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劍平 劉艷秋
摘要:目的 探析氟哌噻噸美利曲辛片對上腹痛綜合征的療效和安全性。方法 選擇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90例上腹痛綜合征患者作為此次探討分析的對象,并按隨機分配的方法將其分為甲、乙兩個小組,每組各有患者45例。乙組患者給予雷貝拉唑鈉腸溶藥進行治療,甲組患者則采用氟哌噻噸美利曲辛片進行治療,比較兩組的治療有效率及癥狀改善情況。結果 經治療后,甲組臨床癥狀評分的下降幅度與乙組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甲組的總有效率(91.11%)明顯高于乙組(71.11%),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上腹痛綜合征患者采用氟哌噻噸美利曲辛片進行治療,可顯著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安全性好,建議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氟哌噻噸美利曲辛片;上腹痛綜合征;治療;安全性
上腹痛綜合征的病因繁多,發病機制也較為復雜,過度用腦、睡眠不足、工作緊張、飲食不當、精神刺激等都有可能誘發該病的發作[1]。其中,心理因素對該疾病有著很大的影響,多數患者常伴有焦慮、過激、抑郁、煩躁等精神異常的癥狀,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本文中采用氟哌噻噸美利曲辛片對上腹痛綜合征進行治療,獲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現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于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90例上腹痛綜合患者做為此次研究分析的對象,將入選的患者隨機分為兩個小組,即甲組(45例)與乙組(45例)。甲組中有男患者22例,女患者23例,年齡為25~45歲,平均年齡為(35.01±1.02)歲,病程為7~10個月,平均病程為(8.52±0.14)個月;乙組中有男患者21例,女患者24例,年齡為26~46歲,平均年齡為(35.81±1.23)歲,病程為8~11個月,平均病程為(8.91±0.17)個月。所有患者均出現上腹灼燒感、上腹痛及持續性早飽等癥狀,給予患者相關的檢查后均已排除器質性、代謝性及系統性疾病等,患者無剖腹史,無酗酒及濫用藥物史,且上腹痛癥狀存在至少6個月以上,近3個月癥狀符合以上標準。根據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年齡、性別、病程)進行分析比較,發現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乙組患者給予雷貝拉唑鈉腸溶(生產企業:江蘇豪森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20330)進行治療,劑量為2片/次,1次/d,晨服,以10 d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3個療程。甲組患者給予氟哌噻噸美利曲辛片(生產企業:丹麥靈北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80175)進行治療,劑量為1片/次,2次/d,分早晨、中午服用,以10 d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3個療程。
1.3評估治療 走訪并記錄患者用藥后,上腹灼燒感、上腹痛等癥狀的改善情況,按患者癥狀輕重以及發作頻率分別給予計分,癥狀輕重評分標準:若患者無上腹灼燒及疼痛感,則為0分;若癥狀較輕,患者需提醒方能回憶起有癥狀存在,則為1分;若癥狀經常發生,患者也清楚的記得癥狀存在,但平時的工作與生活均未受到影響,則為2分;若癥狀持續出現,嚴重困擾著患者的工作及正常活動,需借助藥物治療與休息才能緩解,則為3分。按患者癥狀發作頻率計分:若癥狀每天發生,則為3分;若癥狀每周發生,則為2分;若癥狀每月發生,則為1分;若無癥狀發生,則為0分。
1.4療效判斷 總癥狀積分下降幅度≥75%,則為顯效;總積分下降幅度在50%~75%之間;則為有效;總積分下降幅度<25%,則為無效。(顯效+有效)/例數×100%=總有效率。
1.5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以(x±s)表示計量資料,使用t檢驗,使用χ2檢驗計數資料,若P<0.05則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癥狀輕重及發生頻率總評分比較 治療前,甲組患者上腹灼燒感、上腹痛等臨床癥狀及發生頻率總評分與乙組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甲組患者上腹灼燒感、上腹痛等臨床癥狀及發生頻率總評分與乙組比較,發現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的總有效率比較 治療后,甲組的總有效率為91.11%,乙組的總有效率為71.11%,兩組比較,甲組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乙組,且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上腹痛綜合征與內源性疼痛調節系統的改變有密切的關系,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功能性疾病[2]。大部分患者常感覺到上腹部有灼燒感且伴有間歇性腹痛,疼痛程度多為中度以上,與慢性胰腺炎、腫瘤等器質性疾病相似,卻又不像膽囊痛或食管性疼痛,在生理學內,其病理主要與內臟高敏感性,運動功能調節紊亂、胃酸分泌過多、精神心理因素等有關[3]。有研究發現在促胃腸動力藥物以及外質子泵抑制劑等藥物的基礎上添加抗抑郁焦慮類藥物,可顯著提高其臨床療效。
氟哌噻噸美利曲辛片又稱為黛力新,是由美利曲辛的鹽酸美利曲辛與氟哌噻噸的二鹽酸氟哌噻噸所合成的復方制劑[4],有抗興奮及穩定情緒等特性,其中,氟哌噻噸是一種噻噸類神經阻滯劑,可使突觸間隙中多巴胺的含量增加,促進多巴胺的釋放與合成,發揮抗抑郁和抗焦慮的作用[5];本研究顯示,治療后,甲組患者采用氟哌噻噸美利曲辛片進行治療,其總有效率為91.11%,乙組患者采用雷貝拉唑鈉腸溶進行治療,其總有效率為71.11%,甲組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乙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甲組患者的癥狀積分(3.57±1.43分)明顯低于乙組(6.56±3.71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上腹痛綜合征運用采用氟哌噻噸美利曲辛片進行治療,可有效提高其治療效果,且安全性好,有臨床應用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王燁,崔佳賓,趙明翀,等.爽舒寶、瑞健聯合氟哌噻噸美利曲辛治療腸易激綜合征的臨床觀察 [J].黑龍江醫藥科學,2015,6(15):124-127.
[2]王艷芳,李芳霞,王海燕,等.采用氟哌噻噸美利曲辛片與心理疏導聯合治療上腹痛綜合征60例.中國新藥與臨床雜志,2014,11(32):863-865.
[3]賴潔瑩,郝麗萍.抗焦慮、抑郁藥物氟哌噻噸美利曲辛片用于治療餐飽食后不適綜合征與上腹痛綜合征的臨床療效[J].臨床消化病雜志,2014,22(05):282-284.
[4]杜宗漢,陳福敏,陳龍,等.氟哌噻噸美利曲辛片治療難治性胃食管反流的臨床療效[J].胃腸病學和干冰雪雜志,2014,22(01):57-59.
[5]梁偉民,王啟儀,張曉光,等.對功能性腸胃疾病患者精神心理因素與胃功能的關系進行研究分析[J].實用醫學雜志,2014,25(09):1435-1437.
編輯/蔡睿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