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素香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與推進,以探究性為主體的教學模式越來越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關注與青睞,并被廣泛地運用到各大課堂教學中。語文是其他學科學習的敲門磚與奠基石,沒有它作為學習基礎,其他學科就若空中樓閣,而小學又是學生思維開啟,語言學習的啟蒙時期。由此可見,小學語文教學在我國教育教學中的重要性。探究性教學模式作為素質教育下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將其運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失為一種有效手段。
關鍵詞:探究性教學模式;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具體運用
所謂探究性教學模式,是一種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學習的新型教學方式,倡導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自主性,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知識,激發思維,開闊思維,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而小學語文是學生認識世界、開闊視野、啟蒙思想的重要階段,將探究性教學模式運用到課堂教學中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并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與創新精神,從而為學生后續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創設探究環境,營造良好氛圍
小學教育作為學生學習的初級階段,對學生后續的學習生涯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說這一階段的教育教學直接決定著學生今后學習的質量,所以,在這一階段的教育教學中為學生營造一種民主平等、積極向上、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尤為重要。語文作為我們的第一語言,想要學習好這門語言就應當有一種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讓學生能在學習中積極參與、主動學習,讓其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過程中體會到語文學習的魅力與快樂。小學語文教學重要的不是教學內容的傳授,而是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尤其是在素質教育不斷深入推進的當今社會,使學生從小就養成探索性學習的思維模式非常重要,而這一點對應的則是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在具體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基于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與性格特征,為學生創設探究性的學習環境,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其中,積極配合老師,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二、確立探究目標,提高探究能力
由于小學生的注意力差、自控能力弱,加之認知能力有限,他們的探究能力是有一定局限性的。這就導致學生在探究性學習中難以找到明確的探究目標,也很難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幫助學生確立探究目標,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執教《揠苗助長》這一課時,教師如果未能確立教學目標,大部分學生只會將其視為一個簡單普通的寓意故事進行閱讀與學習,雖然會獲得一定的閱讀樂趣,卻未能實現真正的教育教學目的。
因此,教師應當明確教學目標,向學生提出具體的教學要求,如要求學生閱讀文本后借助字典查閱文章中的生僻詞,并能依據文中內容與自己見解簡單歸納與總結課文的中心思想與深層含義。這樣,學生才會在教師的引導下展開有目的性、有針對性的探究性學習,才能在學習任務的解決過程中掌握知識、積累經驗,從而提升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為學生后續的學習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利用合作學習,培養創新精神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課堂教學中應用探究性學習模式進行教學最為主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如果教師能夠有效運用這一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則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合作學習小組的方式實施教學。例如,在執教《桂林山水》一課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行閱讀文本一遍,并標明其中不認識的生詞與字句,然后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讓其以小組的形式展開討論與交流,讓其互幫互助,答疑解惑。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如果有小組成員無法解決的問題,則可由小組長提出并由教師進行講解與釋疑。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根據具體情況將這篇課文的內容細分為課文內容類、寫作手法類以及思想情感類等,然后向各個學習小組分配學習任務,讓每一小組就文中的景物描寫以及作者思想感情等任務展開有針對性、有目的性的研究、探討與分析。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通過合作交流、討論探究以及自主學習,能更加體會到《桂林山水》這篇課文所描寫的山水風光之美以及作者所表達的對桂林山水與祖國大好河山的喜愛之情,從而高效、快速地完成教學任務。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要隨時走動與觀察,主動參與到學生的交流討論中去,正確引導其討論內容與中心主題。
總而言之,探究性教學模式是素質教育教學理念下一種先進的教學模式,已被廣泛地運用到各大課堂教學中,將其運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綜合能力,以此推進我國小學語文教學的深入發展和改進,培養出一大批優秀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與建設者。
參考文獻:
[1]胡亞青.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5.
[2]臧桂英.探究性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7):107-108.
[3]杜宗云.試析探究性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課外語文,2016(1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