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
摘 要:小學體育教學,是師生相互作用的雙向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的學習特點為出發點,為學生制訂有效的教學策略,幫助學生實現有效學習;選取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有效性;并且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合理、適當的評價,激勵學生進行自我學習與完善,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體育;有效教學;策略
在新課標的背景下,小學體育教學注重教學的有效性,致力于改善傳統教學中教師苦教、學生苦學的現象。教師通過改變教學觀念,采用新的教學策略,力求做到在有限的時間內,達到最大的教學效率,提升學生學習的有效性,促進學生體育素養的提升。
一、有效教學的內涵
所謂有效教學是指教師通過轉變教學觀念,在先進教學理念的引導下,采用新型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一段時間的教學活動后,得到提升與進步的教學。是指在一定的教學時間內,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促進教學的有效進行。
小學體育教學的有效性是指: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能以學生為教學主體,依據學生的學習特點進行教學,使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能保持較高的學習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體育訓練當中,通過多次的練習后,能夠獲取相應的體育技能與方法,掌握一定的體育知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發展與進步,使學生能在一定的時間內獲取最大的進步與發展,注重關注一定教學時間內教學內容與學習成果之間的關系。并且要注重教學總結與反思,從而提高教學有效性。
二、小學體育有效教學策略
1.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
小學體育教育要隨著時代的發展,以新的、符合時代特征的教學理念進行教學,為社會培養現代化人才。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依據學生的學習特點進行教學,以發展的眼光進行教學,注重傳授學生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具有自主學習的能力與意識,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做準備。為了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學的有效性,教師要注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自主投身到體育教學中,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從而提高體育教學的有效性。
2.注重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
在傳統的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學氛圍嚴肅、死氣沉沉,師生間的關系距離遠,學生對于教師存在恐懼與害怕,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與教師進行有效互動。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注重為學生創造輕松、愉悅的教學環境,從學生的興趣點出發,以學生喜愛的方式進行教學,從而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拉近學生與教師間的距離,以民主、平等的關系相處,加強師生間的合作,從而提高教學有效性。
3.小學體育有效教學方法的運用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師在進行教學方法的選擇時,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主,促進學生的學習,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1)依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例如,在進行長跑訓練時,教師可以改變傳統教學中枯燥的單一訓練方式,讓學生采取接力賽、追逐跑、對抗賽等形式進行,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積極性。這樣的教學方式能更好地使學生投入到教學訓練中,寓教于樂,讓學生在快樂的活動中得到體育技能的提升。
(2)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有效的教學方法。小學體育教師在進行體育教學時,要依據每位學生的個性特征、學習水平、體質以及學習能力等的不同進行不同的教學,使教學具有針對性,因材施教。針對自學能力強的學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與學習,運用自學法和嘗試法;對于學習能力較低、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選擇演示法、實際操作法等。針對好動、好玩的學生教師要善于讓學生發表自身的觀點和意見,使學生在交流中獲取知識;對于安靜的學生,教師要引導學生發現與自學。教師只有關注每位學生的學習特點,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三、對學生進行有效評價
首先,教師要采用有效的激勵評價,適時、適當地進行激勵評價,使評價發揮最大的作用。當學生獲取成功與進步時,教師可以采取激勵的評價方法,使學生充滿自信,提高學習的熱情。例如,教師在進行跳高練習時,一位平常不出色的學生,發揮超常,取得了突出的成績,教師要適時對其進行激勵:“老師就知道你能做到,你的彈跳力一直很好。堅持訓練,你一定會做得越來越好的。”從而使學生對自我產生自信,并且加強自身的訓練,為獲取教師的肯定而繼續努力。
其次,教師要進行適度的激勵,不能一味地對學生進行激勵評價,這樣容易使學生對自己產生錯誤的認識,從而產生自滿的現象,不利于學生的進步與學習。
總之,小學體育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結合時代特征,針對學生的學習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從學生的興趣出發,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闞勇.小學體育有效教學策略探究[J].新課程導學,2013(6).
[2]李曉明.構建小學體育有效教學策略[J].科學中國人,2015(8).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