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
摘要: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經教學改革后開始注重對創設和探究符合學生特點的教學模式。相關研究也指出,當前短小片段的學習資源比傳統授課方式更適用于初中化學課堂,能激發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自主學習。本文則通過多個方面分析如何在初中化學教學中運用微課,望給予化學教師提供教學參考。
關鍵詞:初中化學;微課;教學質量
近年來,隨著經濟水平的提升,教育方式相對于以往也有了較大的改變。當前很多教學科目都引入微課,這是一種運用多媒體技術以視頻方式呈現知識點和教學主題的行為,使教學更直觀和更有針對性,正是其多次播放、主題鮮明、時間短暫等優點受到廣大師生的歡迎。所以在初中化學教學中運用微課能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質量。
一、直觀清晰呈現教學內容,活躍化學課堂氣氛
化學的教學基礎為實驗,教師在傳統教學課堂上常常做一些演示實驗講解知識點。例如在講解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時,大部分教師會借助課堂實驗向學生講解實驗步驟、收集方法和相關注意事項。然而隨著不斷擴大的班級規模,一個班級可能會超過60名學生,后排學生為了看實驗不得不起立,一定程度會影響課堂秩序。如果教師將這一章節知識點制作成微課視頻,那么在教學時投放到教室的大屏幕中,或者讓學生拷貝到手機、電腦、ipad等多媒體攜帶工具上可隨時觀看教師的準確的解說和精彩演示,學生會產生“一對一”的學習感覺。傳統化學教學局限性較大,難以充分體現生動有趣的自然知識,更無法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心理,從而導致學生缺乏學習主動性。微課能創設新奇的知識環境,提供有趣直觀教材,打破時空限制,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在講解“水分子”一課時,就可通過微課幫助學生構建微粒概念,引導學生從微觀的角度理解不同物質分子破裂原子重新組合的本質化學反應。雖然教材中提供圖片,但不夠直觀。教師可借助微課視頻動畫以直觀形象方式幫助學生發現在電流作用下水分子破裂成為氫原子和氧原子,之后氫原子再結合成氫分子。微課視頻能將微小的原子和分子展現到學生眼前,避免傳統教學中學生無法用肉眼觀看的弊端。
二、提供安全有效實驗素材,滿足學生求知欲望
微課具有精致、小巧和簡短的特點,被廣泛應用到教學中。學生可通過觀看微課視頻提前預習新課。例如某初中化學教師在講解“奇妙的二氧化碳”一課時就制作了微課課件。首先以奇妙的二氧化碳作為視頻教學主線,在一課空桌子上放置一瓶可樂,之后加入薄荷糖激發學生對二氧化碳的興趣,也借助這個視頻實驗向學生講解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和物理性質,最后加入人工降雨的圖片和視頻再次說明二氧化碳的用途,激發學生探索欲望,提高化學課堂教學效率。但不可否認初中化學實驗危險性較大,需要在特殊環境下操作。但實驗是化學教學的靈魂,學生掌握化學知識多來自實驗。利用微課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這種情況,例如某化學教師在演示酸堿指示劑驗證物質酸堿性的實驗時,由于濃硫酸有較強的腐蝕性,一旦不留意就會對皮膚造成傷害。因此教師制作了各種酸堿聲音視頻,學生在觀看時都會跟著視頻情節微小,甚至有的學生還會對微課視頻內容進行講述,有效的掌握知識點。有一些實驗材料在初中化學實驗中是不配備的,再加上學校經費短缺,有時就會出現部分實驗不能操作情況,影響課程進度。微課可以解決上述客觀情況,再例如學習“水的凈化”一課中,為了讓學生區別天然水和自來水,教師就引入微課視頻《制取蒸餾水》實驗方法,學生看完視頻后都能順利說出蒸餾水制取過程,甚至還能總結蒸餾是凈化水中凈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滿足求知欲望的同時拓展了思維。
三、基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提高化學教學質量
在微課應用教學模式中,不管是微課嵌入傳統教學課堂還是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二者都需要在學校和教師的指導下開展。其中翻轉課堂模式是目前一線教學積極探究的教學模式,某初中化學教師就設計了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案例。在講解《空氣》一課時,教師將課題分為①空氣的含量和組成;②空氣中氧氣測定;還設計微課教案、微課視頻、微課練習等微課資源。學生通過班級郵箱、U盤拷貝、家長QQ聯系群等獲取微課資源。
微課設計一:空氣的組成與含量。
前期分析:學生對于空氣這種看不見但又每時每刻都會“觸及”的物質十分感興趣,教師先運用化學歷史中拉瓦錫探究空氣的視頻激發學生興趣,進而得到結論和歸納空氣的組成與含量。
具體步驟:播放微課視頻,內容展示圖片中空的玻璃杯并發起問題“被子里有什么?”之后播放法國拉瓦錫測定空氣成分實驗視頻,視頻中講解實驗原理,讓學生通過實驗得出空氣是由氮氣和氧氣組成結論,最后教師強化空氣的組成與含量知識點。
微課分析:通過視頻追溯到空氣的組成源頭,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置身于探究實驗中并指導空氣的含量和組成。
微課設計二:空氣中氧氣含量測定。
前期分析:本章節的重點和難點內容即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實驗,在中考中也占據一定的比例。很多教育文獻都探究了此實驗的原理和實驗裝置。對于初三學生來說,由于剛接觸化學,并不是太了解實驗,運用微課能直觀的講解實驗裝置、操作、原理、現象,幫助學生完成實驗。
具體步驟:微課視頻播放實驗連接裝置,檢查氣密性,之后向瓶內裝入少量水并作上記號。向燃燒匙內添加稍過量紅磷且彈簧緊緊夾住橡皮管,酒精燈點燃紅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緊。讓學生觀察紅磷所造成的化學反應,通過實驗對空氣的組成和含量得出結論。
微課分析:初三學生課時緊張,而化學又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利用翻轉課堂能讓學生清楚的了解實驗步驟,縮減教師課堂授課時間的同時大幅度提高實驗教學效果。
四、結語
總之,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應用微課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效率。最重要是能通過微課以直觀的方式化解抽象概念,便于整合教學資源和攻克教學重難點。初中化學教師應充分借助當下流行的計算機信息網絡技術劃分知識點,直觀清晰地呈現教學內容,活躍化學課堂氣氛。同時可運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更好地運用微課,提高化學教學質量,實現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 李昌柏.微課模式下的初中化學教學策略探析[J].新課程:中學,2016(3).
[2] 涂信康.微課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商品與質量,2016(24).
[3] 曹小芬.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微課設計及應用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