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迎旭++尹軍
摘 要:動作是運動技術的最小單位,動作質量決定著運動技術水平。本文以動作模式與專項技術之間的關系作為切入點,闡述動作訓練對專項技術形成的影響,以及動作模式訓練對提高動力鏈傳遞效能的作用,其目的是使讀者更加深刻地理解抓好動作模式訓練對提高專項技術所具有的獨特價值和作用。
關鍵詞:動作;模式;專項;技術;訓練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17)01-0025-01
一、動作模式與專項技術之間的區別與聯系
運動技術是指完成體育動作的方法,任何一項運動技術都是由若干獨立的動作連結組成的集合。盡管不同的體育項目需要完成不同的專門動作,但各個運動項目的專門動作都應符合人體運動力學基本原理,并具有相應的動作標準和動作規格。可以說,動作是專項技術訓練的最小單位,而建立動作模式則是實現專項技術訓練可重復性和規范性的平臺。通常所說的動作模式就是指有效完成某一特定動作的方法。
從兩者之間的關系來看,實施身體運動功能動作模式訓練的前提是對所從事體育項目的技術進行分類,以此為基礎再對每項技術進行獨立動作解析,并依照完成每個獨立動作的難度或強度進行分層和排序,進而建立各個獨立動作之間的邏輯性和連續性,為形成高質量的專項技術提供保障。因此,動作模式與專項技術之間是緊密聯系、不可分割的,任何與專項技術無關的動作模式訓練對專項技術的形成都是無用的。正是兩者之間存在這樣的緊密關系,身體運動功能動作模式訓練必須要依據運動場上的動作需要來設計,并按照多維度、多關節、無軌跡、無序的原則進行針對性訓練,尤其要強調動作模式訓練的本質是提高動作質量而不是提高肌肉力量,目的是練習者在比賽時能夠有效地展現運動技能。
二、動作訓練是提高專項技術的有效途徑
傳統體能訓練是以速度、力量、耐力、柔韌、靈敏、協調等身體素質作為訓練模塊,這種訓練模式有其優點,但也同時會出現有些運動者盡管身體素質發展的很好,而且身體外型也很強壯,就是在場上跑不快、跳不高、停不住、轉不動,比賽場上所需的動作做不出來,運動技術表現不出來。究其原因就在于:傳統體能訓練僅重視了肌肉訓練,沒有重視神經對肌肉的控制作用,更沒有重視動作模式訓練。因為肌肉訓練未必能提高動作質量和運動場上的技術表現能力,而動作訓練才能把專項技術所需的肌肉力量發展起來,并提高動作質量和場上運動技術表現能力。
而動作模式訓練則較好地抓住了神經對肌肉支配能力這一核心環節,依托軀干支柱的穩定性和各關節周圍肌肉的訓練,使得身體的穩定性和平衡性得以增強,同時通過專門動作提高輔助肌群的固定作用和拮抗肌的適宜對抗作用,從而使得技術表現更加流暢、協調和快速。從動作模式訓練的效能來看,訓練中所采用的力量訓練手段基本屬于“柔性力量”,它并不直接提高單塊肌肉的收縮速度或力值,而是通過肢體穩性的加強,主動肌與輔助肌、拮抗肌之間協作能力的提高,以及神經-肌肉支配能力的改善,提高單個動作不同環節之間的銜接,動作與動作之間的配合,以及完整技術的節奏感和流暢程度,最終達到提高多塊肌肉參與完成的整體力量的目標。
三、動作模式訓練是提高動力鏈傳遞效能的有效途徑
身體運動功能訓練強調無疼痛訓練,因為帶著傷痛訓練很容易使運動者出現代償動作,進而破壞原有的技術動力定型,導致技術動作變形。因此,身體運動功能訓練強調以運動功能動作篩查作為訓練的切入點,以動作模式訓練為核心,以提高動力鏈傳遞效能為目標。
從建立動力鏈傳遞效能的過程來看,功能動作篩查是為了確定運動功能障礙,并以此為基礎,制定消除運動功能障礙的方法和手段。在具體方法設計上,動作模式訓練就是圍繞如何增強神經對肌肉的支配能力,并通過實施一系列單獨或組合的動作模式訓練,逐步提高關節的穩定性和靈活性,進而提升單個動作的穩定性和消除代償動作,最終達到提高動力鏈傳遞效能的目標。在練習過程中,練習者如果沒有注意動作的規范性和準確性,或者只注重練習數量的堆積,不注重動作質量的訓練,就會出現一些代償性動作,增加無效訓練的比例,降低肌肉完成技術動作的經濟性和實效性,甚至會導致運動損傷的出現等各種負面影響,進而會影響專項技術的形成。如果在平時的訓練中注重練習動作的正確性,或者錯誤的動作在訓練中得到控制或解決,運動者才有可能向高水平方向發展。因此,動作模式訓練關注的是完成動作的質量和動作實效性,而不是關注肌肉力量的訓練。
四、動作模式訓練縮短了專項技術形成的時間
動作模式訓練就是按照“怎么進行比賽,就怎么進行訓練”,即比賽需要什么就練什么。在練習過程中不是進行運動量很大的訓練,而是根據各個專項對動作需求進行訓練。由于人體都有共同的極限和能力,而有的專項訓練會讓某些運動功能過度使用。所以,技術訓練時采用的是專項動作模式,而在運動功能訓練時不一定仍要采用與專項技術完全相同的動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