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成志 張微微 李翔宇
摘 要:新形勢下,全面把握網絡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研究網絡發展給學生思想活動帶來的影響,探索網絡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以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成為當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個重要課題。
關鍵詞:網絡時代;高校;思想政治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6-07-26
作者簡介:林成志,男,安徽蚌埠裝甲兵學院政工室講師;
張微微,男,講師,安徽蚌埠裝甲兵學院教務處參謀;
李翔宇,男,安徽蚌埠裝甲兵學院政工室助教。
一、高校要及時了解網絡時代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1)網絡時代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機遇。網絡的出現為學生打開了了解世界的窗口,拓寬了信息渠道,使學生的思想更加解放,視野更加寬廣;它為學生學習新知識、接受新事物、更新思想觀念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學生足不出戶,就可以了解和學習全世界的最新知識,可以與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不同膚色的網民就共同關心的話題進行交流。網絡信息的海量性和可擴容性,極大地豐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
(2)網絡也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新的嚴峻挑戰。網絡發展無疑對我國政治安全和文化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也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形勢更加復雜。網絡的開放、自由、隱匿、快捷等特點,打破了思想政治教育原有的局面,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觀念和模式急需更新和完善。從事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師,面臨著轉變觀念和更新知識技能的挑戰。如果我們對網絡時代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機遇和挑戰認識不充分,就會在實際工作中陷入被動的局面,喪失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動權。
二、高校要充分利用網絡載體,搶占網絡思想主陣地
(1)高校要創建專門的思想政治教育網站。強化陣地意識,把意識形態的導向功能放在首要位置。要建成正規和影響較大的思想政治教育網站,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網站的知名度,吸引越來越多的學生調閱網站信息。加強網絡信息的管理更新,大力宣傳黨的創新理論成果,使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時效性,擴大覆蓋面,增強影響力。
(2)高校必須建設一支高素質的網絡教育隊伍。要著眼網絡發展,大力加強網絡教育人才隊伍建設、選拔。造就一批既有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又有敏銳的政治洞察力;既有扎實的理論功底,又有良好師德、師風、形象;既有寬厚的文化底蘊,又有過硬的綜合素質的優秀思想政治教員。
(3)高校要及時追蹤重大現實問題并進行理論解答。要密切關注網上輿論動態,及時發現和回答學生關注的社會熱點問題,要善于去偽存真,揭批虛假信息和各類政治謠言;要善于化解矛盾,防止網絡“熱點”的無序發展、自由蔓延甚至激化矛盾;要善于用科學發展觀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感和現實說服力。
三、高校要適應網絡傳播方式,積極主動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1)實施開放式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以開放的眼光看待學生,進行全時域、全員額的思想政治宣傳教育。
(2)實施平等式教育。從理論上講,網絡教育基本上是一種沒有門檻、沒有限制的文化交流與溝通,教師與學生都是平等互動的文化教育參與者,沒有身份和地位的高低之分。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該以平等的身份、民主的態度,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和討論,以令人信服的道理開展思想政治工作,防止出現“以權威壓人”“以大道理壓人”等現象,影響學生的積極性。
(3)實施互動式教育。充分利用網絡信息傳遞的交互性特點,加強教員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使思想政治教育從集中統一的模式,轉變為分散的多樣化形式;從自上而下的單向灌輸和被動接受,轉變為雙向、多向的直接交流和互動;從單調的說教和單一的灌輸,轉變為圖文并茂、生動活潑的思想和情感交流。使師生在交流碰撞中相互啟發,教學相長,不斷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參透力、吸引力和說服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李 琦.增強網上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探析[J].泰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5).
[2]劉春麗.網絡時代下思想政治教育所面臨的挑戰及對策[J].光盤技術,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