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景+++陳祖林
【摘要】作為中職教育教學工作的前沿和主陣地,課堂決定著教學的質量和效益。本文通過對老師的機械制圖課堂《平面立體截切》為研究對象,從課堂教學的模式、過程、結果中尋找到課程改革的起因、問題、關鍵,也可以尋找到思路、辦法、結果。
一、中職生的基本狀況
中職生因初中基礎知識太差,不愛學習或不會學習,對距離實踐較遠的文化課、專業課本不感興趣,消極地對待課堂教學,對與普高生一樣的課堂理論教學法感到厭煩,缺乏學習的激情與動力,上課時人在課堂心在課外的現象。這些學生沒有理想,缺乏自信,強烈的自卑心理使他們厭學,上課睡覺、說話、做小動作,不愿完成學習任務。形成了強烈的逆反心理,在課堂上表現為不學、不說、不問、不寫、不做。但我們卻有可喜的發現, 九成以上的學生有學習的欲望, 他們渴望教師能真正地面對他們實施切合實際的課堂教學。
二、中職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廣大中職學校教師在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上有了改變和突破。但我們應該看到,中職學校教學中仍存在以下問題:
1.備課時教師只注重備教材、教法,不備學生,只想到如何教,沒想到學生如何學。只考慮教的程序,沒有考慮學生的初始狀態和學生學習的認知規律。在課堂運作過程中,低效進行,教師不能在預設和生成之間求得平衡,或者忽視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2.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不夠,師生互動少。傳統的“滿堂灌”的課堂教學模式仍占相當比例。平時課堂上教師包的太多,自我表演較多,學生主要是接受者,主動參與少。難度大的問題提出后不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學生回答不出來便立刻換人回答,將傳統教學的“滿堂灌”變為“滿堂問”,課堂教學往往流于形式,課堂效果可想而知。這樣的教學模式,教師累、學生困,普遍存在著低效、無效的課堂;教學目標難于實現,教學質量難于提升,課程改革難出成效。
3.教師的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實踐性教學方法缺乏。(1)由于受傳統教育的影響,仍有不少教師的教學理念是“以知識為本位”,認為在教師在課堂中扮演的就是知識傳授者的角色,在這樣的課堂里學生覺得十分乏味,有的學生思想已開小差,有的昏昏欲睡,根本談不上有效性,(2)有的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牽著學生的鼻子走”,學生的學習完全是被動的,即使有些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也是事先教師設計好的過程和范圍,學生究竟嘗到了多少東西,有多少學生聽進去了,老師不得而知,教學效率極低。
三、機械制圖案例提出
為了培養學生直觀教學思維能力,達到能根據三視圖的投影規律,繪制平面立體截切后的三視圖,主要是截交線和立體投影的畫法的學習效果,老師采用圖片、視頻、實物等信息化手段,將抽象的事物轉化為可見,可感的實體,幫助學生思考三視圖的結構,實現助學助教功能。引導學生從生活出發,自主探究,了解機械生產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方便,升華為思考生活,并體會團隊合作的力量。
通過對教學對象的分析,他們具備一定的空間想象力,有畫三視圖的基礎,喜歡動手創作,有好勝的特點,也喜歡直觀的學習方式。老師總結出學生對制圖的認知規律是:
1.想不出:學生對較復雜的零件模型根據其三視圖想不出立體形狀結構,大腦一片混亂。
2.畫不出:同學空間思維能力不足,不能根據立體圖畫出三視圖。
3.說不出:同學不知道該怎么用專業的語言表達作圖經過。
4.想說:中職生有強烈的展示愿望,想表達自己的想法。
5.想畫:想動手畫,想知道自己畫的對不對,如果正確會有一定的成就感。
四、教學案例分析
(一)轉變態度,師生互動
老師把“以生為本”“讓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相信學生,尊重學生,發動學生,依靠學生,發展學生”等很好很對的理念落實到具體的課堂教學行為上。切實改變教師教的傳統思維和慣性,通過向學生“示弱”的方式放權給學生,把課堂上教師如何“講”得好變成學生如何“講”得好、“做”得好;改變教師對學生課堂學習和展示能力的懷疑態度,放手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讓教師由主演變為導演,由經驗變為科研,由現成變成生成,由師長變為朋友,把課堂的話語和動手權還給學生,把課堂的設計任務交給自己。
(二)探索模式,目標明確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重在得法,貴在創新”,袁老師目標明確。一是課堂目標要十分明確。培養學生自信自強的性格、創優創業創新的精神、團結合作服務的品質;培養學生使用正確有效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二是課堂內容要體現課改要求。課程改革所要求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和課程內容需要在課堂教學中得到執行和不斷完善,校企合作、理實一體、產學結合等課改途徑必須融入課堂教學。
(三)講練結合的板塊式漸進教學法
大膽創新,嘗試,在分層教學的基礎上,通過有效的課堂教學方法將這些學生真正拉入我們的課堂教學中,讓他們有成功的喜悅,真正的把培養合格的知識型、技術型人才落到實處。
(四)結合學生實際,實行分層次教學
實行分層次教學,還要求教師根據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層次的學習目標。對基礎較好、學有余力的同學要制定較高的目標,適當增加學習壓力,以期增強學習動力;而對學習基礎差、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制定較低的目標。針對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的評價模式、不同的評價標準,堅決反對“一張試卷,終結評價”。
結束語: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進入深化改革的今天, 中職學校的教育教學也處在了深化改革的洪流中。課堂教學中應當改變過去以教師為中心、單純傳授書本知識的教學模式,把“傳授知識”的教學觀念轉變為“拓展能力”,把“教學生學會教材”的教學方法轉變為“教學生會學教材”,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與此同時,在課堂上應當充分發揮多媒體、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將“教”與“學”、“講”與“練”相統一,努力消除學生的畏懼感,積極引導他們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其創造性思維能力,使之成為新時期的人才。只有銳意改革勇于創新,才能迎來職業教育的春天。
【參考文獻】
[1] 劉宙華. 《機械制圖》教學方法新探[A]. 新教育時代(2015年10月 總第1輯)[C]. 2015
[2] 竭莉莉. 《機械制圖》教學方法的探索[A]. 2015年7月現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