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瀅
摘要:基礎會計這門課程在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會計專業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是最主要的必修基礎課。基礎會計課程中系統地講述了會計學基本原理、方法及技能,可以為學生后期相關課程的學習奠定良好的理論基礎。然而,這門課程中很多概念都很抽象,所以很多學生感覺理解困難,再加上課程內容的系統性很強,所以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學習的興趣,進而影響學生的學習質量。鑒于此,本文結合以往的實踐教學經驗,分析了應用型本科院校基礎會計課程教學興趣培養的有關內容,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基礎會計 課程教學 興趣培養
一、進行專業介紹,激發學生對專業的美好憧憬
在基礎會計課程的第一節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能急于介紹課程內容,應該先給學生講述生活中涉及會計內容的事件,讓學生能輕松地感受到會計在人們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為學生分析目前會計專業的就業情況,主要是內資、外資及會計事務所等職業概況,讓學生明確就業前景,以此激發其對專業的美好憧憬,進而培養學習興趣。此外,還可以給學生介紹有關證書及職稱,讓學生了解從事會計工作應有的技能和素質,提前做好職業規劃,這樣就能讓學生在學習中明確目標。研究發現,如果學習內容和生活貼近,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就會更高,在產生新奇、聯系實際的過程中激發學習會計的興趣。
二、利用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興趣
傳統教學中使用的是黑板加粉筆,教師授課中只是一味地講授課本內容,很少展示憑證、報表等,這樣就使學生感覺枯燥無味,進而沒有學習的興趣,因而整體教學效果不佳。心理學研究表明,人腦對信息的接收信息90%以上源于眼睛,說明看比聽更重要。所以在教學中可以使用多媒體技術,比如在講述原始憑證時,教師可提前將發票、支票、庫單及費用報銷單等掃入電腦,然后用多媒體展示,以此提升學生的感性認識,看到這些學生就可能會主動思考這些原始憑證的作用、內容等,以此提升學習的興趣。再比如講述報表時,可以提前將報表的填寫及填寫流程制成課件,用多媒體進行演示,一邊講解一邊示范,讓枯燥理論知識變得聲情并茂。這樣就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實現的預期教學目標。多媒體能把難理解課本內容轉換成文本、圖形及聲音等結合的有趣形式,使那些抽象概念變得生動形象,以此打破傳統教學中的壓抑氛圍,使課堂氣氛更加和諧有趣,無形中就提升了教學效果。
三、使用角色扮演法,讓學生在比賽中獲得樂趣
在課程中使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以企業實際情況為背景,將學生分組,不同的小組擔任不同的角色,同時進行比賽。在比賽的過程中學生必然會動腦思考問題,這樣就能循序漸進地學到課本內容。讓學生動手操作,慢慢領會課本知識,在操作中把課本內容印在腦海中,情況允許時還可以讓學生體會出納、會計核算及主管等崗位間的業務關系。在使用角色扮演法時一定要合理地設置比賽內容,比如讓學生親手做憑證及報表等,這樣學生就能感受到成功的歡樂。有教育學家曾經這樣說過:激發學習興趣的最好方式是讓學生感受成功的歡樂。可見這樣的設計是很有必要的。《會計法》規定,會計內控制度不能由一人全部承擔,所以在角色扮演比賽中,還應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以此在比賽中獲取樂趣。
四、靈活點撥,化難為易
正如上文所講到的,課程內容只有貼合實際才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因而教師要善于挖掘教學中的生活情景,使基礎會計這門課程中的會計知識更加貼近生活,這樣就能讓學生在學習中體會到會計的學習趣味和意義,激發學習的動力。對那些理解難度比較大、很抽象的概念,應該結合實際情況舉簡單的例子進行說明,這樣會比多次講述課本中的理論內容更有效。比如在講述借貸記賬法的應用時,可以把學生分成多個小組,如資金籌備組、生產準備組、產品銷售組及財務成果組,每個小組承擔不同的職務。在這個過程中,不同的職務人員的業務要怎樣編會計分錄,怎樣登記賬憑證,學生必然會思考這樣的問題。通過這樣的形式就能把抽象的概念解釋清楚,同時還能讓學生感覺很有趣。
總而言之,培養學生對基礎會計這門課程的學習興趣具有重要的意義,不僅能提升基礎會計這門課程的教學質量,還能為后續相關課程的學習奠定良好的理論基礎,為此教師應該結合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學實際,從專業介紹、改善教學方式等方面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以此保證學生能有效地掌握會計基礎知識,最終更好地完成其他相關課程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