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邗江中學(集團)北區校維揚中學 蔡如銀
小組合作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一隅
江蘇省邗江中學(集團)北區校維揚中學 蔡如銀
早在17世紀,捷克教育學家夸美紐斯(J.A.ComeniuS)在他的思想意識中就已經初步構造出了合作學習的觀點。他在著作中強調,學生不僅可以從教師的教學中取得知識,還可以從其他學生身上獲取知識。合作學習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美國斯萊文教授認為:“合作學習就是指學生在小組學習活動中,根據他們整個小組所取得的成績獲得獎勵或認同的一種課堂教學技術?!惫P者從去年開始對初中數學教學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現將相關體會做一隅回顧。
去年筆者任教初一數學兩個平行班級的教學,嘗試著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授課。由于之前一直采用傳統的教師教、學生學的模式,故而一開始對小組合作學習還不是特別適應,甚至有所抵觸,擔心如果采用小組合作學習,學生會不會不適應,甚至產生影響課堂教學的不良現象。但是經過一學期的實踐,筆者發現小組合作學習無論對教師還是對學生來說,都是一種有益的教學方式?,F以初一第一學期的有理數的加法與減法第一課時的教學為例做一些簡單介紹,供同行參考。
課前準備分為教師和學生兩部分。采用小組合作學習后,教師的課前準備工作比以前的傳統教學方式要多許多。首先,導學案的編制要適合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不能像過去一樣“先例題再練習”這么簡單地編寫,一定要在例題前設置問題探究,探究的內容要簡單并具體,能夠便于學生進行討論并產生相應的觀點。其次,教師還要對學生討論過程中產生的問題有預見性。因為學生的思維是發散的,所以教師在課前一定要盡可能多地預見學生可能要提出的問題。最后,教師還要提前分好小組,分小組的時候不能把所有優異學生分一組,后進生分一組,這樣會導致小組間的差距很大,課堂呈現一邊倒的局面,小組間的競爭意識就蕩然無存了,同時還會導致兩極分化的出現。學生的課前準備工作同樣重要。學生在上課前一定要先提前做好課前預習工作,帶著問題去預習,這樣才能在問題探究時更好地、更充分地進行討論。
眾所周知,課中是一節課的重要階段,上好課的關鍵在于課堂中師生的表現。課中,教師應適時將課前準備好的一些問題拋給學生討論。學生討論時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這樣學生才有可能從問題中總結出一些規律和性質。同時應該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見解,讓學生在合作討論中自己發現本節課的重難點,進而去解決。例如在上初一第一學期的有理數的加法與減法第一課時,筆者先在課前介紹了足球比賽中凈勝球的概念,然后根據幾場比賽凈勝球的情況得到有理數加法的算式,接著筆者就開始讓學生小組內合作學習,討論現實生活中是否有其他的例子同樣能夠利用有理數的加法算式。經過近五分鐘的討論后,各個小組爭先恐后地舉手發言,有說電梯升降的,有說剪刀石頭布的,還有的說兩軍交戰的……筆者就順著這個思路讓學生進一步討論總結出有理數的加法法則。例題階段,筆者同樣進行了小組合作學習:先讓四個小組選派代表上黑板板演,板演結束后讓另外四個小組的代表到講臺上對4位同學的板演“成果”進行點評和詳細的講解。最后的鞏固練習階段,筆者采用的是學生自己先寫出答案,然后小組內進行相互檢查,把疑難問題先在小組內進行解決,如果有小組內解決不了的,再讓其他小組幫助解決(這個筆者稱之為“求助外援”)。課堂的最后,筆者先讓學生小組內合作討論今天所學內容,然后選擇代表面對全班“展示”他們小組的總結,如果有不到位的,再讓其他小組進行補充。
上完初一第一學期的有理數的加法與減法第一課時后,筆者對本節課進行了反思,發現采用小組合作的授課方式后,教師的課堂效率提高了很多,教師課上講得少了,學生講得多了,師生之間的互動也多了很多,學生用筆重復練習的少了,學生之間的討論多了。但是采用這種授課方式也有一些前提:第一,筆者所在學校學生分班采取的是平行分班,沒有強化班、普通班之分。第二,要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授課方式,課前教師需要進行大量的準備工作,小組討論的內容深度要符合初中學生的心智發展情況,小組討論的時機要提前準備好,對于小組討論可能出現的問題教師更要有一定的預見性。第三,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授課方式時,課中教師思維一定要足夠活躍,因為以學生講為主,那怎樣帶動學生向當天所要學的方向走,怎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就很重要。對數學術語的掌握、時間的掌握以及課堂氛圍的掌握教師一定要得當,否則課堂就會變成“菜市場”,呈現一片混亂的場面了。第四,對于小組的分組同樣非常重要,小組分組一定要均衡,這種均衡主要體現在學習成績的均衡和性格方面的均衡,讓小組間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合作。
當然,在進行第一次的小組合作學習的授課方式后,筆者也發現了一些不足。比如說,小組討論環節時,學生是坐著討論的,但是筆者在第二次上同樣課時,發現讓學生站在一起討論能夠更加激發學生的交流欲望,讓學生更主動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和見解。其次,經過讓學生在自己的座位上講解題目和讓他們站在講臺上講解題目對比發現,站在講臺上講解題目的學生能夠更加用心、更加詳細地去給同學們講題,因為講臺對他們來說比座位神圣得多,所以他們的重視程度也大得多。
以上就是筆者根據自身經歷得到的一些反思,僅供各位同行教師朋友們參考,但是可以預見的是,小組合作學習必將是“生本教育”的奠基石,為以后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模式提供了一個思路。
[1]鄭金洲.新課程課堂教學探索系列:合作學習[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2]王坦.合作學習:一種值得借鑒的教學理論[J].普教研究,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