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瑋瑋



【摘要】目的 探討急性腦卒中患者的急診護理方式及應用意義。方法 選擇并納入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腦卒中患者86例,將患者隨機分為一般組和優質組。一般組行一般急診護理;優質組行優質急診護理。比較兩組患者:(1)死亡率、致殘率;(2)接診至確診時間、確診至治療時間;(3)護理前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結果 (1)優質組患者死亡率、致殘率顯著比一般組低(P<0.05);(2)優質組接診至確診時間、確診至治療時間顯著比一般組短(P<0.05);(3)優質組護理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跟一般組相比,降低幅度更顯著(P<0.05)。結論 急性腦卒中患者給予優質急診護理干預可縮短確診和治療時間,改善患者神經功能,降低致殘率和死亡率,值得推廣。
【關鍵詞】急性腦卒中患者;急診護理方式;應用意義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21..02
急性腦卒中是各種原因所致腦動脈變窄或破裂,引發機體血液循環障礙的常見腦血管疾病之一,在中老年人中多發,致殘率和死亡率高,及時有效的搶救和護理措施對患者神經功能改善非常關鍵[1]。本研究就急性腦卒中患者的急診護理方式及應用意義進行探討,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并納入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腦卒中患者86例作為研究對象,將患者隨機分為一般組和優質組,各43例。一般組男26例,女17例,年齡42~75歲,平均年齡(55.73±5.28)歲,腦出血和腦梗死分別有19例和24例。優質組男27例,女16例,年齡41~75歲,平均年齡(55.19±5.53)歲,腦出血和腦梗死分別有18例和25例。兩組患者上述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一般組行一般急診護理,包括常規急診入院、接診、掛號和住院手續辦理、分診,建立靜脈通道,病情評估和入院治療等。優質組行優質急診護理,給予開通綠色通道,先治療后交費。(1)接診后15 min內急診醫師和護理人員共同評估患者病情,采取相應急救措施,對患者意識、瞳孔和呼吸等生命體征進行監測。(2)在20 min內完成血液、心電圖等檢查,并根據檢查結果及早進行診斷,實施搶救。(3)若患者符合溶栓或手術指征,需在30 min內完成抽血、皮試、備皮、插管等準備工作,并將患者送至手術室進行治療。(4)手術過程若出現緊急出血,應立刻配合醫生進行搶救[2]。
1.3 觀察指標和相關標準
(1)死亡率、致殘率;(2)接診至確診時間、確診至治療時間;(3)護理前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21.0軟件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死亡率、致殘率比較
優質組患者死亡率、致殘率顯著比一般組低(P<0.05)。見表1。
2.2 接診至確診時間、確診至治療時間比較
優質組接診至確診時間、確診至治療時間顯著比一般組短(P<0.05)。見表2。
2.3 護理前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較
優質組護理前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顯著比一般組低(P<0.05)。見表3。
3 討 論
急性腦卒中患者病情危重,急診科發揮重要救治作用,對患者生命安全發揮決定性作用。從接診到急診診治結束后,需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高效完成急診救治-診斷-專科治療,以促進患者轉歸。因此,需建立高效有序的急救護理模式[3]。
本研究中,一般組行一般急診護理;優質組行優質急診護理,其通過做好接診前準備、及時接診、高效評估病情、快速實施急救護理、手術準備和護理、安全護送等流程,有序完成各項護理工作,縮短急救時間,為患者搶救贏得時間,以降低致殘率和死亡率。經干預,結果顯示,優質組患者死亡率、致殘率顯著比一般組低,接診至確診時間、確診至治療時間顯著比一般組短,護理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跟一般組相比,降低幅度更顯著,說明急性腦卒中患者給予優質急診護理干預可縮短確診和治療時間,改善患者神經功能,降低致殘率和死亡率,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李兵飛,楊 潔.55例老年急性腦卒中患者心律失常的分析及急診護理[J].中國老年保健醫學,2014,25(5):92-92,94.
[2] 劉東恒,石 莉,王 瑞,等.優化護理流程對老年急性腦卒中患者搶救效率以及臨床結局的影響[J].醫學臨床研究,2016,33(5):1037-1039.
[3] 趙玉華.急診護理快速通道對急性腦卒中救治時間及治療效果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6,22(5):74-76.