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百色市財經職業技術學校為例,提出職業院校應挖掘本地紅色資源,建設校園紅色旅游文化長廊;凝聚紅色旅游文化力量,構建有效課堂;利用紅色旅游資源,開展研學活動;實現資源共享整合,推進實踐教學,從而推進德育工作全面開展。
【關鍵詞】本地紅色資源 職業院校 德育工作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11B-0029-02
近年來,我國職業教育事業快速發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持和智力貢獻。但是,中職學校生源困難,素質不斷下降,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較差,“厭學”情緒嚴重,學校教育教學管理難度日漸增大。如何進一步加強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十分緊迫的重要課題。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指出:“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用好紅色旅游資源,使之成為弘揚培育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重要課堂。”百色是鄧小平戰斗過的地方,百色起義紀念館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色旅游已成為革命傳統教育的好課堂。用好這一豐富的教育資源,推進校園紅色旅游文化建設,弘揚百色精神,開展豐富多彩教育活動,陶冶道德情操,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思想教育,對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試以百色市財經職業技術學校(以下簡稱“百色財校”)為例,提出利用本地紅色資源優勢,推進職業院校德育工作開展的四條路徑。
一、突出百色特點,挖掘紅色資源,建設校園紅色旅游文化長廊
文化是社會發展的動力,是文明進步的標志。百色紅色旅游文化,不僅歷史悠久,特點突出,而且資源豐富,內含深厚。建設校園紅色旅游文化,挖掘百色豐富的資源,展示百色紅色旅游文化風采,能讓學生了解歷史,把握現實,展現未來。百色財校校園文化建設,應充分發揮教師學生的創造力和才藝,抓住百色“紅”這個特點,開設校園文化長廊,融粵東會館、百色起義紀念館、百色起義烈士紀念碑園、百色起義英雄雕塑園、鄧小平手跡碑林、紅軍碼頭、紅軍村等紅色風光景點為一體,向人們展現歷史風貌、紅城特色,形成完整的百色市紅色旅游景點和全國著名紅色景點文化長廊,創建有特色的校園環境,滲透德育內涵,促使學生在與紅色旅游文化的親密接觸中,催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感情,傳承優秀中華傳統美德,培養和塑造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為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良好保證。
二、弘揚百色精神,凝聚紅色旅游文化力量,構建有效課堂
1929 年鄧小平在百色市發動了百色起義,創立了右江、左江革命根據地,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百色起義精神的精髓和本質,就是百折不撓、奉獻拼搏、團結務實、爭先創新。這是一種不畏艱苦、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是一種顧全大局、勇于奉獻的奮斗精神,也是一種求真務實、勇創一流的奮發精神。筆者所在的課題組收集資料,歸類研究,匯編成冊,形成一本校本教材——《紅色贊歌》。這本教材充滿本土氣息,獨具特色,內容豐富,每一處革命遺跡、每一篇游記、每一首(篇)詩詞散文都是鮮活的教學資源,都折射和反映著革命先輩崇高理想、堅定信念、愛國情操的光芒。百色財校依據校本教材,采用“黨課進課堂”“紅色旅游文學欣賞”等思想教育方式,采用視頻、圖像、音樂等形式組織教學,氣氛相當熱烈。整個教學過程充滿了創新魅力,形式新穎,受到了師生的歡迎。大家在輕松傾聽的過程中,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促進了自己的發展。同時,學校組織學生到百色起義紀念館等實地進行“紅色之旅語文綜合實踐課”的教學活動。通過實地教學,使用任務導向設計教學活動,從中滲透愛國主義、職業道德教育,有力地促進了德育的內涵發展。
三、利用紅色旅游資源,開展研學活動,在潛移默化中進行德育教育
百色起義革命先輩在極為艱險惡劣的條件下,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與敵人浴血奮戰,不畏艱險,前仆后繼,勇于奉獻,不惜獻出生命,譜寫了一曲曲慷慨豪邁的正氣之歌。粵東會館、百色起義紀念碑、百色起義公園、平果三層崗、田東百谷紅軍村等形成了“鄧小平足跡之旅”。充分利用這些紅色資源,開展研學旅行活動,有助于讓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并把胸懷時代的理想信念具體落實到學習中去,認真學習,掌握技能,熟練本領。課題組配合學校,組織了“永遠跟黨走”“鄧小平足跡之旅”“紀念長征勝利 80 周年拉練”等研學活動,讓教職工和學生走出校園,走一段紅軍路,過一座紅軍橋,聽一個紅軍故事,真切感受革命先輩浴血奮戰、取得勝利的歷史過程,從而教育學生像革命先輩那樣,百折不撓,永不放棄,堅持理想信念不動搖。課題組還結合旅行體會,開展紅色主題活動。通過“紅色經典誦讀比賽”“愛心捐獻”等活動,讓學生學會奉獻,樂于助人,拼搏競技,服務社會,為國爭光。通過“準軍事化管理”“建設和諧校園”“文明禮儀”等活動,要求宿舍內務整潔統一,做操隊伍整齊劃一,待人接物彬彬有禮,讓學生感受統一的力量,人人文明和諧能創造優異成績。通過“技能競賽”“爭當新人”等活動,營造爭當先進的氛圍,讓師生在創新活動中感受新生事物的氣息,不斷開拓進取,探求新的發展思路。通過參與和體驗這些寓教于樂的德育活動,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思想道德教育。
四、實現資源共享整合,推進實踐教學,推動德育工作全面開展
為了促進成員之間的互助交流,課題組堅持一月一次的全體業務學習交流會議。課題組成員充分利用這個平臺,將自己原創或收集到的相關課程資源、教學資源(如課件、教學設計、案例等)、研究體會通過發言讓大家共享并向自己所在的院校推廣,讓任課教師有選擇地整合利用于自己的教學實際中,不僅為課題研究豐富了資料,也推動了德育工作的開展。學校分別與多家企業建立互動協作聯系,組織相關專業學生到企業見習實習,在職業環境的氛圍中,以職業道德規范為切入點,結合本地的資源,開展有針對性的德育工作。同時,讓帶隊教師和學生一起參與到企業的經營活動中,讓教師更直接地了解企業對學生的知識和德育要求,讓學生了解社會對專業的道德需求,增強學生的求知欲望。此外,帶隊教師結合社會實踐,聯系中職生生活的各個方面,通過對社會現象的挖掘和提煉,結合革命先烈的事跡、紅色經典詩詞等紅色旅游文化,和學生談心,進行教育和疏導,提高學生心理承受能力,使學生學會自覺調節情緒,培養堅強意志。
總之,紅色文化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承載著特殊的精神內涵和價值取向,其富含的精神價值對于加強革命傳統教育、增強職業院校學生的愛國情感、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紅色旅游文化進校園的實踐證明,應充分利用本地紅色旅游優勢,不斷挖掘其豐富資源,并結合學校實際,大膽創新,采取多種形式,有針對性地開展各類道德教育和實踐活動,以切實加強青年學生的德育教育,培育健康向上的文明風氣,形成激勵奮發、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成為學校發展的精神力量,從而推動學校各項工作的開展,不斷開創職業教育新局面。
【參考文獻】
[1]郭聲琨.弘揚百色起義精神 踐行“六戒”[N].廣西日報,2011-06-07
【基金項目】中國職教學會德育工作委員會和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2015—2016年度德育專項課題“紅色旅游文化進校園,改進職業院校德育工作”(DGW1516AXY048)
【作者簡介】胡玉萍(1975— ),女,廣西梧州人,百色市財經職業技術學校副校長,高級講師,經濟師,研究方向:財經商貿類課程教學,中職學校教育教學管理。
(責編 江月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