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丹丹++鄒麗麗
中圖分類號:F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5812(2016)21-0053-04
摘要:文章從影響內部控制質量的人為因素出發,以2011—2013年創業板上市公司為樣本,研究董事長特征、兩職合一對內部控制質量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董事長年齡與內部控制質量呈現倒U型結構,董事長是否擁有中央和地方政府背景以及薪酬水平與內部控制質量顯著相關,董事長性別、是否兼任總經理對內部控制質量的影響并不顯著,這對于如何從人為因素出發提高企業內部控制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董事長特征 兩職合一 內部控制
一、引言
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對公司制企業的經營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業為了保持自身競爭力,將內部控制置于愈發重要的地位。良好的內部控制可以彌補管理漏洞,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可靠保證。在發展過程中,科學評價內部控制質量、合理地應用相關影響因素顯得至關重要。目前,研究內部控制的相關文獻日益增多,然而多數學者對內部控制的研究側重于硬性因素,對于諸如高管人員風險意識、經營理念等軟因素的考慮相對較少。其實,在內部控制管理過程中,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是十分重要的,董事長作為公司的法人代表,地位、影響最大,面臨復雜情況時,其往往會在個人特征的驅動下根據經驗作出決策,因此,內部控制的失效與董事長特征密切相關。董事會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存在最主要是為了緩解代理問題,董事會的領導結構——董事長與總經理是否兩職合一與內部控制質量也存在著關系。創業板上市企業的日常運作規范不同于一般中小型企業,有其自身的特點,在會計信息質量披露等方面也更為嚴格。從人為因素出發,公司董事長的特征對內部控制質量會造成什么樣的影響?董事長同時兼任總經理又會發生何種變化?基于此,本文以創業板上市公司2011—2013年為研究對象,實證研究董事長特征、兩職合一與內部控制三者之間的關系,為企業管理實踐提供一定借鑒。
二、文獻綜述
自美國頒布SOX法案以來,內部控制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當前,學術上對內部控制的研究主要從影響因素和經濟后果展開,其中對內部控制影響因素的研究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公司經營特征。Doyle(2007)研究發現存在規模小、出現業務繁雜、財務狀況差等特征的上市公司,其內部控制一般具有缺陷。鄭石橋(2009)將企業發展階段分為投資建設期、穩定發展期、過渡時期和逐漸衰落期四個階段,研究結果表明不同階段的企業由于工作重點、經營方式不同,其經營風險也會不同,因此,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對不同的內部控制要素有可能產生不同的需求,并進一步影響內部控制結構。張穎、鄭洪濤(2010)通過問卷調查的方法,實證分析我國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影響因素,結果顯示:企業的財務狀況、資產規模、管理層的誠信和道德價值觀以及企業文化是影響內部控制經營目標有效性水平的重要因素。二是公司治理結構。相關研究主要從規范和實證研究兩個方面展開。規范研究方面:程新生(2004)、李連華(2005)認為公司治理與內部控制相互影響,它們是相互包含的關系,設置適當的治理結構,有助于實現治理和控制目標。李維安等(2013)從戰略管理觀的關系框架和理論分析出發,提出內部控制包括治理結構控制、管理層控制和作業層控制三個維度,并以董事會為控制主體,對公司治理風險進行管控,實現整體的目標和效率,促進企業經濟發展。關于實證研究方面,主要是從董事會對內部控制有效性影響展開。Forbes(2005)發現,管理者決策判斷的偏差會隨著年齡在不斷的減少 。李維安、孫文(2007)實證結果表明優化董事會內部結構、增加董事會人員持股比例或薪酬,有助于提高公司業績。張繼德等(2013)采用李克特量表法,通過問卷調查方式分析影響內部控制的關鍵因素,結果顯示組織結構、資金、信息技術等均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產生影響。
董事長特征的研究,基于高階管理理論,集中分析年齡、教育、任期等影響因素。Roberts、Rosenberg(2006)研究表明,由于管理者年齡所帶來的經營決策風格亦會強化董事長對內部風險的控制。陳傳明、孫俊華(2008),Bhagat、Bolton、Subramanian (2010)從企業高管人員的學歷、教育背景、職務背景出發,探討高管人員的背景特征與企業多元化的關系。張兆國等(2011)研究發現,管理者包括財務總監在內,其任期都會對會計的穩健性產生影響。關于高管薪酬水平的研究,陳曉紅(2007)發現中小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與公司成長性正相關。
綜上發現,目前內部控制的相關研究日益增多,大體以經濟后果和影響因素進行分析討論,其中關于內部控制質量影響因素的研究較少,評價內部控制質量的方式也不盡相同,多數學者側重于內部控制的硬性因素研究,缺乏對于高管人員特征、價值觀念等軟因素的考慮。且對于董事長特征的研究,多數集中在對企業績效、成長性的影響,鮮少探討與內部控制質量的關系研究。
三、理論分析和研究假設
高階管理理論是由Hambrick在1984年提出的,它的核心思想認為高管的個人特征包括價值觀、個性和閱歷等規定著企業經營環境的分析傾向,同時也決定企業戰略的選擇。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規定董事會對本單位內部控制的建立、健全以及有效實施負責,董事長在公司所處的特殊地位,決定了其在內部控制質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年齡對于高管人員的觀念和意識都具有重要作用,不同年齡的高管人員,其管理能力以及戰略選擇都會有所不同。有研究表明,年長的高管人員由于社會閱歷等方面相對較豐富,因此經營管理能力也會增強,這有助于提高內部控制水平。同時,不同年齡的高管人員對待風險的態度也存在較大差異,年輕的管理者思維活躍,創新意識較強,更愿意進行風險投資,而年長的高管人員考慮問題更加全面,風險意識更強,因此在內部控制實施的過程中,更容易選擇較為嚴格的風險管理措施,最終促進內部控制質量提高。因此,提出假設1:
H1: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董事長的年齡與公司內部控制質量呈正相關。
如今,越來越多的女性進入公司高層決策機構——董事會。心理學研究表明,在工作態度、決策方式方面,相對男性董事,女性表現出更高的優越性,態度勤勉負責且決策謹慎理智。在風險規避方面,女性董事長不易于過度自信,愿意選擇保守的建議和想法,促使其重視風險管理,該風險偏好亦促使公司人員風險管理方面更加重視,從而提高內部控制質量。因此,提出假設2:
H2: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女性董事長與內部控制質量呈正相關。
當前,在市場經濟體制中,理論上,政府的“過度介入”應逐漸退出,但Cull和xu(2005)指出,在我國轉軌的大前提下,政府對非國有企業侵害并沒有得到明顯改善,尋求政府“援助之手”成為合理邏輯。擁有中央和地方政府背景的高管人員了解政府的政策動向,熟悉政府運作,與政府官員溝通較為有效,為企業提供了便利,企業更愿意進行投資,有可能忽視風險管理,最終導致內部控制質量下降。因此,提出假設3:
H3:在其他條件不變情況下,擁有中央和地方政府背景的董事長與內部控制質量呈負相關。
要想調動管理人員的積極性,必然要給予有效的激勵方式,方式越有效,管理人員的勝任能力越強,其內部控制效果可能越好。當前,我國上市公司主要采用年薪和股權激勵作為高管人員的薪酬制度,針對董事長薪酬研究的,文獻相對較少,側重于CEO薪酬的研究。張川、沈紅波(2009)研究發現,高的薪酬水平可提高董事長對內部控制質量的重視程度,同時,內部控制質量的提高促進公司業績上升,從而產生相應的薪酬激勵。因此,提出假設4:
H4: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董事長薪酬水平與內部控制質量呈正相關。
董事長作為董事會的核心成員,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具有重要影響。Hoitsh(2009)、雷輝(2014)等研究發現董事會特征與內部控制質量緊密相關,而從董事會獨立性這一特征來看,董事長和總經理兩職合一的領導結構不利于董事監督職能的發揮,因此,本文認為董事長與總經理兩職合一不利于內部控制質量的提高,提出假設5:
H5: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董事長和總經理兩職合一與內部控制質量呈負相關。
四、研究設計
(一)樣本選擇和數據來源
本文的研究樣本為我國創業板上市公司,研究區間為2011—2013年,并依據以下標準對本文的原始樣本進行了篩選:(1)刪除ST類公司;(2)剔除金融類上市公司;(3)剔除研究區間樣本數據缺失的公司。最終得到樣本數據901個。另外,我們通過上市公司年報和巨潮網等途徑手工收集董事長個人特征的數據。衡量內部控制質量的數據采用深圳市迪博企業風險管理技術有限公司建立的企業內部控制質量評價指數,其他數據來自于國泰安數據庫。
(二)模型選取與變量定義
1.變量定義。
(1)因變量。在模型中,關于因變量內部控制(contr),本文主要采用深圳市迪博企業風險管理技術有限公司建立的企業內部控制質量評價指數,并將該企業的內部控制質量評價指數取對數。
(2)自變量。本文的董事長特征以年齡、性別和是否具有中央和地方政府背景以及薪酬來衡量。①年齡(age):報告期內公司董事長的年齡。②性別(sex)。董事長的性別作為虛擬變量,其中,男性取1,女性取0。③董事長政府背景(govern)。若董事長有中央和地方政府背景,則govern取1,反之,govern取0。④對于董事長薪酬(pay)。采用的是董事長在報告期內獲取的薪酬總額,并對薪酬總額取自然對數。⑤兩職合一(IP)。若公司董事長與總經理兩職合一,則IP取1,否則取0。
(3)控制變量。有關控制變量,本文在參考Doyle(2007)、張先益(2010)、池國華(2014)等研究結論的基礎上,選取控制變量,包括成長機會、公司規模、資產負債率、盈利能力。具體變量定義見表1。
五、實證結果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
本文對涉及到的主要變量進行了描述性統計分析,結果見表2。我們發現:contr平均值是4.98,說明我國創業板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質量不高,contr的標準差是2.994,說明在內部控制信息質量方面,各個公司的差距較大。上市公司董事長的平均年齡在49.624歲,其中最大值77歲,最小值31歲,說明新興的創業板上市公司,董事長年齡跨度相對較大。在董事長性別方面,發現上市公司董事長仍以男性為主,女性董事長所占比例甚少。 在董事長是否擁有中央和地方政府背景方面,平均數僅為0.032。董事長的薪酬(pay)平均數為12.945,最大值16.784.最小值10.900,說明創業板上市公司董事長薪酬相差相對較小,該結論由標準差也可看出,標準差值僅為0.607。 董事長與總經理兩職合一(IP)的平均數為0.127,標準差為0.333。
(二)變量相關性分析
為了檢驗本文各個變量之間是否存在多重共線性問題,我們對各個變量進行了皮爾遜(pearson)雙尾檢驗,檢驗結果如表3所示。我們發現,各個變量間相關系數的絕對值均小于0.5,說明變量之間不存在多重共線性問題。
(三)實證結果分析
假設1—5,我們分別以董事長年齡(age)、性別(sex)、政府背景(govern)、薪酬(pay)、兩職合一(IP)作為自變量進行回歸檢驗。具體結果見下頁表4。根據假設1的回歸結果發現,董事長年齡對內部控制質量的影響并不顯著,考慮到年齡的特殊性,我們在此基礎上引入了年齡的平方項,結果表明董事長年齡及其平方項對內部控制質量的影響分別在5%水平下顯著,且平方項的系數為負數,這表明董事長年齡對內部控制質量的影響呈現一個倒U型,即隨著董事長年齡的增長,有助于公司內部控制質量水平的提高,但超過閾值之后,內部控制質量的水平反而在下降。可能原因是董事長年齡在增長,經驗等各方面不斷豐富,有助于內部控制質量水平提高,但當董事長接近快離職時,有可能更傾向于風險投資,導致內控質量水平降低,假設1沒有得到支持。假設2的回歸結果顯示,董事長性別對內部控制質量的影響并不顯著,原假設2沒有得到支持。假設3的回歸結果表明,董事長政府背景(govern)在5%水平下顯著,說明擁有中央和地方政府背景的董事長和內部控制質量呈負相關,假設3得到支持。假設4的回歸結果顯示,董事長薪酬(pay)在5%水平下顯著,說明董事長薪酬與內部控制質量呈正相關,即董事長薪酬越高,內部控制水平越好,回歸結果支持了假設4。假設5的回歸結果顯示,董事長與總經理兩職合一對內部控制質量影響并不顯著,原假設5沒有得到支持。
(四)多重共線性檢驗
為確保結果的穩定性,本文對回歸模型進行多重共線性檢驗。檢驗模型的方差膨脹因子,結果顯示各個變量的方差膨脹因子取值在1.02—1.26,遠小于10,說明變量之間不存在多重共線性問題。
(五)穩健性檢驗
為檢驗論文的可靠性,本文做了如下穩健性檢驗:變換回歸方法,以內部控制評價指數的中位數為界,將內部控制分為兩組,當內部控制評價指數高于其中位時,則取1,否則取0;采用probit進行回歸。以上的穩健性檢測得到的結果與本文基本一致。
六、結論
內部控制是當前企業一項重要的制度建設行為,本文以2011—2013年創業板上市公司為樣本,采用深證迪博風險公司提供的內控評價指數作為因變量,深入探討董事長的年齡、性別、是否擁有政府背景、薪酬水平以及與總經理是否兩職合一對內部控制質量的影響,研究結果發現:董事長年齡與內部控質量呈倒U型結構,擁有中央和地方政府背景的董事長與內部控制顯著負相關,而董事長的薪酬水平與內部控制顯著正相關。另外,研究結果也表明,董事長的性別與是否與總經理兩職合一、與內部控制質量并不顯著。本文的研究證明了企業高管人員的經營理念、風險意識以及價值觀等對內部控制具有重要的影響,因此,在內部控制實施過程中,應當重視發揮軟因素的作用,著眼于高管人員自身特點,為內部控制的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同時這也為上市公司管理人員的選聘樹立了新的標準。X
參考文獻:
[1]Doyle J T,Ge W,McVay S.Accruals quality and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7,82(5):1141-1170.
[2]鄭石橋,徐國強,鄧柯,王建軍.內部控制結構類型、影響因素及效果研究[J].審計研究,2009,(01):81-86.
[3]張穎,鄭洪濤.我國企業內部控制有效性及其影響因素的調查與分析[J].審計研究,2010,(01):75-81.
[4]程新生.公司治理、內部控制、組織結構互動關系研究[J].會計研究,2004,(04):14-18.
[5]李連華.公司治理結構與內部控制的鏈接與互動[J].會計研究,2005,(02):64-69.
[6]李維安,孫文.董事會治理對公司績效累計效應的實證研究——基于中國上市公司的數據[J].中國工業經濟,2007,(12):77-84.
[7]Forbes D P.Are some entrepreneurs more overconfident than others? [J].Journal of Business Wntuang,2005,20(5):623-640.
[8]張繼德,紀佃波,孫永波.企業內部控制有效性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J].管理世界,2013,(08):179-180.
[9]Roberts S B,RoseabeI g I.Nutrition and aging:changes in the regulation of energy metabolism with aging[J].Physiological reviews,2006,86(02):651-667.
[10]陳傳明,孫俊華.企業家人口背景特征與多元化戰略選擇——基于中國上市公司面板數據的實證研究[J].管理世界,2008,(05):124-133.
[11]Bhagat S,Bolton BJ,Subramanian A.CEO education,CEO turnover and firm performance[M].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10.
[12]張兆國,劉永麗,談多嬌.管理者背景特征與會計穩健性——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 會計研究,2011,(07):11-18.
[13]陳曉紅,佘堅,鄒湘娟.中小上市公司成長性評價方法比較研究[J].科研管理,2006,(01):145-151.
[14]Cull,xu.The Effect of Experience on Entrepreneurial Optimism and Uncertainty[J].Economica,2005,73(290):169-192.
[15]張川,沈紅波,高新梓.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審計師評價與企業績效[J].審計研究,2009,(06):79-86.
[16]Hoitash U,R Hoitash,J Bedard.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A Comparison of regulatory regimes[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9, 84(3):839-867.
[17]雷輝,劉嬋妮.董事會特征對內部控制質量的影響——基于我國A股上市公司面板數據研究[J]. 系統工程,2014,(09):11-18.
[18]張先治,戴文濤.公司治理結構對內部控制影響程度的實證分析[J].財經問題研究,2010,(07):89-95.
[19]鄧芳,張曉陽.基于公司治理的內部控制框架構建[J].商業會計,2010,(7).
[20]池國華,楊金,鄒威.高管背景特征對內部控制質量的影響研究——來自中國A股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會計研究,2014,(11):6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