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杰+吳加恩
摘 要 大學生創業是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高職院校肩負著培養社會急需的技術技能型人才的使命,創業教育是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是就業教育和職業規劃的有機組成部分,本文基于對淮安高職院校應屆畢業生的調查,深入分析了高職大學生創業的阻礙因素,進而提出有效的激勵措施。
關鍵詞 高職院校 創業意愿 激勵因素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11.082
Abstract Entrepreneurship is a hot topic of social concer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er training technical talents needed social missio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an integral part of employment education and occupation planning, the investigation of Huaian Vocational College Graduates Based on the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obstacle factor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the venture, then put forward the effective incentive measures.
Key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incentive factors
意愿是人們為達到某個特定的目標而付出的努力程度的衡量指標。某個人的意愿是否強烈,會直接體現為他實施某種具體行為的可能性的大小。創業意愿是表征一個人所擁有的創業傾向強弱的衡量指標。大學生創業意愿,指的是影響大學生從事創業實踐活動動力的意識傾向。大學生創業意愿的強弱受到的影響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因素,也有自身因素。
為了能夠深入地探討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業的激勵因素,從而能夠有針對性地開展相關的激勵措施,本文在對淮安高教園區3所高職院校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的基礎上,開展了相關的研究。
1 研究動機
就業是全社會關注的民生工程,就業狀況直接體現了經濟社會的發展狀況,在新的歷史時期,創業是新形式的就業,也是就業的更高層次,鼓勵大學生創業是緩解社會就業壓力,維護社會安定團結的重要舉措。教育部要求各級各類高校應建立起彈性學制,要允許高等學校在校生開展休學創業,各高等學校應全面推進學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大學生創業成了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話題。
然而,從現實情況來看,當前大學生的創業率和成功率都很低,這較低的創業率與很高的創業呼聲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反差。這就促使我們必須潛心研究當前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業的意愿到底是怎樣的;深入研究大學生創業意愿激發過程中起阻礙作用和激勵作用的因素有哪些;剖析原因、尋找對策,探索激發大學生創業熱情的有效的激勵措施,從而能夠提高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的針對性,更有效地激發大學生的創業行為。
2 調研過程
本次調查研究的時間安排在5月份的中下旬,選擇此時調查的原因在于,因為每年的六月份是畢業季,而五月份是應屆畢業生結束畢業頂崗實習,進入畢業論文答辯階段,高職大學生在經過前期頂崗實習經歷后,對于工作的內涵會有更深的理解與感悟,在即將取得畢業資格正式開始職業生涯之際,會再一次地深入思考自己的未來發展方向問題,一部分同學的創業意愿此時更容易凸顯。調查的地點選擇在淮安高教園區內,主要是因為高教園區集中了不同類別的各類高校的學生5萬余人,人員相對集中,專業門類多樣,代表性強。
調查問卷從兩個維度設計問題,維度一是學生基本情況,有8個方面因子,包含年齡、性別、父母職業、專業學科、成長環境、是否獨生、創業教育、創業競賽;維度二為學生創業意愿,有4個方面的調查因子,包含主觀追求、環境因素、客觀要素、意愿強度。其中主觀追求方面通過五個測試元素測量,包括自我挑戰、成就追求、社會認可、財富積累、社會貢獻;環境因素方面通過三個測試元素測量,包括知識技能、氛圍環境、政策環境。調查的學科門類覆蓋理工、經管、人文、藝術等。分析方法采用SPSS19.0分析平臺進行分析。
整個調查共發放問卷980份,收回問卷892份,剔除不規范的問卷后,實際的有效問卷為886份,問卷的有效率為90.40% 。從收回的調查統計樣本來看,學生的來源情況:城市學生占比僅為23.95%,農村學生占比為76.05%;性別比例:男生占44.86%,女生占55.14% 。結果分析表明:樣本的平均創業意愿得分較低,僅為21.7分,大多數學生處在0-25分的無創業意愿或弱創業意愿部分,只有3.9%的學生處在75-100分的高創業意愿。創業相關度結果顯示:環境因素與創業意愿關聯度最高,客觀要素的關聯度次之,主觀追求與創業意愿的關聯度最小。
3 意愿激勵
調查過程表明,在校大學生創業意愿不夠強烈有其必然的根源,其中有相當多的學生對創業的認識比較膚淺,對創業的政策、規定則知之甚少。問及在校學習期間參加過什么樣的創業訓練項目時,很多學生都表示,在學校都或多或少地參加了一些訓練項目,但是這些項目都是仿真性的,與走出校園實際創業還是有不同的。這充分反映了他們在自信心方面存在著明顯的不足。為了有效地實施創業意愿的激勵,需要根據調查情況首先梳理出阻礙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業的基本因素。
(1)創業政策知之甚少。為解決當前大學生的就業難題,各地出臺了許多與創業相關的政策規定。國務院出臺過《關于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工作指導意見》。教育部等六部委開展了“高校畢業生就業推進行動”,組織實施了“創業引領計劃”。推出過《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證》、以及稅費減免等一系列政策。然而,大學生對這些創業扶持政策知曉率不高,政策扶持力度明顯不足,受益率明顯較低。優惠政策落實不好。其原因就是:政策宣傳不到位、落實過程打折扣。
(2)資金籌措困難較多。創業過程是高風險、高難度的過程。大學生創辦企業,要面臨著工商、稅務、保險、融資、市場等多方面的問題。如果創業扶持政策體系不夠完善的話,那么涉世不深的大學生在創業問題上面臨的困難就會很多,經驗的欠缺、資本的不足都將使他們難獲成功。當前,盡管各級政府在資金支持方面都做了不少努力,然而不難發現,這些實施的扶持政策一般都是單項性政策,扶持的力度明顯不足。在調查中我們發現: 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困難很多都是資金問題。麥可思調查報告也顯示,資金獲取困難是大學生創業道路上的一道坎兒。
(3)創業技術有所欠缺。創業技術不是某一單項技術,而是綜合利用專業知識、專業技能運用創業技巧實施創業活動的技術綜合,通過調查發現,近七成的大學生認為,大學生創業的軟肋是信息和知識、技能等技術層面的內容,希望學校能更多地開設實用的創業課程,教會學生捕捉商業機會、撰寫商業計劃書和學會企業經營等方面的相關技術。而目前高職院校大學生選擇實施的創業項目大多科技含量不高,專業關聯度低,而且很多都是涉及服務行業,主要依靠的是營銷手段,這類項目在行業競爭中大學生并不占有優勢,所以成功率得不到保障。
(4)創業文化理解不透。大學生創業意愿的不夠強烈在一定意義上來說跟當前的創業文化環境有關,因為環境是創業意愿的孕育土壤,事實上創業文化不夠濃郁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創業價值觀在大學中缺乏相應的熏陶,這種現狀就要求大學教育階段對創業文化環境要加以營造,對學生的創業價值觀進行重樹。調查發現,有 78%的大學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創業的概念,往往將創業當作一種糊口的工作;只有 4.9%的大學生才是考慮到事業的發展層面,追求創造價值。 因此,大學生的創業是缺少文化底蘊的。
此外,家庭背景以及家庭氛圍對大學生的創業意愿的影響也是不可忽視的。調查顯示,近9成的受訪者都表示會或多或少地受到家庭因素的影響。這種影響既可能影響到個人的創業素質;也可能影響到創業道路的選定。調查得知,在有創業意向的大學生中,家庭完全支持的支持率僅為1成左右。其根源在于很多家庭對創業成功觀的認同度是比較低的。
針對高職大學生創業過程中存在眾多的阻礙因素狀況,要實施科學有效的激勵,必須要有針對性地克服各種消極因素、調動積極因素,有的放矢,方能見效。針對政策了解不多、家人支持不夠的問題,要通過大角度、多維度的創業政策宣傳來加以促進,在宣傳的過程中,還要采取合適的方式方法。對于創業技術的不足和創業文化的不清,要通過學校專業化、系統化的創業教育過程實施來加以改進,實施的過程,要從師資建設、教學改革、硬件建設等方面加以體現。資金的不足,則要通過政府政策機會的捕捉、特別是技術技巧的運用來加以抵充,只要運用得當完全可以彌補在校大學生的這一短板。在此,重點探討一下創業政策的宣傳和創業教育的實施方面的內容。
(1)加大創業政策宣傳。經過學校的創業教育,多數的高職大學生對創業有了一定的認識,并且在主觀上持肯定和可接受的態度,然而鑒于大學生政策知曉率低的現實情況。我們要通過各種媒介,廣泛宣傳出臺的各種創業優惠政策,包括:稅收減免、工商優惠、貼息貸款、免收規費等;宣傳大學生特別是高職院校大學生中的創業成功的典型案例;宣傳在逆境中成長、曲折中前行的優秀創業人物事跡等。用實實在在的優惠政策去吸引學生,用身邊的事例去啟發學生,用榜樣的力量召喚他們,借以觸發他們創新創業的神經。
(2)加大創業教育投入。創業教育是需要進行實踐訓練的,實踐訓練則要有相應的硬軟件條件作為支撐。這就要求學校加大投入,在政策上、資金上、精力上等諸多方面,要主動對接和積極創造機會,讓學生多參加創業實踐和創業競賽,要通過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來增強學生的創業知識、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等,學校還可通過學分獎勵或評獎評優方面的激勵政策來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創新創業活動。同時還要更多地開展創業培訓,為有創業意愿的學生免費提供相關培訓和服務支持,條件允許時要在校內建立創業園區,為大學生創業培植土壤等。
(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訓練有素的師資隊伍是良好教學質量的堅強保證,創業類課程教學因具有時代性強、方法靈活、經驗因素較多等特征,所以目前高職院校一般都不具備成熟的師資隊伍,事實上,很多院校創業類課程的教師都是以輔導員兼任居多,輔導員的特點是專業化程度不高,他們通常也不具備職業指導和創業指導相應的職業資格,創業實踐有所欠缺,因此,師資隊伍建設就成為創業教育教學實施過程中的軟肋。故而我們必須做到:①加大師資培訓力度,定期派遣教師參加相關職業資格培訓;②拓寬師資的范疇,跨專業組建師資隊伍,邀請行業專家兼做師資,吸收有創業經驗和創業熱情高的家長聘為師資,構建專兼結合、滾動更新的教師團隊,增強創業教育的實效性;③組建專門機構,聯系專業,整合資源,積極指導學生參加職業生涯規劃和學生創業大賽,以增強自身的實踐指導能力。
(4)加強課堂教學改革。課堂教學改革的著力點在教材建設,要組織編寫適合高職學生特點的教材,教材的內容應該覆蓋創業內涵、創業文化、創業知識、創業技能等各個方面的內容,還要大量列舉學生成功創業的實例,以及一些初次創業失敗后仍堅持不懈最終取得成功的實例,讓學生既能夠樹立信心,又能夠提高抗挫能力,堅定信心義無反顧地開展創業活動。此外在教學環節上也要進行合理設計,加強實踐指導,形式多樣地開展創業知識教學。
4 結論與建議
高職學生所接受的教育、技能等方面的學習和訓練以及自身的經驗經歷等,對其創業意愿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家庭的創業經歷和學校開展的創業教育對創業意愿的影響也很顯著。而學校的創業教育則會對大學生提升創業興趣,熟悉創業政策、強化創業知識起到不可低估的推動作用。
在倡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今天,高職院校大學生群體是一支不可小覷的生力軍,有效激發他們的創業熱情意義重大,不過在對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業意愿的激發過程要注意針對學生的現狀,客觀分析學生身上存在的制約因素,在此基礎上有的放矢地實施相應的激勵政策,才能取得實實在在的激勵效果。
本文系江蘇省教育廳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業意愿的激勵因素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2015SJD713)
參考文獻
[1] 張陽.創業環境對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業意向的影響因素研究[J].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4.
[2] 吳啟運、張紅.創業環境對大學生創業傾向影響的實證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8.11.
[3] 唐仁生等.大學生創業意愿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J].淮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2.
[4] 王穎.大學生創業意愿調查及影響因素研究[J].惠州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4.
[5] 陳丹,王文科.大學生創業意向影響因素研究[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6):113-119.
[6] 麥可思研究院.2015 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R].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