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洋
摘 要 如今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峻,人們對環境的關注度也隨之增加,在積極需求環境的監測與處理方法中,市場化是一個良好的方式,它能夠對環境監測帶來積極的作用,本文首先簡述環境監測的市場化含義,然后綜合分析環境監測中市場化的問題,并且提出解決方案,期待通過市場的作用與政府職能相結合,進一步地改善環境監測的現狀。
關鍵詞 環境監測;市場化;問題;思考
中圖分類號 X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6)173-0035-002
隨著社會各界對環境問題的高度關注,環境保護工作已經在各個部門中開展積極地研究與討論,其中對環境監測實施市場化是保護環境的有效方式之一,在實際的工作中,通過市場化的方式增加對環境的監測力度,從而提高環境監測的工作效率,盡管在目前市場化的進程中,還出現許多的問題。這是環境監測工作市場化中在發展中不可避免的,需要多方努力,盡快地解決這些問題,為環境監測以及環境保護提供良好的保障。
1 簡述環境監測的市場化含義
環境監測是指通過分析環境的影響因素來達到監測環境的受污染程度以及評估當前環境的質量,然后根據統計資料來預測在未來的一段時間中,環境質量的可能發生的變化。長期以來,對環境監測工作基本是依靠政府部門的相關人員進行處理,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因此,對環境的監測工作也需要積極地推向市場化方向發展,而在推進環境監測工作的市場化進程中,需要正確地發揮市場在環境監測的決定因素[ 1 ],同時也需政府職能加以管理與補充市場所所出現的問題。
市場化的含義主要包括3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市場化不能夠完全等同于社會化,從社會化的廣義角度分析,它指的是充分地利用社會中一切要素保證公共服務的實現,由此市場化就屬于這其中之一,從這一層面分析,市場化與社會化有著相同的內涵,而二者的區別在于,市場化在檢測的領域中包括有形之物,如數據以及產品樣品,也包括無形的市場服務,如技術以及維護等,把環境監測工作推向市場化,就需要按照市場規律辦事,接受市場淘汰機制的調節作用,而社會化則具有顯著的特點是:非營利性,因此它們有著明顯地區別。第二個方面是市場化中并不會放棄政府的職能,因為環境監測就包含公共服務與非公共服務這兩重性質,其中的公共服務部分直接關系到人們安全和衛生,這屬于政府職能中的公共服務的范疇,由政府來提供,而非公共服務部分,指的是個人或私營單位對環境的監測,這部分的服務由市場來提供,減少政府的干預度。第三個方面是市場機制和第三方的機制也有區別,第三方是處于兩個主體外而存在的客體,在環境的監測工作中,主要體現是環境監測中市場的監管,其中也包括政府直屬的環境監測機構。
2 綜合分析環境監測中市場化的問題
1)由于監測工作的特殊性,執行的難度較大。環境監測工作中所涉及的內容非常的多樣化,并且變動性也比較大,這對環境監測的工作所要求完整性,需要長時間對影響環境的各個要素進行監測,而在環境監測中,市場化屬于非公益性的性質,不可能在長期地投入對環境監測的內容進行監測,而主要針對的是某一時期環境要素地分析,通過短時間環境地監測、分析,在環境保護方面沒有實際的意義,由此就增加環境監測中市場化地執行難度。
2)受到條件地限制,市場化監測的效果難以保證。環境監測中離不開先進設備和技術,而國內所現有的技術條件有待提高,在保證不了先進設備和技術可以運用在環境監測中,而引入市場化機制,其帶來地良好效果也不會明顯,除了技術和裝備外,從業人員所具有的職業素質以及能力水平對市場化的進程也有一定地影響,因為環境監測屬于一項系統的技術工作[2],所以需要較強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工作人員才能有效地施行,如果不專業以及不規范地操作,那么對環境監測效果也難以保證。
3 提出環境監測中市場化問題的解決方案
1)積極轉變政府職能。隨著我國環境監測逐漸地走向市場化發展方向,政府需要對環境監測工作要進行積極地轉變職能,更好適應市場化對環境監測地要求,第一,政府要充分地認識到在環境監測中的市場化,有可能會使得政府對非公共性的服務屬性中出現職能被減弱的問題,第二,在環境監測中,市場化地發展方向依然需要政府參與[3],強化政府對市場技術地監督和指導作用,從而為環境的監測工作在市場化進程中獲得新的發展機會,第三,政府需要加強對內部地管理和監督,通過市場的競爭機制,促進二者共同發展。
2)進一步完善政策體系。環境監測的市場化進程中,需要建立并完善與之對應的服務政策體系,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內容,即管理、技術以及經濟,在管理上,需要根據我國相關的法律法規而制定出嚴格的市場化規章制度,為市場化發展提供法律地保障,此外,在管理中,還需要強調不同市場主體在地位方面的平等性,嚴格把握與考核市場主體參與經濟活動的內容;在經濟上,政府需要在融資機構以及市場投資中進行約束和管理,尤其是對預算與價格地管理,要加強力度,從而進一步地規范各個市場主體的行為,使得環境監測的市場化能夠在一個良好經濟環境中得到較好地發展;在技術方面,建立嚴格的考核制度[ 4 ],如資格地認證、審核等,從而切實地保障環境監測工作能夠在市場中得到有效地提升。
3)大力推進市場化地進程。由于我國各個地區之間的差異性比較大,在環境監測的市場化進程中難以做到統一化,由此需要進行嚴密地考察,具體分析各個地區之間的差異,從而制定出適合地市場化進程方案,并且采用積極競爭的機制,逐步提高個人與企業在監測中的效率,然后對不同地區之間實際情況,而建立針對性的機制。最后,可以積極地推行試點,在不斷積累經驗中,推動我國環境監測走向市場化地進程。
4 結論
對環境監測實施市場化,這不同于社會化或者是第三方的機制形式,通過市場化的方式能夠有效地彌補政府在環境監測方面所出現的缺陷,從而使得環境監測能夠在市場化中達到科學以及精準的環境監測數據;從本質上分析,將環境監測推向市場化的發展方向,是公共服務的環境監測中,集中更多的人力、財力以及物力不斷地提高環境監測的有效性,這并不是弱化了政府的職能,而可以較好地補充和強化政府在環境監測中所出現的問題,然后在市場中發揮各方的資源優勢,進一步完善環境監測的市場化進程,從而使得我國的環境監測能夠健康高效地發展。
參考文獻
[1]董錚,王琳,田芳.環境監測任務可信度評估在第三方檢測機構管理中的作用淺析[J].環境監控與預警,2014,2(15):57-59.
[2]聞欣,王合生,楊麗莉,等.對社會第三方檢測機構參與環境現場監測活動管理模式的思考[J].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2014,6(25):1-4.
[3]孫小棠.淺談“新環保法”對環境監測職責定位的研究思考[J].智能城市,2016,3(25):131,133.
[4]辛璐,逯元堂,李揚飏,等.環境保護市場化推進實踐與思考[J].環境保護科學,2015,2(20):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