、家庭關系、宗教信仰,使得卓尼地區藏族民族文化資源被開發和利用,成為英語課程的外在資源[1]。
三、將民族文化與學校課程相結合
多種多樣的民族內容整合進初中英語課程,實現了多元文化教育課程在實際意義上的變革,民族文化的融入沒有改變課程的基本結構、目標和特征,但是將少數民族的內容增加到課程中,讓學生多民族文化的視角和觀點學習英語,學會思考,掌握技巧,從淺層次的知識學習過渡到較高層次的主流文化與民族文化的對比模式,最終實現課程與文化的完美整合。例如通過組織學生到家庭或者社會場所參觀的方式,運用活教材打破課堂與教科書的束縛,讓學生在接觸社會中受到豐富多彩的民族傳統文化、民族原生態風情等的教育。還可以組織學生矩形主題活動,設定民族文化主題的英語情景教學活動,突出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通過課題選擇、制訂計劃、實施計劃等階段,教師充當指導者,學生自己查閱書籍、制作課件,現場演講等,完成主題任務。例如我們曾經在英語課堂上舉辦“民族特色飲食”活動,要求學生了解本民族特色飲食,并闡述飲食的歷史、特點、特色等,還加入多媒體課件展示等,生動活潑地演繹民族文化探究的經過。
四、結語
少數民族地區的英語教學工作,學生大部分為少數民族,在英語學習中遇到的民族文化與西方文化的碰撞會比非民族地區的學生多,在英語學習中融入民族文化意識,才能讓民族文化與英語課程整合之路走得更遠更長。
參考文獻:
[1]陶婭.如何在英語教學中融入中國文化[J].未來英才,2014,(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