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紹敏
摘 要:隨著社會的全面發展,科教興國戰略的深化落實,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中針對教育事業的關注力度日益加大。教師隊伍是教育事業發展的先鋒隊,如何打造專業素養高、道德水平高的教師隊伍是教育事業發展的關鍵所在。文章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前提,以“四有”教師文化內涵建設為研究視角展開分析討論,旨在為打造優秀教師隊伍提供參考與借鑒,期待為教育事業發展貢獻綿薄之力。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四有”教師;文化內涵
一、做有理想的教師
理想是一種信念,是一種追求,是支持我們前進的不竭動力。理想如雨露滋潤著心田,蘊含著生機。如果說遠方是輪船的夢,寬廣是雄鷹的夢,那么教書育人始終是教師的夢。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師需要堅定理想信念,具有愛國主義情懷、集體主義情感、社會主義信仰。這應該成為教師一生的追求,以志存高遠點綴三尺講臺,以崇高信仰書寫平凡人生,詮釋“玉壺存冰心,朱筆寫師魂”的人生誓言。作為一名高職院校教師,我們應該深刻認識到肩負培養現代化建設人才的重任,敬業愛崗,樂于奉獻,用師者平凡的一生唱響共筑中國夢的時代強音[1]。
二、做有學識的教師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講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教師是播撒文化知識的種子的勞動者,那么,若想將文化種子有效傳播,教師必須具備堅實的文化基礎,作為新時期的人民教師,我們有義務以科學的態度、發展的視角、執著的精神傳播文化知識,堅信只有做一名學習型教育工作者,才能真正做好教書育人的工作,感受到三尺講臺帶給我們的快樂,實現培養優秀現代化建設人才的崇高理 想[2]。“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边@句話是亙古不變的真理箴言,向一線教育工作者深刻詮釋了“不斷學習才是創新的基礎,不斷創新才是教育的靈魂”的深刻道理。
三、做有道德情操的教師
道德情操是個人價值訴求、意識形態、品德修養的集中體現,是成為合格人民教師的先決條件,是保證思想進步、態度端正、行為得當的支撐。人民教師是一門頂著巨大光環卻收入微薄的職業,選擇教育意味著一生的平凡。或許我們沒有“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的豪情,但是我們可以以高尚的道德情操詮釋“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溫情,或許我們不能“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但是我們可以以師德書寫“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情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倡導觀敬業,作為人民教師,我們敬業是教書育人,敬業是傳道授業解惑,敬業是“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誠信,人民教師的誠信是關愛每一位學生,講好每一堂課,做好誠信的典范。作為新時期人民教師,我們應該時刻謹記使命與責任,不被利益所誘惑,堅守精神家園,弘揚傳統美德,以實際行動帶動學生,影響學生。
四、做有仁愛之心的教師
愛是生命長河上最為絢麗的彩虹,是人生舞臺上最美的音符,是教師職業生涯中最需要的因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和諧、自由、平等”,這些都是仁愛之心最深刻的寫照[3]。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在工作中用欣賞的眼光看學生,用寬容的心態愛學生,用真情、用愛心書寫“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一生,培育誠信友善、合作進取的人才,實現民主、文明的中國夢。
五、結語
“國運興衰,系于教育;教育成敗,系于教師。”教師素質直接關系國家教育事業的發展,關系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關系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夢號角全面吹響的偉大歷史時期,廣大教育工作者必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基礎,樹立教書育人的崇高理想,豐富自身學識,以仁愛之心面對教育,面對學生,面對課堂,甘于奉獻,勇于創新,為社會主義事業貢獻畢生精力。
參考文獻:
[1]汪 釧,付 維,程宇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大眾文化建設探析——馬克思主義人學視角[J].南昌工程學院學報,2014(2).
[2]張 素.芻議如何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高校師德建設[J].改革與開放,2015(4).
[3]王漢林,張 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大學中的建設狀況及對策建議——對某校教師的調查報告[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