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穎
摘 要:英語作為小學的重要學科,教學質量的高低離不開科學、規范、完善的管理。作為一名小學教學管理者,試圖通過“狠抓教師校本培訓,嚴格教學常規管理,開展多彩課外活動,參與科研課題研究”四個方面探索小學英語教學的管理策略。
關鍵詞:英語教學;管理策略;校本培訓;常規管理;課題研究
教學管理是學校工作的基礎性工程。如果疏于教學管理,教學質量就沒有保障,學校穩步、健康、可持續發展也無從談起。任何一個學科教學的發展都需要科學、規范、完善的管理,小學英語教學也不例外。作為一名小學教學管理者,筆者努力以“強化師能,聚焦常規,活動促進,立足教研”為工作重點,探索符合小學特點的英語教學管理策略。
一、狠抓校本培訓工作,提高師能打基礎
1.讀書研討,提高綜合素養
(1)學習課標,明確目標
各學科的課程標準是教學的基本大法。該校英語教師在每學期開學時,正式備課之前,集體對《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進行研讀。每學期都根據課標制定出要研究探討的主題,謹防眉毛胡子一把抓。如,2014年“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2015年“小學生英語學習習慣的培養”。總之,課標的研讀,為后面的教學提供了充分的依據,奠定了扎實的理論基礎。
(2)書海泛舟,增強底蘊
學校發起“每人一雜志”活動,要求英語教師每人至少訂閱一套教學雜志。每學期學校都要拿出專項資金為教師購買專業書籍。通過閱讀、摘記、交流,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3)苦練內功,深入教研
開展教研活動,講評結合,扎實有效。如,競賽課,激發斗志;研討課,引發思考;觀摩課,指引方向……研究典型課例,發現有效教學的真諦:研究著名教師的課例,找到有效的教學策略;研究本校教師的課例,發現低效、無效,甚至負效的教學方法。
二、嚴格教學常規管理,提高效益要質量
1.嚴明制度,突出主科地位
(1)保證英語教學時間。眾所周知,孩子的年齡越小,接收語言的能力越強。錯過了最佳時期的學習,同樣的內容要花六至七倍的時間。學校優化課程設置,一、二年級借助少年宮開設英語興趣班,為三年級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三至六年級每個班級每天上午必須安排一次英語課,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建立英語早讀制度。每天早晨7:40~8:00為英語早讀時間,各班級英語小老師帶讀,校行政值日巡查,發現問題及時與班主任、英語教師溝通,以此保證早讀質量。
2.實施“五環節”教學管理,狠抓常規落實
(1)備課
除扎實按照教學常規完成備課外,學校要求教師在設計一節課時要心存以下觀點:學生可以自己完成的事,教師決不替代;課堂是學生表現的地方,不是教師表演的場所;課堂時間主要是學生學習用的;書是學生學出來的,不是老師教出來的;要讓掌聲、笑聲、歡呼聲在課堂上響起。
(2)上課
課堂上,要求教師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課型靈活采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小先生教學法、合作學習法、超前學習法。每學期主管英語教學領導每天堅持推門聽課1節,及時進行反饋,與教師共同反思教學中的缺點與不足。并對個別青年教師重點跟蹤回訪,督促其鉆研業務,迅速成長。
(3)作業
多練不如精煉,多練不如巧練。所以在布置作業方面,要求教師做到“四精”:精選、精講、精練、精批;“四必”:有發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評、有評必補;“一確保”:確保最主要的練習在課堂內完成。
(4)輔導
教師的輔導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作業的反饋功能。教師對學困生采取優先政策,即優先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優先提問,優先批改作業。建立學困生檔案,教師做好輔導記錄。教導處對學困生的情況登記造冊,跟蹤監測。
(5)檢測
強化質量意識。教導處對薄弱年級跟蹤調查指導。對于知識檢測和競賽,按照“教師個人—學年組—教導處”的三級程序,進行分析、反思、反饋,真正實現檢測的目的,及時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三、開展多彩課外活動,營造氛圍激興趣
1.在班級中刮起“英語”旋風,讓學生看見的是英文字母、聽見的是英語對話,處處感受英語交流的氛圍。墻壁說英語:用英語條幅代替以往的書法作品或偉人頭像;板報寫英語;師生常對話;每月評選出班級的英語學習之星,向孩子和家長發喜報。
2.班級設立英語角,內容每周更換一次,提供閱讀交流互動平臺。
3.每天中午班級必須播放英語課本錄音。有利于提高學生聽音、辨音能力,培養語感,增強記憶,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英語。
4.每個班級每月學唱一首英語歌曲,培養學生英語學習興趣。
5.開展英語興趣小組活動,為學生提供英語互動交流的機會,提高英語口語運用能力。
四、參與科研課題研究,探索創新促發展
學校教育教學乃至各項工作的發展離不開教育科研的奠基和助推。“十二五”期間,該校英語教師先后參與了以下課題的實驗研究:中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優質課堂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及教學技能的運用的研究》,吉林省教育科學院“十二五”規劃課題《有效教學與有效學習的研究》,延邊州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系列課題的研究,使老師認識到:教育科研是促進教師自身專業發展、引領教育教學實踐、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是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新的增長點和第一生產力。
參考文獻:
常思亮.教育管理學[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06.
編輯 王潔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